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2011-07-18张知新
张 燕,马 丽,张知新
(中日友好医院 医务处,北京 100029)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较准确地提供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辐射剂量数据,反馈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情况的信息,而且为放射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提供依据。现将中日友好医院2005年~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总结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中日友好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职业外照射的科室工作人员,共计581人次。将口腔科、射线装置检测部门等工作人员归为其他。
1.2 调查方法
每名放射工作人员在从事放射工作期间佩戴一枚徽章式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个人计量计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由专人负责领取、发放、监督佩戴和回收。根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的规定,将剂量计佩戴在外衣左胸前,检测周期为90d。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从表1可见,2005年~2009年,我院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581人次,其中94.84%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1mSv,人均年当量剂量为0.45mSv/年,明显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年当量剂量限值水平[2]。
表1 中日友好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
2.2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
由表2可知,2005年~2009年我院个人剂量监测人数最多的是放射诊断人员,共计226人次;其次为介入诊疗人员,有125人次;最少的是核医学人员,有48人次。各职业类型中,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当量剂量最高,其中个人受照剂量>1mSv有22人,占全院个人剂量>1mSv工作人员的73.33%,且全院5年中个人受照剂量>10mSv的6名工作人员全都是从事介入诊疗的工作者。人均年当剂量最低的是放射治疗工作人员。
表2 中日友好医院不同职业类型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分布
3 讨论
3.1 个人剂量总体水平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2005年~2009年,我院个人剂量监测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年当量剂量基本呈逐年降低趋势。2005年~2009年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当量剂量为0.45mSv/a,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20mSv/a)。这说明我院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水平较低,符合国家标准。此外也表明近几年随着医院放射诊疗医学的不断发展,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也在进一步加强,对放射场所及人员的监测管理及对放射工作人员组织的各种防护培训等工作都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2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
我院不同工种人均年当剂量均在职业外照射年当剂量限值以下。各职业类型中,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人均年当剂量最高,这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4]。介入放射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通过临床与影像诊断结合和进行微创治疗的医学专业,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从事介入诊疗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大多为医院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接受放射防护相关培训的时间较少,放射防护意识普遍较低。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管理应成为今后我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管理:(1)通过发放放射防护知识手册,组织介入诊疗放射防护专项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技能培训和宣传。(2)定期进行现场环境检测和个人剂量检测,发现剂量较高要立即查找原因,尽量缩短工作时间或者人员轮流操作。(3)严格执行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休假、疗养,使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危害降到可能的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我院放射工作人员总体个人剂量水平不高,远低于国家规定限值。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基本呈逐年递减趋势,这与近年来我院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密不可分。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问题是我院放射防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我院今后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1]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杨小勇,余宁乐,许翠珍,等.江苏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4):418-419.
[4]贾晓筠,赵小爱,石建华,等.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28(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