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养成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2011-07-25陈昕茹
陈昕茹
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它往往会伴随一生,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成败甚至决定命运。而谈到习惯,往往不外乎就是两种:好的习惯与不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很快适应环境并有效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谋求发展。而不好的习惯则会是将自己的美好前途毁于一时疏忽大意。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跟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因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所以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人、成才,有利丁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不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舍本求末,只重视所谓的学科成绩,只重视分数,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自己的教育成功的表现,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健全的,是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因此,对孩子进行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就是对孩子进行的养成教育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成败。
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小学牛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下大力气去研究并解决这一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之更加趋于合理,更加实际有效。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怎样才能解决养成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处抓起
古人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对照《守则》《规范》认真去做,每一天、每一刻、每时每地的用《守则》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习惯。要努力做到使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从学生点滴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拎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进行养成教育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使学生日复一日地适应习惯,巩固加强,促使一种良好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养成,帮助他们走好今后的人牛路。
抓好关键期,把握成功的诀窍
抓住关键期对学牛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先入为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而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广大教育T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牛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要耐得烦、懂得窍,注意孩子自我调整行为习惯。
树立楷模,引领养成教育
在小学牛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因此,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管你所任的科目是什么,也不论是不是你班级的学生,都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成为表率。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凶,从源头上下功夫。在这上面,不光要自己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还要在学牛中寻找带路者,在生活中寻找模范者,在影视剧(甚至动画片)中寻找孩子眼中的英雄,让学生以他们为楷模,这样孩子比较好接受,也能更好的理解规范要求,自己努力的去做到、做好,包括:卫生、学习、纪律、团结友爱等。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行动上也慢慢改变。
持之以恒,方法得当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强化,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没有强化的习惯更谈不上好的习惯。为了使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加有效,首先,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反复训练,加以强化。可以利用学校内的一切活动时间对学牛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包括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班级之星评比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教育家孙云晓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20天。”其次,要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更难。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因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在训练中也要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活动,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加以巩固,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搞好家校联系,寻求家长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家长的思想却没能进步,只是留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寻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木人信奉的、津津乐道的有许多是负面的价值观。许多家长观念不正确,重智轻德,只要成绩好,其余的可一概不要。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学,要么过于严厉、苛刻,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要么一味溺爱,有求必应。现代家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已经超过学校对学生的影响,这对巩固学校养成教育成果是极为不利的。为此,要抓好养成教育必须密切家长和学校的联系,要让家长知道学校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让家长理解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养成教育的内容,并能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这样才会消除家庭对学校养成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家校形成合力更有利丁学生的养成教育。
总之,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的首选。而要将这一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内容有力地抓起来,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源头做起,从点滴做起,有序地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反复进行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为学生的人生存人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