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用药情况分析
2011-07-30王金华杨丽杰胡宝荣李希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哈尔滨150001
王金华,杨丽杰,胡宝荣,张 婧,李希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哈尔滨 150001)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但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变性质、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等复杂多样,因此对于如何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病目前还不确定。笔者对该院2008—2010年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治疗药物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经济、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课题的数据来源于该院 HIS系统2008—2010年神经内科治疗脑血管病用药的每年出库数据,其中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零售价格、消耗数量、销售金额等数据。
1.2 方法
采用Excel办公软件对各类药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和排序。药品的限定日剂量(DDD)定义为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1],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中规定的主要适应证治疗剂量确定,未收载的按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药品的DDD值;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限定日费用(DDC)=该药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值;排序比=金额排序/DDDs排序。
2 结果
各年度脑血管病用药各类别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见表1。各年度脑血管病用药频度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及DDC见表2。
表1 脑血管病用药各类别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Tab 1 Consumption sum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various cerebrovascular drugs
表2 脑血管病用药的用药频度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及DDC统计Tab 2 Top 10 cerebrovascular drugs ranked by DDDs and analysis of DDC
3 讨论
脑血管病根据其发病病因不同,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病的85%。另外,我院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在神经外科治疗,因此,本次分析的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药物为主。
3.1 脑血管病用药各类别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排序
由表1可见,脑血管病用药总销售金额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患者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与我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神经内科快速发展,就诊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有关。中药、抗血小板药、神经保护药在3年中销售金额所占的构成比均较大。中药所占的构成比最大,并且在3年内较稳定,抗血小板药呈现上升趋势,神经保护药出现了下降趋势。
中医学认为,气虚血瘀阻滞脑脉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因,故治疗宜益气活血化瘀,因而大量的益气活血类中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2]。但当前中成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是否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疗效根据目前证据还不能得出肯定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并且不良反应较多[3],提示该院神经内科对中药的使用应该重点监控。
抗血小板聚集药已经是缺血性卒中治疗和预防中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类药物,已经成为脑血管病防治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基石[4]。在该院3年中的构成呈现上升趋势,可见该类药物的疗效确切,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神经保护药对脑梗塞的治疗动物实验时有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大样本临床观察资料,在我院3年中的构成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临床医生在选择此类品种更趋合理性。
3.2 脑血管病用药DDDs及其排序
由表2可见,阿司匹林的DDDs在2008—2010年一直稳居第1位,据中国急性脑卒中实验(CAST)和国际卒中实验(IST)贡献的数据显示:卒中后48 h内使用口服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大的死亡或致残率,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阿司匹林是最早应用于临床,且通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抗血小板药[5]。脑蛋白水解物的在3年内DDDs排序呈现下降趋势,在2010年已经退出前10位,提示该药品的应用逐渐减少,可能与其近年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次数增多有关[6]。由此可见,我院脑血管病的用药正向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趋势发展。
3.3 脑血管病用药金额及其排序
由表2可见,在3年中,疏血通和奥扎格雷钠的用药金额一直处于前两位,用药频度一直位于前3位。疏血通主要成分是水蛭和地龙,水蛭为破血化瘀药,可抗凝血和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地龙有通络疗痹作用[7],经Meta分析发现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8]。在我院奥扎格雷钠是静脉注射的抗血小板药,能抑制血栓烷A2(TXA2)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在我院被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并且疗效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9]。
3.4 脑血管病用药DDC及排序比
由表2可见,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DDC 3年中无明显变化,其中口服药阿司匹林、氟桂利嗪的DDC较小,价格便宜,注射剂的DDC除了胞磷胆碱较低外,其余均较高,从DDC显示出患者负担较重。从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排序比)来看,大多数药物的排序比接近于1或<1,说明药物费用欠合理,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性较差,提示该院神经内科医生对于药物的选择除了考虑疗效外,也应该重视价格问题,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邹 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6):215.
[2]丁建军,田艳平,崔向丽,等.某院2006—2008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5):374.
[3]李红燕,孔祥文,韩伟民.浅析中药注射剂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9):842.
[4]Wang TH,Bhatt DL,Topol EJ.Aspirin and clopidogrel resistance:an emerging clinical entity[J].Eur Heart J,2006,27(6):647.
[5]曲 方,陈 新.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2):190.
[6]徐伏莲,赵志刚.脑蛋白水解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1005.
[7]张绍义.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8):623.
[8]叶会洲,张春霞,蔡进章.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 Meta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677.
[9]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