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区域农业竞争力因子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7-11郭亚帆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内蒙古竞争力要素

郭亚帆

一、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与相邻省区比较,是黑龙江省的2.5倍,辽宁省的8.1倍,北京市的72.0倍。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是日本的3.1倍,法国的2.1倍,意大利的3.9倍。按人均计,每人占有土地73.3亩,是全国平均数的6.8倍。现有耕地1.07亿亩,每人占有的耕地4.4亩,是全国平均数的3.2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425万亩,其中,滴灌、管灌和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面积3249万亩。内蒙古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200亿斤,是全国净调出粮食的五个省区之一,2010年,农民人均储粮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排在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内蒙古农业人口1361.66万人,占总人口(2375.54万人)的57.32%。因此,无论从粮食产量还是农业人口方面考察,内蒙古均可以称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区。2008年内蒙古整体农业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七位,但内蒙古幅员辽阔,几乎横穿整个中国,各个地区农业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因此,研究内蒙古各地区及整体农业竞争力,分析制约内蒙古落后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总结部分农业发达地区经验,对整合内蒙古农业生产要素布局,提高内蒙古整体农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区域农业竞争力是地区农业在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其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能力的综合反映。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现代市场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基本方向。关于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竞争策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在对美国、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的100多个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后,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关键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策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以及政府行为,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

二、影响农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参考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本文构建基于可获得数据的农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产品需求竞争力、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制度政策竞争力五个要素支撑点共计14项指标。

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农业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两类。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对提升农业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中有自然生成的,也有通过简单的私人或社会投资就能拥有的,如劳动力数量、总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现代生产要素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持续追加投资才得以创造的,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乡村办水电站等。

农产品需求状况竞争力。即从农业生产成果的角度分析农业的区域竞争力。农产品需求状况包括农林牧渔总产值、第一产业占本地区GDP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农业竞争力:一是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农业在市场上采取何种竞争策略、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二是农业经营规模大小。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对于农业现代生产要素的投人和使用、对于农产品成本的降低、对于农业经营主体驾驭市场的能力都有影响。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包括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经营耕地面积。

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竞争力。农业产业是以动植物生产为中心的综合性产业,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产前投入要素以及产后的服务。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如种子的培育、化肥、饲料、农膜、燃料、役畜、农业机械等)的存在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各种服务;而有竞争力的下游产业(如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则可通过“提升效应”直接拉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竞争力的提高。相关产业发展包括农村用电量指标。

制度及政策竞争力。制度及政策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农业主管部门将其拥有的潜在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制度及政策竞争力更多涉及农业以外的因素,如一个地区对农业的认识水平,把握市场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农业组织结构,农产品流通体制等等,政府部门对该地区农业的扶持力度等。该竞争力因素包括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村委会个数等。

?

三、内蒙古区域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指标数据,本文以内蒙古12盟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盟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以分析基于本文指标体系的各盟市农业竞争力情况;然后以总得分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揭示各主要影响因素对总得分的具体影响关系,为提升本地区农业竞争力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

(一)内蒙古区域农业竞争力排名分析

1.因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搜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同时对分析带来不便。如果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孤立的,而不是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搜集的资料做全面的分析。因子分析就是这样一种降维的方法。本文的分析包括14项指标,因子分析法在本文的应用就是将这14项指标所包含的绝大部分信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代替,最后利用合适的权数对几个因子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总得分,该得分的大小就能体现不同地区农业竞争力的强弱对比情况。以下本文将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有关计算。呼伦贝尔市和乌海市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阿拉善盟的有效灌溉面积缺失,本文利用SPSS法内插法进行补足。补足方法是用各盟市该指标平均值代替。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因子的提取,根据公因子包含原指标信息大于85%的原则,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85.06%,也即这三个主成分能够包含原来14项指标85.06%的信息量,因此最终提取了3个因子,方差解释表如下:

?

