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江模式”的启示

2011-07-28蒋惠莉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1期
关键词:曲江陕西文化产业

◎ 蒋惠莉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

西安市曲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曲江模式”,即,一种文化经济模式,就是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达成文化、商业、旅游的契合,实际也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调动企业参与,用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又惠及民生的模式。

曲江文化发展的精神启示

曲江文化将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将经济的增长与民生的改善有机结合;将政府的引导与产业的集聚有机结合。进一步讲,它不仅为陕西乃至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一种“曲江模式”,更可贵的在于它还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启示:这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实现梦想只能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一句话,创新的理念和勇气,创新的机制和管理,创新的运营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曲江。

仔细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曲江人把所从事的事业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既要保护文化,又要改善民生,进行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既要承担文化的事业功能,更要利用文化的商品属性,使曲江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文化发展龙头。多重的功能、高端的定位、现实的难题(尤其是资金匮乏),使得曲江人看到,只有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前进。

其次,曲江人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比如,曲江人大胆突破文物保护、文化发展、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传统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城市观、民生观、资本运作观。他们认为,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修旧如旧”、“无为而治”,而应该是文化再造,要把文化遗产变成老百姓可感受、可参与、可学习、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文物的保护,而且是民生的改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空间的再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物,而首先应该是文化财产,是一种可以实现其价值的“活物”;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专家,而且更属于大众,等等。可以说,正是这些理念方面的创新为曲江人的创新实践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陕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发展

曲江模式虽然是陕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个典范,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先说存在问题:以陕西为例,目前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以及基层文化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偏低等现象,从整体上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陕西省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广大群众迫切的基本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还不相适应。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再说发展要求: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突破点。如何取得新的进展?受“曲江模式”及其曲江精神的启示,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坚持文化创新、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这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要创新观念、创新机制。二要探寻规律,抓住重点,科学发展。三是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猜你喜欢

曲江陕西文化产业
何时更得曲江游
——试论杜甫的曲江书写
那拉提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