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个结合”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2011-07-12郭静
■郭静
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当今一些幼儿园或者个别家长,不顾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一味追求智力开发,以识字的多少、能计算多少位的数学题、能背多少首唐诗等等来要求孩子,致使幼儿从小就成了学习的工具。一些家长不惜重金购置钢琴、高薪聘请家庭教师,可小孩子的思想品德高尚与否、爱不爱劳动,则无关紧要。从幼儿起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根治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单打一”现象。
一、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注重品行教育
在书本教学中可以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会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根本。两者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截然分开。在幼儿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一些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同时,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传授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教幼儿识字、数数、画画、弹琴等。然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但需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她们书本中的各种知识,更需要培养她们学会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从一定意义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在幼儿教育阶段,一定要注意把教书和育人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把育人的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分阶段实施。比如,要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分阶段实施。首先,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打人不骂人,不歧视有缺点的幼儿,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其次,培养幼儿热爱班集体,主动为班集体服务的思想,自己收拾餐后碗勺,自己打扫班级卫生,主动给花浇水,喂养小动物,布置活动室环境等,学会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最后,要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教育幼儿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应该自觉遵守班级秩序,积极主动地管理班级,为班集体争光。让幼儿了解希望工程,开展支援灾区等活动,增强幼儿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责任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注重表率教育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疏通引导,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诱,这些都属言教的范畴,它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中往往重言教而忽视了“身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应当引起高度警觉。
1.高度重视。作为幼儿老师和家长,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一生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要以为幼儿年龄小,无知。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要勇于在幼儿面前树好形象,当好表率,做好无声的老师,发挥示范榜样的作用。
2.提高自身素质。幼儿教师和家长在教与学中占主导地位,其本身素质影响着幼儿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和家长提高了自身素质,注重身教与言教的结合,不仅教育孩子如何做,更要做幼儿楷模和榜样,才能对幼儿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如果要求幼儿爱护环境卫生,而成人都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成人却不走人行道闯红绿灯;要求幼儿说话文明、不打扰别人,幼儿园保教人员在幼儿午睡时在寝室大声闲聊,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这些规则就会逐渐在他们心目中产生怀疑,她们就会觉得这些道理是可听可不听的,无关紧要的。因此,身教是无声的老师,和言教同样重要,它有着言教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注重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个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这里实际上阐述了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课内教育是对课外教育理性的深化,课外教育则是课内教育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家园合力。有的教师认为园内、班内是份内事,应该管,园外、午睡是家长或保育员的事。有的家长发现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对此,有的家长听之任之,有的家长想管又苦于无法管,有的家长干脆放任自流。总爱说:“告诉你们老师。”家长如此这般,不是正面引导,而是采取恐吓的办法,既自动放弃了教育孩子应有的义务,又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极好时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与教师忽视园外、课外教育有很大关系。这种课内和课外脱节现象要加以纠正,课内课外都是对幼儿开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因此,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从而巩固课内教育成果。
2.注重养成教育。幼儿模仿性强、好奇、好问,但缺乏耐心和持久性,而且自控力弱。要针对这一特点把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常抓不懈,抓幼儿养成教育,要不怕有反复,要有“抓反复”和“反复抓”的思想准备和耐心。教师和家长要多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相互交流,加强沟通,保持对幼儿教育以及日常养成的连续性。
[1]张涛,张淑君.浅论幼儿素质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