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2011-07-30米良荣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药剂科北京101300
米良荣(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药剂科,北京 101300)
糖尿病是代谢紊乱造成的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90%为2型糖尿病,而口服抗糖尿病药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在药物选择上,依据糖尿病的分型、体质量、肥胖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如二甲双胍是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和运动治疗尚未达标者的首选,而且也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儿童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磺酰脲类适合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良好,无胰岛素血症的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正常,则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首选胰岛素增敏剂;如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则用磺酰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08—2010年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以评估其应用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我院药库计算机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有关数据,按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及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进行分类统计。
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计算口服抗糖尿病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并排序。DDD参照《新编药物学》(16版)[1]和药品说明书确定。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值,DDC代表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值越大,患者负担越重;排序比是反映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接近1,表明同步较好,反之较差。排序比=金额排序/DDDs排序。
2 结果
2.1 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
2008—2010年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见表1。由表1可见,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和药品总销售金额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上升幅度为88%,大于药品总销售金额增长的幅度(42%)。
表1 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Tab 1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sum of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in total
2.2 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见表2。由表2可见,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销售金额增长较快,在2008—2010年3年销售金额分别在第1、2位,2010年分别占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构成比的34.35%和33.01%。双胍类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排在第3位,但构成比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占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构成比的14.61%。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与促胰岛素分泌剂在2009—2010年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
2.3 各年度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及其DDC
各年度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及其DDC见表3。由表3可见,阿卡波糖(拜糖平)的销售金额排序连续3年为第1位,DDDs排序由2008年的第5位跃居为2010年的第1位。另一阿卡波糖(卡博平)的销售金额排序也由2008年的第6位跃居为2009、2010年的第2位。DDC值大于10元的有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诺和龙)和瑞格列奈(孚来迪),其余都在10元以下。排序比大于1的品种占37%,小于1的品种占50%。DDC最大值是格列齐特缓释片,为11.12元,DDC最小值是二甲双胍,为1.61元,相差9.51元。
表2 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Tab 2 Consumption sum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different category of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表3 各年度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及其DDCTab 3 Top 10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ranked by consumption sum and their DDC in each year
3 讨论
3.1 口服抗糖尿病药总的应用情况
由表1可见,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呈大幅上升态势,其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糖尿病的临床用药量也逐年增长。
3.2 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
由表2可见,2008—2010年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销售金额增长较快,在2008—2010年3年销售金额稳居第1、2位,分别占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构成比的30%和28.9%以上。双胍类销售金额增长缓慢一些,排在第3位,构成比为18%以上。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与促胰岛素分泌剂在2009—2010年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说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药是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主要品种,双胍类在临床应用中也占据一定优势。
3.2.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由表2、表3可见,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销售金额在2008—2010年3年均排在第1位,DDDs值2010年也为第1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安全平稳的新型口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适用于降低餐后血糖,目前多推荐为老年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2],极少通过肾脏排泄,更适用于老年及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联用,具有不导致低血糖的优点。由于其适用范围广,降糖效果好,安全性高,逐渐成为了我院治疗糖尿病的主力药物。
3.2.2 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在2008—2010年3年间,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的年销售额均排在第2位。我院现有磺酰脲类第2代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和第3代格列美脲,在本院用量大、品种多,在2008—2010年3年间其构成比上升了7.24%,只有格列齐特缓释片DDC值最大,费用最高,使用上受到了限制。在我院应用较多的是格列美脲,DDDs值在2010年排在第4位,格列美脲与受体结合后分离较快,较少引起低血糖,具有较强的胰腺外作用,有节约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可与胰岛素联用的磺脲类制剂,而且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3]。另外,从格列美脲的DDC相对较低来看,也为其广泛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2.3 双胍类抗糖尿病药:双胍类的年销售额在2008—2010年3年间,均排在第3位,二甲双胍的DDDs值在2008—2010年3年间,分别为第2、1和2位。DDC连续3年最低,即日平均费用为最低,说明其性价比最高,是临床应用较久、疗效确切的一类药,而且经济适用。二甲双胍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减少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改善纤溶系统活性[4],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可与各种抗糖尿病药合用,一般无低血糖反应。主要经肾脏排泄,长期应用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3.2.4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在2008—2010年3年间,此类抗糖尿病药的年销售金额均排在第4位。构成比2010年比2009年下降了5.03。我院现有罗格列酮和罗格列酮钠,研究表明,罗格列酮无论单用还是与磺酰脲类或双胍类联用都可持久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对肥胖者效果显著[4]。罗格列酮的销售金额排名和DDDs排名降低,主要是由于其诱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这一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3.2.5 促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在2008—2010年3年间,年销售金额均排在第5位。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新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可有效地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效果好,在体内无蓄积,胆汁排泄,尤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药我院有瑞格列奈,由于DDC值均较高,使用上受到了限制。
本次调查分析表明,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用药种类较全,基本上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本院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和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预计今后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将更加受到临床青睐。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75.
[2]于国英,朱 莉,刘晓燕.住院部药房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34.
[3]张 吉,冯 琳,孟 玲,等.2006—2008年南京地区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9):646.
[4]记立农,钱荣立.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和治疗[S].4版.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2006:5.
[5]覃开羽.我院2006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