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原发性侧索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2011-07-31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 570311)
原发性侧索硬化(PLS)是一种选择性侵犯上运动神经元(UMN)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疾病(MND)中的少见类型,国内少见其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的报道。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发展,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MND患者的UMN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应用DTI对PLS患者的UMN病变进行定量检测,并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及健康者进行比较,以探讨DTI在PLS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科的MND患者16例(MND组),男9例、女7例,年龄33~73(52.1 ±10.0)岁,病程 7~38(16.62 ±7.55)个月。参照 ALS 诊断标准[1,2],诊断为ALS 12例(ALS组),ALS变异型 PLS 4例(PLS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5例作为对照组,其性别、年龄与MND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行颅脑常规MR和DTI扫描。
1.2.1 MR 扫描 采用 GE Signa Twin Speed 1.5 T超导MR成像系统进行扫描:①常规MR技术:采用横轴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1WI,以及横轴面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②DTI技术:采用横轴面扫描、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TR 6 000 ms,TE 69.9 ms,扩散敏感系数 1 0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25,矩阵128×128,视野26 mm×26 mm,激励次数1次。DTI序列扫描时间168 s。横轴面扫描层厚5 mm,间隔0 mm。
1.2.2 MR图像及DTI评价方法 ①观察常规MR显示的锥体束走行区信号特点。②将采集的原始数据传送到Sun ADW 4.2P工作站,用Functool软件构建平均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在受检者锥体束走行区选择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后肢、大脑脚5个感兴趣区(ROI),面积为20 mm×30 mm,测量双侧 ROI的 FA、ADC。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MR比较 PLS组见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侧脑室周围白质沿锥体束广泛分布的T2WI高信号2例,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2例(高于皮层信号)。ALS组均见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WI略高信号(高于皮层信号)。对照组15例均见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呈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WI略高信号。
2.2 DTI比较 各组ROI的FA、ADC比较见表1。
3 讨论
PLS是无下运动神经元(LMN)受累的UMN疾病,多数学者认为,PLS最终多发展为ALS,但在临床和病理上二者存在差异。Gordon等[3]对29例PLS患者的预后进行了研究,其中因肌电图(EMG)出现失神经表现(平均3.17年)或查获LMN损害体征(平均3.67年)而诊断为有明显UMN体征的ALS 13例(UMN-D ALS组);有 UMN损害体征、EMG正常(平均8.7年)而诊断为单纯 PLS 16例(PLS组);另10例初诊时符合ALS诊断者作为对照组。各组改良ALS功能评分显示,UMN-D ALS组、对照组ALSFRS-R均低于PLS组;PLS组、UMND ALS组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据此,Gordon等[3]将PLS症状初发后4年只有UMN损害体征的患者诊断为单纯PLS,后者是运动功能较高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综合征。UMN-D ALS因主要表现为UMN损害体征和较少的LMN损害体征而得名,该病患者的残疾程度与ALS相当,但其疾病进展较慢。病理研究表明,ALS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细胞、运动皮层细胞及锥体束变性,运动系统以外的部分如额前区皮质、视觉相关皮质、颞叶等部位不同程度受累;镜下可见皮层运动区第5层锥体细胞减少,伴胶质增生活跃,残存Betz细胞皱缩、树突变性[4],锥体束变性导致髓鞘苍白(内囊后肢尤为明显);而单纯PLS不出现脊髓前角变化。
表1 各组ROI的FA、ADC比较(±s)
表1 各组ROI的FA、ADC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ROI PLS组(n=4) ALS组(n=12) 对照组(n=15)FA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 0.463 ±0.019 0.466 ±0.017 0.481 ±0.021半卵圆中心 0.487 ±0.025 0.501 ±0.020 0.511 ±0.027侧脑室周围白质 0.561 ±0.023 0.564 ±0.021 0.577 ±0.032内囊后肢 0.629 ±0.021* 0.636 ±0.022**0.656 ±0.018大脑脚 0.593 ±0.026 0.591 ±0.032 0.598 ±0.041 ADC(e10mm2/s)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 7.19 ±0.21 7.27 ±0.28 7.11 ±0.26半卵圆中心 7.48 ±0.25 7.53 ±0.22 7.39 ±0.24侧脑室周围白质 7.49 ±0.28 7.46 ±0.33 7.32 ±0.25内囊后肢 7.51 ±0.25** 7.47 ±0.23* 7.25 ±0.22大脑脚8.40 ±0.26 8.55 ±0.20 8.41 ±0.31
研究显示,ALS的常规MR表现为中央前回运动区沿脑回走行的低信号,认为其与铁沉积有关;由于锥体束变性,故在其走行区T2WI出现高信号;皮层运动神经元减少可致中央前回萎缩和中央沟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也可出现内囊后肢高信号,但该信号只有高于皮层信号时才有诊断价值。本研究显示,PLS组出现沿锥体束广泛分布的T2WI高信号2例,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呈局限性T2WI高信号(高于皮层信号)2例,其信号特点是否提示PLS患者UMN损害程度更重,其内在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照组和ALS组未见类似影像学表现。
DTI是利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通过施加扩散敏感梯度脉冲,从三维空间多方向反映水分子扩散变化的成像方法,可无创显示活体白质[5]。FA是最常用定量分析各向异性的参数,ADC是反映水分子扩散速度和范围的指标;各种病变累及白质束轴索或(和)髓鞘时,受累区域的FA降低,ADC升高。许多研究[6,7]将 DTI用于 ALS 的 UMN 评价,ROI多选在沿锥体束走行区域。多数报道发现,ALS患者FA降低,ADC升高,尤其是内囊后肢;这是因为内囊后肢后3/4是锥体束下行纤维密集处,正常人该区域水分子有较高的各向异性[6],锥体束变性时FA降低,ADC升高。
本研究发现,在内囊后肢水平,ALS组FA明显低于对照组,ADC明显高于对照组(无FA降低明显),这可能与胶质细胞增生导致ADC假性正常有关。因此,我们认为DTI可为MND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无法对其亚型进行鉴别,更不能作为其早期诊断指标。
[1]Rowland LP,Shneider NA.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New Engl J Med,2001,344:1688-170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90.
[3]Gordon PH,Cheng B,Katz IB,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J].Neurology,2006,66(5):647-653.
[4]Takahashi T,Yagishita S,Amano N,et al.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with numerous axonal spheroids in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and massive degeneration of the cortex[J].Acta Neuropathol,1997,94(3):294-299.
[5]Ulug AM,Grunewald T,Lin MT,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J].J Magn Reson Imaging,2004,19(1):34-39.
[6]Shimony JS,McKinstry RC,Akbudak E,et al.Quantitative diffusiontensor anisotropy brain MR imaging:normative human data and anatomic analysis[J].Radiology,1999,212(3):770-784.
[7]Hong YH,Lee KW,Sung JJ,et al.Diffusion tensor MRI as a diagnostic tool of upper motor neuron involvement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J Neurol Sci,2004,227(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