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类癌的诊疗体会
2011-07-16何彬
何 彬
目前胃肠类癌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多见于黑种人群和亚洲人群[1]。在我国,直肠类癌发病居胃肠道类癌的首位[2]。直肠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且具有潜在恶变倾向的肿瘤,瘤体一般体积较小,无典型症状或体征,易误诊或漏诊,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尚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对我院198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6例直肠类癌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诊疗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2~74岁,中位年龄48岁,病史1周~15年。瘤体最大直径0.5~1 cm 32例,1.5 cm 1例,2 cm 2例,3 cm 1例。瘤体距肛门3~8 cm 32例,8.1~15 cm 4例。
1.2 就诊原因及误诊情况 (1)本组瘤体相对较小,发病相对隐蔽,就诊原因主要有:排便次数增多及腹泻12例,排便困难5例,便血6例,会阴肛门坠痛1例,痔疮5例,肛周脓肿4例,因体检发现2例,1例因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脏多发占位性病灶”就诊,经腹部CT证实为肝转移,后经电子结肠镜发现直肠肿物。(2)本组36例中误诊为良性疾病8例,其中误诊为直肠息肉4例,误诊为肛乳头状瘤、痔疮、黏膜下囊肿和黏膜下血栓各1例;误诊为黏膜内癌1例。
1.3 手术方法 (1)瘤体最大直径0.5~1 cm的32例根据瘤体距肛缘位置,实施经肛门局部切除术(TAR)26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例,Miles手术(被误诊为黏膜内癌)1例,直肠前切除术1例。(2)瘤体最大直径1.5 cm的1例行Miles手术。(3)瘤体最大直径≥2 cm的3例中,行Miles手术2例,直肠低位前切除1例。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1)本组中1例瘤体最大直径为1 cm距肛缘5 cm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病理回报切缘阳性,再次行经肛门扩大范围局部切除治疗,其余均切缘阴性。(2)术后并发症:尿潴留5例,出血3例,会阴切口感染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自觉肛门下坠及排便次数增多5例,其中1例于术后2个月行手术治疗,取出残留的可吸收缝线,术后症状有所缓解;其余均对症治疗后缓解。
2.2 病理结果 苏木-伊红(HE)染色:所有患者的瘤细胞均呈巢状、条索状或腺管状排列,见图1。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嗜铬粒素A(CgA)呈阳性,见图2;突触素(Syn)呈阳性,见图3。
2.3 随访结果 本组随访4个月~15年,瘤体最大直径0.5~1 cm,32例中6例失访,余26例均无复发及转移;1.5 cm 1例随访6年无复发及转移;2 cm 2例,1例为术前发现肝转移,术后3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3年,暂无复发及转移;3 cm 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肝转移,术后半年死亡。
3 讨论
直肠类癌生长缓慢,瘤体小,早期多无症状,且无类癌综合征表现,本组病例中最长病史有15年,瘤体0.5~1 cm者32例,且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在普查其他肛肠疾病检查时发现。以往研究提示,直肠类癌发病部位距肛缘8 cm以内者多见[3]。本组病例中瘤体距肛缘3~8 cm者32例,所以指诊检查对直肠类癌诊断尤为重要,指诊时常扪及偏球形隆起结节或局部肿块,表面黏膜光滑,色泽苍白或呈棕黄色,瘤体质地较硬,边界清楚,位于黏膜下,活动度可,有时也呈广基或有蒂小息肉状;电子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半球形黏膜下肿物,表面光滑,质硬,可推动,呈黄白色,病变周围可见散在的轻度发红,中心部位轻微凹陷形成脐状,喷洒色素后其凹陷部更为明显,但周围的无名沟正常[4]。直肠类癌较少见,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造成就诊时被误诊或漏诊情况较多,本组中有9例误诊。在临床诊疗中需与肛乳头状瘤、息肉、痔疮、黏膜下囊肿或血栓、脂肪瘤及平滑肌瘤等疾病鉴别。
手术切除是直肠类癌的主要治疗方法[5]。本文3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才能明确诊断[6]。笔者认为若肿瘤能够早期发现且直径<1 cm,术前根据MRI或直肠内B超考虑肿瘤局限在黏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可选择经肛门局部切除术(TAR),或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均可达到治愈。开腹手术治疗无明显益处,反而增加患者痛苦和创伤。但若肿瘤最大直径≥2 cm,其转移趋势明显增加,易侵犯肌层及淋巴结转移,应行根治手术[7]。笔者认为当肿瘤已达T4期,虽开腹切除肿瘤,仍不能延长患者生命,应积极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直肠类癌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再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手术及何种手术方式[6],切勿盲目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1]Modlin IM,Lye KD,Kidd M.A 5-decade analysis of 13715 carcinoid tumors[J].Cancer,2003,97(4):934-959.
[2]兰平,何晓生.直肠类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内分泌外科杂志2008,2(4):220-221.
[3]Maggard MA,O’Connell JB,Ko CY.Updated population-based rev⁃eiw of carcinoid tumors[J].Ann Surg,2004,240(1):117-122.
[4]周平红,姚礼庆,泰新裕.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诊断和内镜下粘膜切除[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3):175-178.
[5]万德森.低位直肠类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3):143-144.
[6]袁海洪,张连郁.53例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7):373-374.
[7]Sun JM,Jung HC.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 tumor[J].Korean J Gas⁃troenterol,2004,44(2):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