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情入境始与亲

2011-07-25王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王艳

有效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借助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氛围。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

指向教学目标。提高情境的针对性

有效教学情境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教学重点,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判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成功,就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发展,是否有利于课堂上各种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如在教学《我心中的那颗“星”》时,笔者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星”的基础上问:“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崇拜航天英雄杨利伟吗?”大家争先恐后回答,“因为他是中国首位太空人。”“因为他是英雄航天员。”……笔者追问:“大家知道杨利伟叔叔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吗?”这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看书,使他们通过阅读懂得英雄在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充盈生活趣味。增添情境的生活味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使他们更能体会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师办公室、微机房等处,让学生亲眼看看用塑料制成的文件盒、电脑键盘、电脑桌等,使学生亲身体会塑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公路、河流边,让学生亲眼看看塑料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丰富感性思维。提升情境的形象性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协调好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形象的,也就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得到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和时空的限制,既获得更多的知识,又发展思维的能力,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提升。

在教学《天有不测风云》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四川汶川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录像资料,这种情景再现,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量,真切地感受了“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类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面对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下文“天灾之中有‘人祸”和“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导主动思考。注重情境的启发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内涵,要有足够的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智慧之光,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

如在教学《科学技术的喜与忧》中“科技也会带来烦恼”这部分时,笔者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真实体会呢?学生在讨论时十分热烈。“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环境。”……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真正叩开了学生思维的心扉,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符合身心特点。保证情境的适切性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样要适应这一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我们可多创设诸如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这类情节生动、形式活泼的情境;而中高年级学生则能比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且已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我们可多创设有助于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产生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入情入境始与亲”。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形象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推理、想象……才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人格在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