相应的,也得出了因子得分矩阵,三个主成分分别是原来指标的线性组合,组合的权数为因子得分矩阵中的对应系数。为进一步对各盟市农业竞争力进行排名,需得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是以上三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组合的权数我们选择表2中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即

F=8.259F1+2.266F2+1.385F3

将该得分利用功效系数法标准化为0—100之间的数(即用当期值减去序列最小值除以序列的极差乘以100),具体得分及排名情况见表4及图1:

?

2.各盟市农业竞争力评价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排名前3位的是通辽市、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和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中部地区,2009年耕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可以说资源非常丰富,直接导致了农业竞争力的脱颖而出。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各方面发展均位于全区前列,农业方面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政策的倾斜。2009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21.17亿元,占全区农村总投资额的19.08%;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30.42亿元,支出额居全区首位,占全区该项支出的14.83%。

第二,排名后3位的有锡林郭勒盟、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乌海和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及农业资源比较薄弱。2009年,两个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区的1%;耕地面积仅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0.48%,因此必然会体现为农业劣势。锡林郭勒盟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而本文的指标体系以侧重于农业,因此该市各项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导致农业竞争力比较弱。

第三,排在中间的属于农业竞争力中游地区,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各项农业总量指标均比较相似,而竞争力排名差别却很悬殊,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8位,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5606元和3401元;人均粮食产量分别是11.03吨/人和4.46吨/人。由此反映出的兴安盟竞争力弱势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和乌拉察布市以及包头市地处内蒙古中部,前三者竞争力排名处于全区中游,但包头市农业竞争力较弱,居第9位,由此反映出包头市“重工轻农”的政策取向。

(二)内蒙古区域农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内蒙古区域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总得分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各相关系数见表4。

?

由表4可以看出,超过0.8的有x11、x12、x15、x16、x21、x41与总得分的相关系数。可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林牧渔总产值以及农村用电量等是影响农业综合竞争力较大的指标。以上前四个指标属于生产要素,后两个属于农产品需求及相关产业方面,而农村用电量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农业生产投入,因此,从生产要素即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着手,是提升内蒙古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最关键途径;其次,反映农业产业最终的价值成果——农林牧渔总产值对农业竞争力也有比较大的影响。

四、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促进内蒙古农业整体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走农业综合平衡发展之路。内蒙古各地区农业基础差别很大,整体上东中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也直接导致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差异,这种状况不利于内蒙古农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因此,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逐步形成体现不同地域特点和优势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

第二,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牧业装备水平。按照现代农牧业项目区水源条件,通过认真调研和测算,每个区域确定一种最经济、最适宜的灌溉方式,按照确定灌溉方式开展农业水利建设。针对现代农牧业项目区的用电需求,想方设法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确保现代农牧业项目区正常灌溉。同时,围绕现代农牧业产业规划,购置适合产业发展的各种农机具,鼓励企业自行购置农机具,财政给予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推进现代农牧业全程机械化作业。

第三,转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以上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等生产要素因素在内蒙古农业竞争力中的贡献率还很大,这说明内蒙古农业过分依赖生产要素“量”上面投入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将使内蒙古不能成为我国的农业强省区。因此增强内蒙古农业竞争力要注意避免过度开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发挥内蒙古劳动密集性农产品生产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以求得“人均指标”、“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总之,对于不同水平及发展阶段上的地区来说,农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也不应完全一致,应立足各个地区的区情和资源特色及优势,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症下药,制订切实可行的重点发展产业和行业,通过发展具有地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具体农业部门产业,促进各个地区农业竞争力水平的可持续提高。

[1]陈卫平、赵彦云,“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管理世界》,2005年第3期.

[2]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想分析框架”,《农经论坛》,2003年第3期.

[3]陈卫平,“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游士兵、肖加元,“农业竞争力的测度及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7期.

[5]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6]郭亚帆,杜金柱:“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201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内蒙古竞争力要素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爱在内蒙古
日本竞争力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