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应用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1-08-03韩建武陈光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卡维地洛充血性受体

韩建武 陈光生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引起CHF的的病因主要有: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内分泌疾病、细菌毒素、急性肺栓塞、肺水肿以及其他慢性肺疾病[2]。近年来,CHF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报道显示,我国的CHF的发病率为0.9%,男性多于女性。对于CHF的治疗多采用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但最近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长期使用可改善心脏功能[3]。博罗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以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CHF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博罗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确诊的80例CHF患者,基础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和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排除有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心率<55次/分钟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2~77岁,平均(62.4±5.5)岁,病程5~10年,平均(6.2±1.4)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3.5±5.2)岁,病程(6.1±1.4)年;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1.2±5.3)岁,病程(6.4±1.2)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基础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从小剂量开始,开始时3.125mg/次,2次/天,每2周递增1次,如果心率>55次/分钟,血压>90mmHg/60mmHg,逐渐增加到25mg/次,2次/天,30d为1个疗程,维持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心电图显示缺血性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改善,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经治疗后回升1.5mm以上,但未正常,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心功能无改善。

1.4 监测指标

测定治疗前后的左室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钟心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测定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表1可见,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n(%)]

2.2 心功能指标

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的LVEF、LVFS、SV以及CO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CO(L/min)治疗组 治疗前 29.4±7.1 18.6±3.0 42.4±8.3 3.0±0.5治疗后 48.7±8.5△▲ 28.0±3.7△▲ 62.9±9.1△▲ 4.8±0.7△▲对照组 治疗前 29.5±7.0 18.4±3.2 42.5±8.0 3.1±0.2治疗后 44.5±8.6△ 22.2±3.1△ 54.6±9.2△ 4.2±0.4△组别 时间 LVEF(%) LVFS(%) SV(mL/次)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表3可见,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沉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mPa.s) 血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g/mL) 血沉(mm/h)治疗组 治疗前 5.17±0.50 0.46±0.03 3.92±1.06 30.02±9.07治疗后 4.45±0.22△▲ 0.40±0.02△▲ 2.88±1.03△▲ 24.08±8.15△▲对照组 治疗前 5.18±0.52 0.46±0.04 3.91±1.05 30.01±9.08治疗后 5.07±0.49 0.45±0.01 3.86±1.01 27.55±8.12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CHF的发生的基本机制是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和心室重塑[4]。其中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对衰竭的心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导致心率加快,血液流变学改变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肌损伤加重,进一步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5]。β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改善心力衰竭预后,成为治疗CHF的不可缺少的药物[6]。卡维地洛是具有多种附加功能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具有非选择性阻断β1和β2受体外,同时也有α1受体阻滞剂的特性。其能够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心力衰竭患者过度激活的肾上腺素受体,减慢心率,限制心肌过度收缩,减少心肌氧耗,延缓心室重塑的进展,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7,8];同时通过阻断α1受体,扩张外周血管,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保持心输出量和心率相对平稳[9];最近还有报道指出,卡维地洛还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的浓、黏、聚、凝状态[10]。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CHF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后患者的LVEF、LVFS、SV以及CO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全血黏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0%,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说明,卡维地洛治疗CHF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1]肖丽琴.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0,23(7):43-44.

[2]唐剑平.卡维地洛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60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28-1329.

[3]尹浩晔,周馨,高雪梅.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4):692-693.

[4]叶兴文,谷翔,罗余生.卡维地洛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1):676-677.

[5]李晓东,王建春,叶琳,等.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584-585.

[6]高智耀,刘兆英,高峰.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56-1057.

[7]杨应军,朱建峰,刘幼根.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53-3954.

[8]武雯涛,韩清华.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受体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6):818-819.

[9]周书春,海冰峰,赵玉兰.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5(28):1028-1029.

[10]张玲,李枫.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108-1109.

猜你喜欢

卡维地洛充血性受体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卡维地洛+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分析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分析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