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对策
2011-07-14黄海晶
黄海晶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对于专业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产学研的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会计学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更需要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一系列的科研教学等的创新活动。产学研模式一般按照“岗位”或“研究项目”为结合点,使理论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一直是社会上需求和高校办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虽然社会上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从每届毕业生的专业结构比例来看,会计学专业所占的比例在经管类中仍然是较高的。所以会计人才的社会竞争是激烈的,同时也存在着会计学办学的激烈竞争。
会计学的发展也向更高层次的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的纵深发展,会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本身的实践性是较强的,走产学研的结合发展道路,并在产学研中寻求自身的特色,是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事业单位对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参与不多
在以往的产学研合作中,往往注重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比例、设置内容、如何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锻炼或是教师到生产单位挂职锻炼。但是生产企业中的一线人员或是高技能人员很少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例如如何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课时、考核方式、教材的内容以及实践中发现的会计实务方面的问题的共同科研探讨。这也使学校教师在教学教材编写与科研中缺乏最新案例,或是案例设计的简单化、理想化。
(二)产学研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原有的产学研合作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以及教师的企业培训和教师双重素质锻炼方面,合作形式较少,涉及的方向也较窄。这就使得会计专业的产学研结合不够深入,从而使得一些产学研合作周期短,体现不出实际成效,或是产学研合作过于简单,对教学、科研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都不够深入。
(三)缺乏对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评价机制
以往的产学研合作,一般都只注重是否能合作以及合作的过程、内容。实际上,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发展,必须要设置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绩效评价体制。因为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绩效评价,才能发现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能否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甚至可以对某种产学研合作是否必要,是否需要更换产学研合作对象等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进一步改进,推动产学研各方今后的有效合作。如果在产学研合作环节缺乏最终合作效果的评价,不利于促进各方的进一步合作,这终将会使产学研合作停于表面或形式,从而导致产学研各方在合作后期缺乏动力和积极性,不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纵深发展。在评价阶段后,产学研各方还应设置有效的协调机制或一些激励措施,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二、会计学专业产学研发展的合作形式建议
(一)企业参与到院校的教学中
在以往产学研合作形式的基础上,推进并加强企业对本专业教学的参与力度。即可以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同时又可以帮助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使产学研合作的内容更为丰富。
第一、课堂教学的参与
在会计学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配出一部分的比例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由本课程的理论老师与企事业合作单位的高技能人员(如高级会计师)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合作完成。双方共同商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学时的分配、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考核的方式。这样可以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的更紧,有助于实践对理论部分更好的验证。企事业单位人员带给课堂的案例,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生产实践的知识,强化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计量方法、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的应用能力,也为后面阶段的社会实习奠定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应用的基础。
第二、教学方案订制的参与
首先是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校外企事业合作单位专家的作用,对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选修课和模拟实践课程的开设提出更多建设性的建议。校外企事业合作单位可以把社会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反馈过来,在制定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需求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突出应用的特色。其次,在若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中,专业教师也应有选择并尽可能的与校外专家商讨。在单元设置和课堂教学形式的设置上结合前沿问题和最新的生产实践问题安排。再次,在教案的设计上要突破以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单调性和案例设计也不应过于传统。尽可能将课程教案设计的更加丰富新颖,一些会计小故事的增加必须通过与实践一线人员的经常交流来了解,然后反馈到课堂。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一些正面与反面的例子,告诫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第三、教材编写的参与
由于会计实务知识更新发展,会计边缘学科的深入,会计预算、分析方法的扩展,会计专业的学生教材要阶段性的修订,才能顺应会计知识体系的发展。同时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与模拟习题的设置也要和生产实践紧密挂钩。案例设计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否则不利于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所以,在专业教师编写教材的时候,加入校外企事业合作单位专家的合作,既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又能真正意义上体现教材的应用性。
(二)企业参与到与院校的科研中
学校的科研工作离不开生产实践的内容,从选题发现、科研课题的申报均来源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会计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科研活动必须联系生产实践,而问题的来源需要企业的配合。
第一、企业与学校共建会计研究所
会计研究所的建立需要企业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研究所的硬件可以由双方在共建协议中共同承担,分配不同的比例。在共同研究期间,双方要经常将商讨交流一些问题。专业教师可以将某一问题所涉及的理论资料进行归纳并发展,企业方可以就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可能实现的途径进行归纳,双方在这样的交流中共同寻求解决方案。通过研究所的方式搭建多种形式的研究平台。
第二、企业与学校共同申报课题
在课题的申报环节需要有企业的参与,企业方所提供的建议和问题,利于申报课题在选题上的重要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有助于课题在后面的完成过程中的实际调研,使科研的最终成果更富实际价值。因此在会计学科发展中要更多的结合会计学本身的特点多发展横向课题。
(三)教学资源的共建
目前在教学资源共建上两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是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的实验室,引用企业的管理模式、财务核算流程和财务岗位的设置进行实验室的模拟操作;一种是设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由于会计岗位需求的面较宽,也就要求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适应不同的单位特点,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国有企业单位、中小企业单位、财务公司、会计事务所、与会计专业结合的行政事业单位等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对象。但是校外实习基地一旦确定,要注重长期合作与发展,并经常检验合作的效果。共同建立实习教学机制,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能力,在实习环节密切配合,及时的相互反馈意见等。
三、小结
会计专业的产学研问题是定位会计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产学研的发展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是不利于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此,本科院校要积极探讨会计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既要拓宽发展面又要挖掘一个层面上的深入合作,从而与各合作单位建立长期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