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的具象思维传统与象形文字

2011-07-12吴学飞黄大鹏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图腾表象汉字

■吴学飞 黄大鹏

研究了我国古代思想世界中的具象思维以及具象思维的传统,并且研究了象形文字对中国古代思想中具象思维的影响。发现由于象形文字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以具象思维为核心,却缺少抽象思维。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中国古代的实用理性精神。

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往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思维方法经过长期的发展都会以某一种思维思维方法为核心,而不会像知识积累一样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中华民族也是如此,我国的古代文化悠久而深远,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到现在我国的许多周边国家还在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各种知识的积累表现出纷芜繁杂的文化形态。但是,具象思维的传统却一直没有很大的变化,虽然我国现在的思想受到了许多外来的冲击,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具象思维传统还在。这种现象是由很深的根源的,我们注意到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对这一思维方法的产生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的表意文字,在现今我们使用的汉字中,大量文字仍以象形字的简化形式为部首,另有少部分为象形字,可以说汉字的象形根基使汉语的字、词、句似乎先天地具有了充满诗意的形态。其在构成图形的同时,也不放弃形象性,注重对语言内涵的挖掘。表象的含义,从依据心理学的解释:即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是,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其中包括直观性、概括性特征。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具有本质的直觉性。地名与表象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纵观中国地名,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命名。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具象思维传统

具象是引自艺术学的一个概念,相对抽象而言,指存在于人们观念印象或着实体存在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即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图腾具象”即图腾所代表的事物的具象。地名中的图腾具象即关于图腾内涵在地名中的文字具象。地名所承载的这一文化信息正是体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直观性表象特征。

(一)具象思维概述

具象是与抽象相对立的概念,具象思维就是具体而形象的思维,它是指依靠脑中不断转换的具体事物的整体形象或映象来观察事物和引导行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这些思维者脑中的具体形象中,并不要求这些形象都是现实的或者即使通过其自身感官摄入的,这些形象完全可以是以前的摄入在脑中留下的印象。具象思维是一种完完全全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似乎更接近天然,更接近人的本能,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福建省的“闽”字为该省的简称,据《说文》:“闽,东南越,蛇种。”《福建通志》指出了《说文》的不足:“以其地多虫,多蛇,非虫种,蛇种也。”闽,从虫门声,古文写作“闽、闽”,门中之字似虫似蛇,这也是十分具象化的特征,这显然是古代氏族社会中图腾的遗迹。古以就闽地多蛇,对蛇颇为敬畏,故以蛇为图腾,相沿既久,后来就变成了地名。该字也体现了表象思维的直观性特点,而在地名上具象则自然反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直观表象特征。

(二)中国传统的具象思维

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具象思维。甚至,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去进行思想史的研究,而只用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我们知道,中国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有“气、阴阳、五行”等传统内容。这些无一不是中国式的抽象,这种中国式的抽象直接的思维根源恰恰就是具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中国传统的抽象思维是一种复制式的不需要创造和变通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我们也能从中国从古自今的应试教育中得到印证。这是因为具象思维的优点,主要就是集中在结果与反应方面,中国人的实用理性精神是世界罕有的,“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知其然”,比如应试。

人脑的进化使其认知体系中形成专门掌管语言的机制。语法是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是人脑认知体系的一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的一种模式。它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指词的构成及变化规律;句法指短语和句子的组织规律。⑴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汉语的文字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图像性和汉语的表意功能。⑵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方式,它根据被研究语言的固定用法论述表语、修饰语和其他词的关系。句法规则的破格运用,可以使读者的平稳阅读得以中断,中断的形象构成联想。

二、象形文字对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具象思维的影响

(一)象形文字是具象思维形成的重要原因

采用象形文字的中国人形成了具象思维,采用了抽象字母的西方人形成了抽象思维。这并不是偶然,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知道,语言和文字是知识的传承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当然它们也是思维方式传承的重要工具。

中国的文字是很有特点的,大量的象形文字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后续的许多其他文字的产生也与这些最初的象形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象形文字的特点在于,能够通过字的“形”弄清楚字的“意”。本文以“伐”、“荷”、“戍”三个相对复杂的象形文字为例,这三个象形文字都是由“人”、“戈”两个部分组成的,“伐”字左人右戈,人操戈相向,自然是“伐”;“荷”字则是上戈下人,人负戈而行,自然是负“荷”;“戍”字虽然也是上戈下人,但与“荷”不同,“戍”是人举戈相迎,表示“戍”守之义。三个复杂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也比较复杂,但是只是通过方位的改变就实现了意思的转化。在长期的象形文字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文字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被文字所影响,他的思维方式也会与文字创造的思维方式逐渐靠拢,最终形成一种具象思维。

(二)象形文字是具象思维发展的重要原因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前文已经论述了象形文字对具象思维形成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象形文字同时也在不断的推动具象思维的发展。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中,从来不乏大家,儒释道法墨,诸子百家,在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方面,确实有过一些激烈的激烈的冲突,但几经周折最后还是回归统一。在这里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象形文字,文字的统一使思维方式的分裂成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当然,这其中也有国家的分裂与统一的原因在,但终归还是由于象形文字这种全中国最终统一使用的文字,改变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发展的方向。

总之,具象思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传统思维方式,而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象形文字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象形文字对中国古代具象思维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三联书店,2008.

[2]李约瑟,季羡林,汤一介.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3]卞慕东.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6(3).

[4]娥满,徐冰霏.从意象诗和具象诗看中西诗学的差异[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猜你喜欢

图腾表象汉字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表与里
表与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透过表象看公式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
表象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