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罚反赏”显成效

2011-07-25刘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1年6期
关键词:刘畅霸气张扬

刘超

小秦是班里的一个“刺儿头”。他性格“嚣张”,同学走在他前面,很可能被他大喝一声“闪开”,没人敢怒敢言。别人稍有微词,他便动辄恶语相向,甚至挥拳威吓。课堂上,他也很少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时常会大声打着哈欠,或是随意插嘴……

种种“劣迹”,弄得我焦头烂额。于是不得不加大了对他的监控力度。在我的课上,凡有他插嘴、接话茬或是坐姿不端等,我从不放过对他的批评。如有任课老师来告状,我会对他加倍批评,结果往往是他“口服心不服”,如此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师生关系反而更加紧张。这样的僵局持续了一个多月,小秦的日常行为表现仍是毫无寸进,成绩也大有下降趋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了解了他的小学同学,压根儿就没有说他好的。据说他父母很有钱,常年在外忙工作,一开始就让他读了城里的寄宿学校,农村的小伙伴们都对他羡慕不已。“怪不得,他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他的“遭遇”不免让我同情起来。

我把小秦的问题做了以下“确诊”:(1)一个从小就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与同学的日常相处也会陷入“弱肉强食”的错误思维模式;(2)缺失正常的父母关爱;(3)简单的物质上的充裕,只能使他以自我为中心,以张扬为特征;(4)低龄同学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助长了他的霸气。

有了对小秦问题的归因,接下来的关键是寻求“对症下药”的良方。我和其父母取得了联系,建议他们增加与孩子团聚的机会,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亲子感情,遇事多做自我批评,赢得孩子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作为教师,我更是感到了教育与转化这个“问题学生”的责任,不能“在冬天里砍树”,我要改变认识上的思维定势。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一个借“托儿”的招儿终于计上心头。我想起在读大二的学生刘畅(化名),他当年也是个“浪子”,不是跟现在的小秦非常相像吗?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刘畅,他不仅没有拒绝,而且很乐意现身说法,解决我的难题。“十一”长假的前一天,刘畅如约而至,成了我们主题班会的特约嘉宾。在谈及令他追忆、令他痛苦的一段“黑暗历程”时说:“在我上小学,以至后来刚上中学的日子里,我是个非常不争气的孩子,我行我素,蛮横无理,霸气冲天,粗言恶语,跟同学争吵打架是家常便饭,做事一向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凡是能用在坏孩子、坏学生身上的评语,我想对于我都不为过。那时,同学们像避瘟神似的躲着我,我没有一个真正的玩伴,父母和老师为我伤透了心……”此时大家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移向小秦,这对他来说不啻晴天霹雳,脸刷的一下红到了脖颈,继而是眼里噙满泪水。

事后他主动找我谈心。他失去了以往咄咄逼人的张扬,声音低得只有我听得见:“老师……我……我改还来得及吗?”我没作回答,只是认真地点头。此后,身边人都惊喜地发现小秦有变化了,尤其在和同学的相处上明显改观,不再那么令人讨厌了。

一个学生性格的转变不可能太过轻易。果然,那天跟值日组长的大打出手便证明了这一点。我想何不让他担任些班务工作?这样有责任在肩上,他转变的内在动力自然就大了。我决定由他出任生活委员,负责分发点心和午餐。这让他惊讶于我的“不罚反赏”,在充满诧异与疑惑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他的几分感激。或许正是因了我的“不罚反赏”,他工作做得相当出色,渐渐地在同学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学习居然也跟了上来。现在他已经光荣地加入共青团。

“不罚反赏”给我的教育启示是:对待有过激行为的“问题学生”,一味地使用“加大监控力度”的做法并不可取,非但“无效”,反成“负效”。我们不妨敢于尝试给他们“开开口子”,也学学古已有之的“招安”,赏他们一把。或许,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猜你喜欢

刘畅霸气张扬
爱,无须张扬
魔高一丈 就要张扬 Ducati XDiavel
霸气天鹅惹不起
“霸气”女班长
谁说穿阔腿裤一定要“霸气侧漏”
低调而不张扬的七都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珍视自我
哪样霸气哪样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