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足功课,避开陷阱

2011-07-12沈海晨

检察风云 2011年24期
关键词:竞买人名气赝品

做足功课,避开陷阱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你看到的拍卖品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赝品,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买家对拍卖标的的把握,要先预备,做功课,打有准备之仗,这样才能避免冲动,避开陷阱。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常见的陷阱有:

陷阱一:艺术家的名气。我们要明白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中间相差甚大。如应酬之作与精心之作比较,艺术家发挥的创造力就很明显在其中看出,光看名气不看作品从长远来看,始终是不能轻易买进的。这种带有名气的艺术应酬品,只会给自己带来一次不成功的教训。

陷阱二:价格泡沫。上升空间小的的艺术品,就像股市一样,在高价位的艺术品,买进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有些名家的书画作品已经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拍卖会场时,其价格已经定位,大致在这范围内,且单从画的艺术价值来讲也不符合这个上升的曲线,还会出现滑坡,这就是“泡沫”出现了。

陷阱三:炒作。这种手法是一些投机者所为,为了使自己手中的藏品卖个好价,投机商人将艺术品的价格推到一个不合理的高度,之后便全身而退,留下接手的就成了买家,以及无尽的痛。

陷阱四:赝品之说,听谁的。大多数人在竞买之前都会找鉴定家确认拍品真伪,鉴定师起到了核心作用。拒绝赝品,应该是鉴定师的职业担当。

举一事例来说:某买主在一场拍卖会上拍得若干件作品,其中对一幅张大千的画作存有异议。后请当时中国书画鉴定界的“北徐南谢”(北京的徐邦达和上海的谢稚柳)两位权威辨别,结果,一人说真,一人说假。于是,该买家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款,但因证据不足,皆以失败收场。后买家不甘心,又向最高院申诉,至此经全国书画鉴定组11位书画家集体认定此画为伪作后,经调解,拍卖方同意退款。这个案例中出现的是两位泰斗级鉴定师,他们也会出错,所以,拍卖公司不保真情有可原,这也成为买家的风险所在。

在艺术品拍卖过程中,竞拍者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实地看样。就是所谓的预展阶段,参加拍卖前,就要充分了解拍卖标的的权属状况、品质优点、瑕疵点。随后,对有意向的竞拍标的做上记号后与相关人士咨询同类物品的大致价格,经过比较后再确定自己可承受的、或是自己竞买的心理价格。一般自己定好的价格,在拍卖会上不要轻易动摇,因为临场的气氛会影响到你的决定,产生浮躁感,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是要熟悉拍卖规则。竞买人参加拍卖会,除了掌握基础的拍卖规则,还要注意细节的把握,比如:仔细了解拍卖师的风格与报价方式就十分关键,尽管竞买人是拍卖会上的主角,要掌握拍卖师落槌的节奏快慢,以便于你考虑是否加价。如果落槌快,考虑时间短,不要竞买人快速作出反应,以免错失心爱的拍品,而后悔不已。

三是要掌握竞价技巧。在一轮一轮的加价过程中,有些买家谨慎、有些买家抱着非拿不可的心,碰上两强相争,竞价激烈时,不要有“人无我有”的虚荣心,这种志在必得的心态其实很盲目,这类不惜一掷万金的买家,最后就只有套牢的份了。所以放平心态很重要,但有时候抢占下起拍价也很关键,因为这有可能就是成交价,这种情况预想不到,可算是拍卖场里的“捡漏”吧。买者要培养自己拍时的果断,沉着。

目前,拍卖场里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壮大,买者应找到适合自身的主题购买,再结合自己的品位、修养、爱好与兴趣对艺术品进行欣赏把玩,做个生活中有情趣、拍场上聪明的买者。

(文:沈海晨)

猜你喜欢

竞买人名气赝品
十五分钟的名气
竞买须知
书画收藏,该如何对待高仿复制品与赝品
《萧旼墓志铭》为赝品说
再论《耶律廉宁墓志》为赝品说
浅析竞买人姓名(名称)变更的相关问题
老街名气
赝品
浅析竞买保证金退还环节的风险防范
联合竞买人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