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语和汉语“妈妈”一词的异同

2011-07-12熊悦妍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音素含义发音

■熊悦妍

根据对四万名海外投票者和英国文化协会在世界各地的英语中心的学习者的调查显示,mother(母亲)一词被选为人们心目中最优美的英文单词。这项调查征求了46个国家7000多名英语学习者对优美的英语单词的看法和印象,并通过英国文化协会的网站(British Council:www.britishcouncil.org/tw/taiwan)在网上征求了非英语国家35000多人的意见,其中,来自中国的选票共3500份。

世界上的语言均有其独立的音素系统,而在如此纷繁的语言变换之中,表示“母亲”含义的大部分词却惊人的都拥有[m]以及类似的音素。如法语中的Mere,德语中的Mutter,英语中的Mom/Mummy/Mother,意大利语中的Madre…在这相似性的背后,隐藏的是语言表意最初的意图。

一、从词义角度分析“妈妈”一词的中外异同

从意义角度看,汉语与英语中表示“妈妈”含义的词(因为表达的多样化如“娘”、“Mummy”,不便用单一的“妈妈”代替我现在论述的问题)所代表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从传统角度来看是指生育并养育个体的、与之有血缘关系的最近的直系亲属,对下一代个体具有养育和教育、使之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个体,简而言之,就是给与我们生命的母体;现代观念中有了较大的扩展,有时也涵盖对某个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事物。

英语中的 mother:a woman in relation to a child or children to whom she has given birth(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基本含义是相同的。mother来自于古英语中的modor,究其语源,应追溯到中世纪的日耳曼语系(Germanic)。作为印欧语系的重要分支,日耳曼语系包括了英语、德语、荷兰语以及斯堪地纳维亚语。这一点也不难解释在这几种语言中表示妈妈一词的发音是如此的接近——

德语:Mutter

荷兰语:Emo

其他语言中的妈妈的表达:

法语:Mere

海地语:Maji

意大利语:Madre

丹麦语:Moeder

塞尔维亚语:Majka

……

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印欧语系中对“妈妈”的表达均包含[m]的音素,这也不难说明,不同语言中“妈妈”这个单词的形成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存在惊人的相似性。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再来看看汉语中该词的历史发展。在汉语中,“妈妈”来自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从动物继承而来的最简单发音:牛、羊开口发出的“吗”声。

“妈”从造字上看是形声字,从女,马声。《康熙字典》中释:“俗读若马,平声。称母曰妈。”这表示“妈”一字最早的单纯含义确实是指的母亲。宋朝已出现了“妈妈”的称呼,汪应辰《祭女四娘子文》中曾提到:“爹爹妈妈以清酌、时果庶羞之奠,祭于四小娘子之灵”。

以上证据可证明,“妈妈”一词并非元朝才有,更不是从苏联音译来的外来词汇。

在英语中这种不同地区、方言以及年龄上的差异相较汉语而言更为简单。Mom/Mummy/Mama等多见于口语,Mother的使用则更为书面(如Mothers’Day)。由于英美更为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家庭之中也更加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与和谐沟通,在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方面不如中国家庭浓厚,孩子与父母之间更接近于一种朋友而非管教者的关系,在部分家庭孩子可直呼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名字以示亲近,这一点中国传统观念有较大差异。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汉语和英语中“妈妈”一词及其引申义的使用规律来:汉语中的“母亲”和英语中的“Mother”相对,“妈妈”等口语称谓则与“Mom/Mummy”等相对,这两组在关系上均为书面/口语的关系。

二、从生理和心理双角度论述“妈妈”一词形成原因的相通点

对于“妈妈”一词发音如此之相似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来自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其生理原因,在于婴儿在出生后自然而然的“咿呀学语”——我们的声带在接受训练之前,就可以自然发出多个元音(如 ni,ca,e,o,a等),此时他们所说出的并非语言,因为音与义尚未形成固定的结合,还不能称其为语言;但在婴儿自身的发音探索之中,双唇音为最易习得的语音形式,a又是最容易发出的元音之一(因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有a这个音素),mama这个音又属于双唇音中的不送气音,婴孩更容易在咿呀过程中自然发出,(此为一般情况,不排除有少数孩子先发出送气双唇音baba)因而成为了大多数孩子第一个学会的真正意义上的词语。

第二个影响因素来自于心理原因。我们都知道,语言只有当音义称为固定的结合体时才成其为语言。那么我们也可以在此大胆假设:将“mama”一词的语音与给与我们生命的母亲的意义相连结起来,则是出于一种人类自身心理层面的无意识的需求。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当婴儿的两只眼睛的视线逐渐形成了焦点能看清东西,并且视线的接触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大时,就开始了对环境的认识过程。婴儿首先就是感知温饱的来源——“妈妈”。此时“妈妈”的含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妈妈”,而是乳汁和温暖的象征。随着婴儿对环境的识别能力的加强,这些基本的本能需要逐渐和特定的环境、对象结合在一起了。偶然情况下发出的“mama”为母亲带来了欣喜和感动,并伴随有呵护和给予,婴孩也在逐渐的积累中将这种温暖与安全的来源和固定的发音相连结,形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确切的感知。而从母亲以及抚育者的角度考量,将孩子发出的第一个清晰可辨的音固定为对母亲的称呼,也是一种母亲爱的回答的需要和方式。

到此,我已对汉语和英语中的“妈妈“一词作了基本的异同辨析。作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英语词汇——当然,这也应当成为各种语言使用者心中公认的最优美的词汇——我想说的是,虽然语言只是意义的媒介,但正是语言创造了我们所存在的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我们的心中应当对其中的美好心存敏锐而真实的感动。

猜你喜欢

音素含义发音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依托绘本课程,培养学生英语音素意识
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意识与自然拼读整合训练的探索
在拼读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零基础速记48个音标音素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