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研究

2011-07-14陈健颖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0期
关键词:会计报表结余会计制度

陈健颖

根据目前的管理要求,高校基建会计与事业经费会计实行分别建账,独立核算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完整性、资产价值的准确性,笔者详细阐述了二者分设所导致的不足,提出了二者合并的设想,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合并后如何进行规范核算,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作了探讨。

一、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独立核算存在的问题

1.高校会计主体不完整

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将高校会计主体划分事业经费会计和基建经费会计,两者相互独立,各自核算自身的经济业务,缺乏相互间的信息沟通,只是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不能完整反映高校经济活动全貌。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以其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高校会计核算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经济活动,同时也应包括为教学科研活动正常进行而开展的基本建设活动,二者独立核算违背了会计核算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

2.会计报表反映信息不完整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基建投资表是高校会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因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执行两种会计制度,有两个主体,两套账,两套会计报表,将整个经济活动分割成两部分,任何一套报表都不能真实、完整反映高校的经济活动全貌。

3.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结转自筹基建核算的是高校用基本建设资金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的支出。年终结转时应转入事业基金,结转后无余额,它是事业会计中唯一反映基建支出的科目,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自筹的基建经费应转入结转自筹基建,由于基建工程跨年建设,导致对自筹资金缺乏即时管理,无法反映自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由于工程当年未完成,未使用的自筹资金存放在基建财务的银行存款中。因此结转自筹基建只是资金存放或占用形态的改变,属性并未改变,因此结转自筹基建作为支出类科目就不妥,年终结转后会影响事业基金的准确性。

4.造成资产的账面流失

一般基建项目在正式立项后才在基建会计账务上进行独立核算,可在项目立项前还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在这期间发生的一些费用大多作为事业支出列支,年底收支结转不结转下年,在正式立项实行基建财务核算时不会把这些支出归集到该项目中,项目完工后这部分价值就不包含在该项固定资产的总造价中,导致账面价值不完整。

二、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合并核算必要性

现行制度、政策相互抵触,基建会计难以单独核算。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第四条规定:一个建设单位同时承建多个建设项目时,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我国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单位部门预算中,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支付和清算,财政通过零余额账户将基建拨款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单位自行筹集的建设资金也要先存入财政预算外专户,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不得自行结转到基建账户。因而基建账户没有资金来源,很少发生业务,此时基建账单独核算已无意义,且难以操作。

三、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合并核算可行性

随着财政改革逐步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大收入、大支出”管理,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已逐步推广,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分别为预算单位所有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同时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新增了“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为两项制度的整合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都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财务处理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为会计合并提供了支点和基础。加上目前高校的基本建设已接近尾声,许多基建项目已竣工结算并交付使用,应付器材款、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逐渐减少,施工企业数量也逐步缩减,并账核算相对简单,两账合并已是大势所趋。

四、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的设想

(一)制度方面

高校财务核算必须要有制度保证,而现行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建议财政部尽量融合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的相关核算内容,修订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基建核算纳入事业财务核算范围,全面反映高校的经济活动全貌。

(二)具体核算方面

1.会计科目设置

第一,资产类账户。增设三个一级科目——“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和“基建工程预付款”。“在建工程”核算基本建设实际发生但尚未完工的项目支出。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4个二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相应科目核算内容基本相同。工程完工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建设支出”,并根据竣工决算等资料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该科目年末余额表示尚未完工的投入。“工程物资”核算工程材料及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下设“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工具及器具”等明细科目。“基建工程预付款”核算按合同向施工企业预付的工程款,按施工企业进行明细核算。

第二,负债类账户。增设“应付工程款”一级科目,在“借入款项”下增设“基本建设借款”1个二级科目。“应付工程款”核算已交付使用的工程按合同尚未付的工程款,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建设借款”核算高校所举借基本建设借款的本金,可按贷款银行和贷款项目实行明细核算。

第三,收入类账户。在“教育经费拨款”下增设“基建拨款”,该科目核算收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拨款。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年末全额转入“基本建设结余”。

第四,支出类账户。取消“结转基建自筹”,增设“基本建设支出”科目,核算年度内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全部支出,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年末全额转入“基本建设结余”。

第五,净资产类账户。在“结余”科目下增设“基本建设结余”二级科目,核算基建完工项目的拨款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年末,本科目贷方余额表示当前实际结余,借方余额表示学校自筹资金数,若事业经费有结余,可先弥补,借记“事业结余”,贷记本科目。

2.会计报表的设置

高校应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取消原基建报表,在事业会计报表中增设有关基建投资情况的报表。即将原基建报表中的资金平衡表、基建借款情况表、基建投资表全面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往来款项明细表中,基建报表中的原主要指标表反映在固定资产情况表中,在会计报表中增设《基建投资情况表》和《待摊投资明细表》,用于反映在建工程明细情况。

猜你喜欢

会计报表结余会计制度
关于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究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论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项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政府储备结余
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若干思考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