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夹脊穴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11-07-30杜景辰李令根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脉管炎闭塞性夹脊

杜景辰,李令根

(1.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好发于青壮年男性[1],是一种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慢性炎症性闭塞性疾病,病变最初侵及动脉内膜,后累及动脉全层。病变呈节段性,病变内膜之间的动脉内膜正常。发病具有周期性特点,常在秋冬季天气转凉时发作。吸烟、寒冷及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本病常见诱发因素。虽然近年来TAO在我国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但治疗效果仍难言理想,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夹脊穴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入院治疗且治疗时间满足规定疗程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6.5∶1。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5岁。有吸烟史者22例,占73.3%。30例中伴有下肢缺血性溃疡者5例,溃疡严重程度按照Wagner分级标准[3]区分:其中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腰部L3~S1夹脊穴,取双侧穴位,脊柱正中旁开各1寸。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常规穴位皮肤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缓慢进针0.5~0.8寸,以患者有轻度酸胀感为宜,将针柄连接G-6805电针仪,以疏密波型(疏波4 Hz,密波60 Hz)刺激20 min。每日1次,连续20次后统计疗效。伴有溃疡患者给予每日创面换药,伴局部感染明显且白细胞数增高者给予敏感抗菌素。

1.3 评价方法[4]

疼痛评分:0分:无疼痛;1分: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2分: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3分:重度痛,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4分:严重痛,持续的痛,常用止痛药物无效或不能完全缓解。

冷感评分:0分:无冷感;1分:患病肢体偶尔有发凉、怕冷的感觉;2分:患病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3分:患病肢体有明显的发凉、怕冷感觉,常需通过局部保温措施,从而使肢体冷感部分缓解;4分:患病肢体有明显的发凉、怕冷感觉,症状无法通过局部保温改善。

下肢间歇性跛行评分:以4 km/h速度行走,主观感觉产生肌肉疼痛时行走的距离。0分:连续行走500 m以上无痛感;1分:连续行走距离在400~500 m出现疼痛;2分:连续行走距离在300~400 m出现疼痛,3分:连续行走距离在100~300 m出现疼痛;4分:行走距离不足100 m出现疼痛,或无法行走,或静息痛。

踝肱指数(ABI):平卧位时,测量同侧肢体踝部动脉血压与上肢肘窝处肱动脉血压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治疗后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等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见表1。

表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s)

表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s)

从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在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间歇性跛行等指标上差异显著,而在踝肱指数上改变不明显。

2.2 肢体溃疡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20天后,5例肢体溃疡患者有2例愈合;2例面积缩小、溃疡表面无明显炎性渗出物,经局部换药,15日后愈合;1例足趾坏疽后自行脱落,创面经局部植皮后愈合。

2.3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0例接受电针夹脊穴治疗的患者有4例出现电针部位皮下硬结,直径均小于1 cm,考虑为治疗过程中皮下小血管破裂形成血肿,继续治疗时暂停针刺硬结部位,硬结均在1周内消失。

3 讨论

夹脊穴的最早应用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卷二》中最早明确提出了夹脊穴的位置,载:“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瘥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穴中,去脊各一寸,久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而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5]

夹脊穴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6]:首先,夹脊穴与督脉、督脉之别通过经络联系密切,督、任、冲三脉“一源而三歧”,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带脉出于第2腰椎,环绕腰部1周,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因此针灸夹脊穴有“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其次,夹脊穴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为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络膀胱,肾为先天之本,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通过经络联系密切,夹脊穴与五脏六腑转输于背部的背俞穴相邻,因此针灸夹脊穴有调节五脏六腑气血的功能。第三,夹脊穴有舒筋通络的作用,因夹脊穴与手阳明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太阴经筋联系密切,足太阳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第四,夹脊穴有治神的作用。夹脊穴在经络上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循行关系密切,在脏腑上与心、脑、髓、肾关系密切,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又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夹脊穴的治神作用具体体现在醒脑安神、镇静止痛两个方面,故临床上用夹脊穴治疗神志病、痛证(脏腑痛、经络痛)即是明证。第五,颈部、背部、腰部的夹脊穴分别位于头气街、胸气街、腹气街中,气街作为脏腑、经络的气血流注之处,对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有调节作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疾病特点是气滞血瘀,而针刺的基本作用正在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所以,在理论上针刺夹脊穴可以调节气血,使之正常运行,活血化瘀,经脉条达,从而“通则不痛”。此外针刺可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补其不足而损其有余,令阴阳平衡,气血旺盛,脏腑经络得到温煦濡养,使之“荣则不痛”。

另外,现代医学解剖学及实验研究[7~9]也证实,针刺夹脊穴具有舒张血管,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多位于肢体中小血管,血管口径较细,流出道状况并不理想,常无法满足动脉旁路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所需条件,勉强实施效果不佳,术后再闭塞率极高,因此多数患者血管条件并不适于传统外科方法治疗。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历史由来已久,各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各有所长。总结本研究结果,电针夹脊穴可以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疼痛程度、肢体冷感程度下降,并使跛行距离延长,而对于踝肱指数改善不明显,说明电针夹脊穴主要是通过改善患病肢体的侧枝循环情况而使症状得到缓解,对于闭塞动脉主干的再通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操作难度不大,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便捷,临床应用范围广,操作禁忌症较少,故比较适于基层医院大量开展。

[1]李令根,赵钢.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1-83

[2]张静菊,赵文光,王征,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6):387-390

[3]李仕明.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J].中级医刊,1997,32(4):202-205

[4]李伟娟,俞芳,刘阁玲,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50-1051

[5]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9

[6]张永臣,贾红玲.华佗夹脊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18-19

[7]金百仁.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57(1):16

[8]王升旭,洪军,周铁林.电针夹脊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5):273

[9]郑洁,胡亚莉,方永军.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人鼠血清NO、血浆ET-1、NO/ET-1比值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38

猜你喜欢

脉管炎闭塞性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理实一体化说课设计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乍暖还寒间,
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赵坤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经验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
中药治疗5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