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罗斯特笔下的音乐之声

2011-07-12董晓燕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语调韵律

■董晓燕 郑 佳

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朱光潜先生一直把诗歌的音乐性称为诗歌的灵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提出“有意义的声音”。他说:“每个意思都有一个特定的声音形象,换言之,每个意思的实在意义都对应了一个特定的声音,这个声音正是每个人出自本能所熟悉的”。弗罗斯特曾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农场居住了九年,那里贴近自然的乡村生活使他有机会切身接触乡村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语言。这段经历是弗罗斯特诗歌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弗罗斯特认为,意义之音是源于自然的、原生态的东西,人所能做的是用耳朵来聆听用心来捕捉自然中、现实生活中蕴含的诗意。本文从主要从节奏、声韵、语气语调等方面着手,分析弗罗斯特的诗歌特点,并从中总结诗歌发出音乐之声的方法和手段。

一、传统韵律基础上舞动的节奏

万物皆有节奏,海浪拍岸,微风拂柳,雨打芭蕉,犬吠蝉鸣……语言也是如此。当自然的律动、诗人或悠远宁静或跌宕起伏的思绪与诗歌的旋律、节奏水乳交融,合为一体,读者读来,必然砰然心动。弗罗斯特从乡间走出来,笔触朴实自然。他认为传统的抑扬格是人们说话时很自然的格律,最符合英语语言的自然结构:《未选择之路》采用四步抑扬格;《修墙》、《美景易逝》都用传统的抑扬格,然而他的诗歌又充满着变数,犹如大自然中的节奏时刻都在变化。对此,弗罗斯特表示:“无韵体的重音和韵律都是规则的、预先设定好的,而人的说话时语调的重音和韵律则是不规则的,最让我兴奋的,莫过于将这两者统一在一种紧张的关系中。我喜欢把不规则的语调拖长并打碎、散在规则的韵律中,就像海浪层层涌起,然后拍碎在鹅卵石上……”(耶鲁诗歌公开课,笔者译)如他的《美景易逝》一诗在格律上以传统的抑扬格为主;韵式采用规则的双韵体。但开篇第一行与最后一行的开头都采用了扬抑格:首行的nature第一个音节便重读,容易唤醒读者(Guo ping&Brian M.Reed)。

二、多变的韵律

弗罗斯特善于运用各式各样的韵律,从无韵体到双韵体,规则的,不规则的,他都用过。其中,《雪夜林边小驻》可谓声韵中的绝唱。该诗韵式为AABA,BBCB,CCDC,DDDD。读起来朗朗上口,浑然天成。美国著名诗人约翰·查尔迪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这首诗中“每个词、每一韵极自然,极妥帖,好像它们天生就应该这样组合……”。这首诗的韵律借鉴了早期源于波斯的柔巴依诗体。柔巴依是九、十世纪出现于波斯和塔吉克一带的四行诗体,韵式为aaba,这首诗中柔巴依的运用堪称一绝,陈宏薇教授对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个诗节的第三行就像伸出一个钩子,来引出下个诗节的韵式;到最后一个诗节,诗人要收尾时顺便把钩子也收起来,因此最后一个诗节四行押了同样的韵,完成柔巴依华丽的变身。

三、语调中蕴含的开放性与无限可能性

在致Sidney Cox的一封信中,弗罗斯特写道:“一首诗最有活力的部分是蕴涵于语言风格和文句意义之中的语调。它是一首诗最灵活多变也是最重要的成分。没有语调语言将会失去活力,诗歌也会失去生命。”他写诗似乎钟情于无限的开放的可能。他是真正源于生活的乡村诗人,倾向于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选材也多源于生活。人们日常会话中充斥着不同的语气,或赞扬,或贬低,或反语讽刺。这一点被弗罗斯特切实地带到诗歌中。如《未选择之路》中,“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中的sigh一词到底是什么样的叹息,大家各执己见。对此弗罗斯特表示:“sigh”一词用得很狡猾,理解的时候要小心,但却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他把解释权完全交给读者,任其想象,去发现无限的可能。弗罗斯特曾经坦言:“一首诗要想打动读者的心灵,最可靠的途径是通过耳朵。视觉意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并按一定顺序组织词语,使之近乎控制读者的语调和停顿。”

四、小结

弗罗斯特曾这样说过,"I alone of English writers have consciously set myself to make music of what I may call the sound of sense.”(英语诗人中只有我一个是有意识地将,我愿称其为‘意义的声音’谱成音乐)。生活中人们言谈中纯粹的声音蕴含着无限的多样性,于是他将声音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融合到韵律规则的节奏中来谱写音乐。对他来说诗歌“首先是一种声音”,他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在读者面前呈现一个有声的几乎可以切实感知的意境世界。针对庞德的视觉意象观,他强调诗歌更应该用耳朵去倾听,依靠听觉想象力形成听觉意象。实际上诗歌是语言经过提炼雕琢后的钻石,每个角度有每个角度的精彩,不可偏废其一。

[1]Lathem,Edward Connery.Interviews with Robert Frost[M].New York:Holt,1966.

[2]陈宏薇.移植形式妙手天成—评江枫译诗《雪夜林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

[3]齐晓燕.英诗的美学探究[M].北京:中央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语调韵律
一片云彩
书的国度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谈谈诗歌的语调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