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研究
2011-08-08杨威
杨 威
(长春现代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目前,对于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因学十分复杂,争议甚多。临床上一般认为主要病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多由于年少时有手淫频繁或房劳过度,致肾阴内虚,相火偏旺,湿热偏盛,扰乱精室,加之平素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或外邪侵袭,而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清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湿热为其发作的主要诱因。本文通过观察探讨Ⅲ型前列腺炎的相关免疫学因素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研究总结中医利湿祛瘀法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春现代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中医外科门诊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78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9.5岁,病程3个月至3.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排尿异常,伴性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失眠及记忆力下降等,经体格检查均无发现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根据辩证使用中医利湿祛癖法的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生素诺氟沙星治疗,随访两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疼痛性质、特点、部位、程度和排尿异常等症状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应用湿热淤阻基础方加减法:如兼夹虚证者可按虚证情况加减处方,兼阴虚者基础方去苍术加g知母10g,生地20,熟地20g;兼阳虚者,基础方加菟丝子15g,山英肉15g,熟地20g;兼气虚者基础方加白术10g,黄茂30g;所有加减药物每处方不超过3味。
1.2.2 对照组
应用抗生素诺氟沙星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0.75±3.078)、(5.76±2.238);总体评分分别为(15.62±4.576)、(11.42±4.396)。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0.05±3.468)、(8.16±3.018);治疗前后总体评分分别为(15.93±4.771)、(17.40±6.146)。两组治疗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各指标均差中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差异明显(P<0.05);两组间症状评分、总体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关免疫因素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3。
表1 两组NIH-CPSI症状评分和整体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PSA、F-PSA/T-PSA比较
3 讨 论
上文研究结果表明利湿祛癖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改善疼痛症状、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上,效果明显。这是基于正确的中医辨证基础上的利湿祛疲疗法,其次是辨证加减的恰当,均符合湿疲互结,或生热、或伤阳、也有个别生热伤阴的观点。本组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PSA水平均有所下降,前后对照有差异显著,组间无明显差异。基线水平诺氟沙星组下降稍明显。前列腺炎PSA升高的机制为:炎症损害前列腺上皮,使上皮细胞内PSA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由于Ⅲ型前列腺炎可能存在难以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损害前列腺屏障,从而轻微升高PSA。治疗上使用抗生素能对一定程度控制这些感染,但疗效不理想,而中药治疗可通过活血利湿,消水肿、祛癖滞,免疫调节从而修复前列腺屏障,可达到降低PSA的作用[1-3]。另外,中医利湿祛湿在治疗初期对细胞免疫的调节效果不明显,但随着疗程的延续,中医的免疫调节效果便逐渐显现,上文结果显示治疗两月后的数据,与治疗前对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明显看到指标基线有所抬高,尤其是反映免疫稳定性的CD4
+/CD8
+显著提高,说明利湿祛湿法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免疫稳定性。
表3 两组相关免疫因素比较
综上所述,利湿祛湿法对Ⅲ型前列腺炎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调节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功能紊乱及使其稳定平衡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1]胡小朋,白文俊,朱积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l):29-30.
[2]范治璐,马悦,张萍,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免疫学病因的探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7):44.
[3]孟安启,郑少斌,陈彤,等.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9):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