APP下载

FMEA失效模式在门诊患者肌内注射流程改造中的应用

2011-08-08于海燕张海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流程护士

于海燕 张海平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13)

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是1950年起源于宇航和美国军方的质量管理工具[1],JCAHO在2001年修改评鉴标准,指出医疗组织每年至少要有一次在高风险的服务流程中执行风险评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是JCAHO推荐医疗界运用的分析评估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0年4月份对护理人员进行了FMEA失效模式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门诊患者的肌肉注射流程环节较多,较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威胁患者的用药安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运用FMEA作为流程改造的工具进行了门诊患者肌内注射流程的优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汇报如下。

1 方 法

1.1 组成团队

小组有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科护士长、区护士长、护理组长和科室的护理骨干。制定项目计划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开始日期、完成日期、小组成员名单、小组领导、记录和资料保存人员等。

1.2 画出流程和步骤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列出门诊患者肌肉注射的流程图,包括所有子流程及子流程的每个步骤,见图1。

图1

1.3 执行分析

团队一起列出失效模式和原因: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在门诊肌内注射流程中护士配药和护士执行肌内注射操作是两个关键的流程,故对这两个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列出所有的失效模式—也就是说列出所有可能出错或出问题的情况,包括较小和稀少的问题,然后针对每个列出的失效模式,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见表1。

表1 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及原因

1.4 计算RPN值

由小组成员共同对已列出的失效模式进行RPN评价。RPN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失效(或安全隐患)若发生,其严重的程度;失效(或安全隐患)可能发生的频度;失效(或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即不易探测度。发生频度、严重度和不易探测度通常采用分级方法进行描述,分为1~10分10级评分[2]。失效发生的频度越高,得分越高,1分为几乎不可能发生,10分为极可能发生;失效发生的严重度越高,得分越高,1分为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后果,10分为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失效发生后不易探测度越高,得分越高,1分为肯定会被发现,10分为几乎不可能被发现。对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RPN评分,结果见表2。

表2 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后果及RPN值

1.5 评估结果

失效模式中RPN值较高的项目是流程中最需要改善的部分,根据表2的讨论结果,该流程中需要完善的分别是:未核对患者、操作后未再次核对、配药时未查看名称、剂量、进针深度不正确、未查看药物性状等五个方面。

1.6 计划和改善

对评估出的实效模式进行改善,以提高护理安全是进行FMEA分析的最终目的,如:①未核对患者、操作后未再次核对和配药时未查看名称、剂量采取的行动是:落实双人核对,要求在治疗单上要有两名护士的签名确认方可执行,护士长在排班时要保证人力充分,逐渐培养护士执行肌内注射前后的双人核对的规范行为,即使忙乱也作为一种常态来落实,科室制定相应的保障落实制度,如护理组长的抽查、护士长的督察、未核对的处罚措施等来进行强化;改变手写版的执行单,采用电脑打印条码及处方,增加核对的准确性。②进针深度不够采取的行动是:把需要深部注射的药物如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室的醒目位置进行标示,以示提醒注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药物常见肌内注射有特殊要求的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新入科人员最为培训内容之一进行培训和考核。③未查看药物性状的行动是:加强对护士工作责任心得培训,注射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物理性质等,保证药品的使用有效性。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录入及分析均采用SAS9.0统计软件,主要统计方法有一般统计描述,失效模式4、5采用成组比较的t检验,失效模式1、2、3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 果

流程改造前后实效模式的RPN值比较见表3,由表可见流程改造后RPN值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流程改造前后实效模式RPN值的比较

3 讨 论

3.1 FMEA是前瞻性护理管理的科学工具

随诊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改变,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正在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科学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是落实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保证,而FMEA的管理工具能够顺应前瞻性的理念,强调的是事前预防,而非事后纠正,是在第一道防线堵住缺陷的源头[3],预见性的提出失效模式和改进措施,有效防范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FMEA的方法使复杂的流程明朗化

门诊的注射治疗是门诊患者就诊的常见治疗手段,但长期以来因为患者密集、流动性大、病情复杂、患者自行取药、就诊环节复杂、护患接触时间短等工作特点使得注射的安全性欠佳,我们在对门诊患者的肌内注射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后,抓住重点环节,应用FMEA的方法预见性提出失效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看似复杂的流程明朗化,解决问题有针对性,提高流程的安全性。医疗界超过80%的失误主要是由于管理(系统和流程)上的原因造成的,只有不到20%的失误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人为的因素容易发现,系统和流程的因素难以发现,故把流程明朗化显得更有意义。

3.3 FMEA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

应用FMEA的方法进行流程改造时需要组成一个团队,失效模式是一种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风险裸漏,3个纬度的得分也必需是FMEA全体小组成员达成的共识,保证完整的分析和评估,防止片面和遗漏[5],由此充分显示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有利于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畅所欲言,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合作的最佳状态。

3.4 应用FMEA的方法对门诊肌内注射流程进行改造,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应用FMEA的方法对门诊肌内注射流程进行改造前后的自身结果对照,使得该流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提出的改进措施已成为护士的自觉行为,在科室层面实现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实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是质控员”的管理目标。

4 小 结

综上所述,应用FMEA对门诊肌内注射患流程进行失效模式的分析,进而进行改造,能有效降低该流程中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与风险,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1]甄岩,郑海龙,陆再平.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10(3):57-58.

[2]丁志新,陈晓彤.使用软件实现FMEA数据管理与分析[J].电子质量,2004(8):54-56.

[3]许萍,许敏,刑茂迎.FMEA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局限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1-52.

[4]陈环,黄五星,刘海玲.应用实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皮试流程的风险[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4):460-461.

[5]施雁,阮华英,戴慧珊,等.应用6Sigma失效模式降低静脉直观感染率[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13-915.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流程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