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2011-08-03郭玉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风湿性瓣膜心脏病

郭玉梅

(长春英平风湿医院,吉林 长春130052)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1]。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2]。临床表现主要是病变的瓣膜区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死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约占70%~80%[3]。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现将笔者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对症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把来长春英平风湿医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44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男30例,女42例,年龄30~58岁,平均44岁。对照组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31~55岁,平均43岁。两组病例的年龄、病情及病程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治疗(治疗组)

①心血瘀阻型。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咳嗽甚则咯血,两颧紫红,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法:利湿除痰,活血化瘀。药方:制半夏9g、枳实9g、丹参15g、云苓30g、川芎9g、蒌芍9g、沙参15g、麦冬9g、五味子9g,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者每日2剂,30剂为1个疗程。加减: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气虚加党参、黄芪;阳虚加附子、桂枝;浮肿加苡仁、木通;喘甚加蛤蚧。②心气不足,血脉瘀滞型。症状:多因风寒湿邪搏于血脉,内犯于心,以心脉痹阻,营近运行不畅而成,表现为心悸胸闷,全身水肿,以下肢为甚,辰舌发绀,脉见歇止。治法:益气活血,助阳通脉。药方:灸桂枝20g、石膏15g、甜葶苈12g(打碎,包煎)防己9g、丹参20g、车前子15g、平地木15g、生晒参4.5g(另煎)、红枣5枚,要先把药用水浸泡30min,再放火上煎30min,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加减:若发绀严重者,可加干万年青根6g,或失笑散12g;水肿甚者加蟋蟀粉4g,纳差者加木香、陈皮;正气衰惫者加别直参4g。本方人参应另煎取汁,兑入煎好的药液内,效果最好。服药期间如遇继发感染,应暂停服药。

1.2.2 西医治疗(对照组)

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属手术适应证者,可选择作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替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主动脉瓣膜狭窄的主要方法。风湿热累及心脏应绝对要卧床休息,并住院治疗。抗生素选杀链球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青霉素400万~800万u,VD,1次/d,连续10~14d,再用80万u,im,2次/d。当ASO正常时,改为长效制剂苄星青霉素120万u,im,1次/d。水杨酸制剂:选肠溶阿斯匹林4~6g/d,分3~4次饭后即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症状,必要时服氢氧化铝凝胶。连服3~6个月,减量2g/d,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高热时可用氢化考的松100mg+100mL液体,VD,1次/d,体温控制后改用强的松30~40mg,1次/晨,口服,2周后减量,每3d减2.5mg,直至5mg,连续用8周后停药。当风湿活动完全控制后,有心肌炎患者仍须休息2周,然后才逐渐增加活动量。

1.3 疗效标准[4]

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及家务。有效:全部症状或主要症状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进步,能参加轻微体力活动。无效:和治疗前期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征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5]。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恍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焖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证。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虚亏、症见心悸瘀阻、心肾阳虚等类型。临床上以肺络瘀阻型为多见[6]。此型之病理特点是外邪入体,累及心脏,湿阻血瘀,心肺受损。故治法突出利湿与化瘀并举,即“利湿兼活血,活血必利湿”。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方中半夏、枳实、云茯利湿除痰,丹参、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沙参、麦冬、五味子通脉养心,以期湿除瘀消,心疾转愈;防已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营卫,灸桂枝温阳化气,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通淋。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甜葶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强心利尿。平地木化痰止咳,利湿活血。风湿性心脏病西医采用的西药的不良反应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新的疾病发生,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利弊各半。少数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长期抗凝血治疗,风险较大,患者部分心肌被切断,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手术瓣膜缝合可能感染,增加了手术风险,心脏瓣环缝结不牢或大小不对称会造成瓣膜周围渗漏,严重者需再次手术。但采用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因人、因时、因地治疗,标本同治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症状不但能够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并增强肌体免疫能力,形成持久的抗复发性之功效。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则是从病因上入手,虽然治疗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是康复后不易复发,痛苦小。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也要切记:本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积极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须注意动静结合,适应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的储备能力。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表1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西医治疗疗效比较表

[1]于丽军,赵新欣.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82.

[2]徐学勤.老年风湿性心脏病86例临床资料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5):33.

[3]陆向英,刘洁.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73.

[4]陆晨希,赵强.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3):6.

[5]王聪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19):70.

[6]王振涛,韩丽华,朱明军,等.辨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8.

猜你喜欢

风湿性瓣膜心脏病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烂”在心里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