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教材资源

2011-07-12金礼宏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点子课文内容新课程

■金礼宏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发教材资源。语文教材是一个系统,但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并吸纳人及所在环境对其的完善,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教材,整合教材,拓展教材。

语文教材是一个系统,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所以,语文教材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应局限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自我完善,还应在被使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并吸纳人及所在环境对其的完善,这样的语文教材才可能是“活生生”的,“立体化”的。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开发教材资源呢?

一、教材差异可以引入活动水

今年笔者任教初三级语文教学,在复习古诗词时,有学生提出:“随君直到夜朗西”一诗句中“君”字与老版本中的“随风直到夜朗西”中的“风”字不稳合。于是我就针对此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出点子”。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深有同感地说:“是啊,这个问题真叫人为难!都是专家编写的,叫我们相信谁好呢?你们有什么好点子?”学生提出许多点子:(1)看教材的出版时间,旧的服从新的;(2)根据自己理解,觉得哪个说法更合理就用哪个;(3)多查资料,哪种说法拥护教多,就选用哪种;(4)主张抓阄儿,听天由命。

2、把“路”引给学生,让学生“找门子”。我问:“哪个点子是金点子?”学生认为这些点子都称不上“金点子”,但(2)(3)两个点子有些价值。于是我让他们课后自己解决问题。课后学生有的反复吟咏比较;有的到书店、图书馆搜集资料;有的向家长、专家请教……

3、把“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练嘴皮子”。经过充分准备,学生有了自己的主张,我们把他们分为“君”派和“风”派,让他们进行一场辩论赛。“风”派以许多权威的资料镇住了对方,“君”派的独到的理解赢了对手的尊重。虽然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但大家感受到了求真的乐趣,从对手那儿学到了不少知识。

4、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打底子”。课后,我布置作业,写一篇“君”、“风”之别想到的小论文。经过两周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有的了解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有的搜集了古代手抄本的讹误的趣谈;有的试图研究诗句的原样……

案例中的教材“分歧”,给我们提供了真实、复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要做大量收集,整理信息的工作,更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注入了活水。

二、教材调整“投机取巧”

传统教学,教师一般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编排顺序忠实地“照章办事”并保持绝对现场不敢或不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增加,缩减或调整。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和“话筒”,教学过程也并非生产流水线而不能见机行事。教师根据教学“利益”可以多此一“举”,那就是能巧秒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1)灵活使用教材,链接生活面时就曾经把朱自清的《春》调整到七年级第二学期春暖花开的季节进行教学。由于有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活情境,那节课上得格外生动,孩子们兴味盎然,思维特别活跃。(2)寻找相关文章,拓展阅读量,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学究一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例如“学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可以把《赠汪伦》《别董大》《阳关三叠》等组合在一起学习,让学生在朗读、体味、比照中明白:这几首诗都是送别诗,但送别的方式不同:《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相送,流露的是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赠汪伦》是以诗相送,流淌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别董大》是以话相送、倾诉的是让朋友充满信心踏上前途;《阳关三叠》是以酒相送,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前程的担忧之心。不管用什么方式相送,其实都是以情相送,以心相送。通过对教材的调整,寻找最佳组合方案,最终达到使教材更“体贴”学生,营造“教活书”、“教书活”的喜人局面。

三、为课文插图配话

现在的课本图文并茂,插图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把课文里的人物、事物、环境场面以及重要的情节用图画形式表现了出来。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怎样用好插图,为插图配话是一个好的做法。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就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写出插图表达的内容,然后再将其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插图格外关注,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插图,学生就写上几句,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要求,在每篇课文教学后期增设几分钟的“我为插图来配话”活动,学生可以朗诵自己为插图配话的内容,然后同学评价,这成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总之为插图配话有几个好外:(1)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发展、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体现,它是静止的,同时又是跳跃的,它是一个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途径方式,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3)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插图是不确定的空白,等待学生去解读,学生在配话的过程中应该真情流露写自己的话语。

综上,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力求做到“钻进“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既能够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正确发挥教材的正向功能,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教材、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更好地体现教材的“例子”和“线索”作用。

猜你喜欢

点子课文内容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