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形结构与针灸经络

2011-07-14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节律太极经络

宫 玺

经络是以十四经为主体的、对人体功能进行联络、调节和反应的复杂调控体系。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其实质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历时40余年,涉及到许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结果,形成的却仅仅是有待完善和一些假说。这些假说的共存恰恰说明了现阶段经络研究的多面性和研究本身的复杂性,同时也显现出经络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重新思考以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1 天人相应与中医经络“S”形经络结构

“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所谓“天”是指天地、日月,即是地球、月球与太阳相对运动所形成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环境与空间。在太阳系中,地球存在了46亿年,而人类只存在了几百万年。地球的自转、公转与地轴的倾斜(66.5度)造成了我们熟知的一日四时(朝、午、夕、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月中月相盈亏朔望的规律变化。而这一日、一月、一年的冷暖规律变化,明暗、升降、进退的节律变化都可以类似正弦曲线的“S”形曲线来表达。

天地太极场的投影造成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打上了“天人相应”的太极结构印记,即“S”形曲线的印记。比如组成各种生命的细胞的最基本结构DNA,其双股螺旋结构可以看作“S”形曲线的三维立体化,而人类的脊椎则呈太极“S”形[1]。而人体的脉诊排列结构,面诊结构,眼诊结构等许多生理结构、节律等都与“S”形曲线相关对应。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针刺经络则是将“S”形结构彻底全面激活,进而与天地大“S”形结构发生相谐共振。见图1-7。

以上的图形结构从各个方面验证了“S”形结构与天地人之间的联系,从各个层面反映了“S”形结构在中医经络中的认识。笔者称这种结构为“S”形经络结构存在于人体,并且一直以来指导中医临床,尤其是针灸临床。

2 “S”形经络结构指导针灸临床

人体具有S形曲线结构,而这种结构受天地复合能场的影响。《黄帝内经》曰:“左有病而右取之,上有病而下取之。”笔者还要加一句“前有病而后取之,后有病而前取之”。

在《董氏奇穴》中,有许多对侧远端交叉取穴的论述,比如肾关(左膝下内侧的阴陵泉下2寸,同身寸),可以治对侧的肩痛,肩不能举;灵骨、大白(在手合谷附近)或者手千金、手五金穴可以治对侧的坐骨神经痛,实际就是又一个S形曲线指导临床的有力证明[5]。芒针在治疗某些病种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很可能是因为刺激了人体不同的层次不同深度的S形结构,从而更加容易“气至病所”,从而激发人体深层次的S形经络结构,产生更大的能量和更多的治疗物质通过经络S通道抵达病所。

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不相同但有相似频率的物体与生命,在某些特定状态下,可以发生相类相谐、相应共振的现象。

我们知道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体系中也有这样的规律。

图1 日、月、年的的节律变化的S形结构示意图

图2 正常人体脉象年节律变化图

图3 中医阴阳五行分类图

图4 正常人体脉象日节律变化图

图5 DNA双螺旋结构图

图6 正常人体脊柱图

3 总结

图7 人体经络S形结构图

经络具有平衡和联络的作用,其精髓在于所揭示的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经脉在体表的循行线不仅仅是古人对于这些规律的一种直观推测的示意图,还是我们打开经络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当今的经络研究,重要的是要探讨古代经络学说中所揭示的人体上下内外的联系规律的科学价值及其与现代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完全只对经络学说中的说理部分进行验证。古人已经给予我们经络存在的“事实”,还用经络学说给出了相关的“解释”。因此,我们必须总结成果、统一标准,对经络研究进行重新认识,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

[1]吴 奇.中医太极观[M].北京:中国图书刊社,1996:37.

[2]林学俭,吴 奇.头皮针小脑新区与疑难病瓶颈之突破[M].美国:美国金桃子出版公司,2000:3.

[3]宫玺.“S”形曲线与经络之浅见[J].天津中医药,2006,23(5):89.

[4]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2:8,14.

猜你喜欢

节律太极经络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太极Ⅱ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