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忆八十年代以后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综述

2011-07-12吝晓敏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吝晓敏

一、透过女性形象解读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描绘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我们还可以清楚的记得顽强、自尊而又执着的上海底层市民富萍,美丽风流而又龌龊充满沧桑感的小市民王琦瑶,受到良好的教育,个性独立而又迫于生计卖淫的阿三,“三恋”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等等。2008年7月杜沁发表在《文化研究》的《一曲命运的挽歌——小说<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浅析》一文中写道:“在小说《长恨歌》中,王安忆用女性的生存体验描绘了王琦瑶的精神历程,在其坚韧与执着中体现了女性意识的流动,却又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意识背后具有操控能力的男权社会的作用,谱写了一曲女性命运的悲歌。”这篇论文是从女性的命运切入,仔细探究了王琦瑶一生的经历。读者在王琦瑶的曲折命运中看见了女性生命的坚韧,从而彰显了一种女性意识。这与魏鑫发表在《读书》上的《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论<长恨歌>中潜在的女性意识》有相似之处。这篇文章也是重在分析王琦瑶和四个男人的感情纠葛中命运的浮沉,文中写道:“小说保持了一种温婉的语调,即使是紧张的情节也被叙述者处理得从容不迫,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回旋着独特的女性经验,同时与波澜壮阔的主流历史进行了疏离。作者将上海塑造成一个十分妩媚的城市,这座城市通过这些独特的女性视点浮现在读者面前。”当然,王安忆所刻画的女性形象中王琦瑶是典型,但也有人就《流逝》中的富萍进行评论。譬如,2008年6月许燕发表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上的《坚守抑或超越——由<流逝>看王安忆笔下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一文,文中在摘要中这样写道:“王安忆在其作品中用理解、同情的笔调描述女性,书写这些平凡女性的平凡生活,让这些传统的平凡女性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在传统意识烛照下的女性群体,需要我们去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和感情需要。”文章分析了《流逝》中的女主人公欧阳端丽的性格,写道:“她在历史的遭遇面前,在命运的浮沉之中,成功的进行了一次角色的转型。她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被推向人生和艺术的舞台的,原来她是过着富足享乐的贵族生活。然而文革的风暴扫荡了她的一切,家被抄,房被封……她和她的家庭从天上跌落到地下,由富足变为贫困,从‘高等华人’变为‘市井贱民’”作者在分析欧阳端丽的这种角色的转换中所渗透的女性的坚韧,从而让我们看见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这充分说明女性无论遭遇怎样的生活,她都会在命运的浮沉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王安忆作品中的欲望叙事

张守伟发表于2006年1月发表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的《来自玫瑰园的声音——王安忆9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一文是从“性自觉”、“时尚性”、“命运的传统性”和“追求精神恋爱”四个方面来论述女性的身体欲望,并且表明:“中国女性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已经开始觉醒,她们面对将女性商品化、物质化的新的父权话语体系做出了应有的回应,女性们不想再成为男性的附庸,而是走向真正的独立。”同样,还有张颖娟、张黎敏发表在《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的2007年第2期上的“来自生命深处的欲望—从女性视角简析王安忆的‘三恋’”。这两篇论文都是从女性内心的欲望来分析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另外,孙俊青在2006年5月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中的《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两次突破——论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历史地位》一文中,通过“由社会意识上升到性别自觉意识”和“从内容的挖掘到文本的解构”两个方面论述了女性意识。这篇文章主要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来论述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张守伟的论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独有偶,张纯静在2006年12月发表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的《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你的回归——论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一文的内容摘要中写道:“王安忆作为一名当代女性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受到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特别是女权主义的冲击,而这些影响的痕迹分别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以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体现出来了。试就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来探求其女性写作道路的变化发展轨迹:即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文章分三个方面来论述,他们分别是“欲望书写:以‘性’、‘反婚姻’作武器反抗男权文化”;“性别角色功能的重新分配:女性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民间叙事的回归:女性话语权的确立”这篇文章深刻分析了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身体欲望,从两性关系的角度阐述女性的生存状况。另外,对琐碎的女性日常生活的关注又是进入了民间叙事的层面。近期,王蕾发表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的《倾诉与咏叹——王安忆的女性意识》一文中写道:“王安忆通过描述女性在欲望、情感等方面追求主导性地位的努力,从而想要获得与男性平等和谐的地位及关系,却最终走向了失败,陷入了孤独。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欲探寻从开始的抗争到最终的认同,作者展现的对女性生存现实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理想与追求。”文章通过“女性的欲望之歌”、“悖论式的两性关系”和“孤独之痛”三个方面来论述女性在两性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经验上所表现得女性意识。

[1]杜沁.一曲命运的挽歌——小说《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浅析[J].文化研究,2008(7).

猜你喜欢

王琦瑶长恨歌王安忆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长恨歌——笔画设计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长恨歌
王安忆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兰峪水,长恨歌
忧伤并美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