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1-07-10闫军花

中国农业信息 2011年9期
关键词:双孢过磷酸钙培养料

闫军花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漯河 462300)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和出口创汇最多的菇类。结合多年深入各地进行技术指导的体会,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推广、农户易掌握的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的选择

双孢蘑菇属于低温结实性菌类,秋季和早春都可栽培。但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期较长,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根据历年气象资料,该省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建堆。

2 菇房地点选择及消毒

尽量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远离交通主干道15m以外,环境洁净,且无污染源的地方。进料前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密闭条件好的菇房,1m空间用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熏蒸。对于密闭条件差的菇房,可用浓度为0.5%敌敌畏和浓度为0.2%多菌灵一起喷洒床架、墙壁及菇房周围。

3 备料与配方

主料:麦秸、玉米芯、玉米秸、棉花壳、花生壳等农作物秸秆皮壳和畜禽粪。

辅料:饼肥、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等。

堆料配方:100m2栽培面积用麦秸或稻草2 500㎏,干牛粪1 750~2 000㎏,过磷酸钙75㎏,石灰50㎏,石膏或碳酸钙50㎏,培养料含水量70%,pH值7.5。

4 堆制发酵

4.1 室外发酵 (前发酵)

粪草提前用水预湿2~3天,预湿时要让草湿透,可边翻边浇水,不宜堆积过厚,以免中间或下部的草未能湿透。干粪预湿到手握有1~2滴水滴出为宜。建堆:一层草、一层粪肥,厚度之和为15cm,叠10~12层,堆高1.5~1.8m,宽2.3~2.5m,长度一般不小于5m,堆成龟背性,最上面覆盖一层畜禽粪。为增加通气性,在料中部用木棍插入数个通气孔。辅料按下层不加,中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分层撒铺,饼肥一次性加入,尿素、石膏、过磷酸钙各加总量的1/3。雨天要盖薄膜,雨后立即揭掉。翻堆:按间隔6、5、4、3天翻堆,翻料要把草料充分抖匀,要内、外、上、下颠倒位置。第1次翻堆时加入尿素总量的1/3、过磷酸钙总量的1/3,并加足水分。第2次翻堆时将尿素总量的1/3、过磷酸钙总量的1/3加入,补充水分。第3次翻堆时加入剩余的石灰并适当补水。以后翻堆不加水,含水量以手握有水珠渗出但不下滴为宜。

4.2 室内发酵 (二次发酵)

密闭较好的栽培设施宜采取此法。方法为:在第3次翻堆后4天,将培养料趁热上到菇棚床架上,迅速加温或向菇房内通入热蒸汽,使料温升到60℃,维持6~10小时进行巴氏消毒,然后使料温逐渐降至50~52℃,保持3~7天,同时适当通风换气。

5 播种

培养料后发酵后,打开门窗,通风降温,当料温下降至30℃左右时,将料上下抖松,并整平料面,使料厚度达到20~30cm,若料偏干,应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来补足水分;反之,料偏湿时,应加大通风,降低水分。待料温下降到28℃时,马上播种。选优质麦粒菌种,将其均匀撒在料面上,然后轻翻料面,让部分麦粒菌种落入料内,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料面充分接触好。播种完毕后,用地膜覆盖。

6 发菌管理

播种后前3天内,紧闭菇棚保温、保湿。视空气情况稍作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吃料,3天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植。正常情况下,播种后7~10天,菌丝基本上长满料面,此时,揭膜通风,降低湿度,散光照射,温度保持在18~20℃。

7 覆土

应选择当年未施用蘑菇肥料的田块,挖去表层的壤土或菜园土,将土壤打碎,经太阳暴晒后备用。覆土材料需加入1%~2%石灰粉,使pH值达到7.5~8.0,预湿后用高效氯氰菊酯EC1 500倍液喷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消毒48小时。覆土的时间:播种后18~20天,当菌丝吃料2/3时,及时覆土。覆土的方法:先将预湿后的土粒,均匀铺在菇床上,采用一次性覆土,厚度3~4㎝左右,均匀一致。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每隔两小时向土面喷水调湿,每次喷水量不超过500g/m2。土层含水量以手捏成团、不板结、不粘手为宜,并维持空气相对湿度80%~95%,温度 20~24℃,空气新鲜,暗光照射。10~15天,当菌丝快要长出土层表面时搔菌。

8 出菇管理

覆土后约20天左右时就可出菇,幼菇在土中长到豆粒大时喷出菇水,等菇长出土粒达3~4cm就可采收。出菇期间,菇房的温度应为14~18℃最适宜,平均温度高于22℃时幼菇不能形成。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出菇期经常通风换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高时不形成幼菇,影响产量。喷水应轻、勤、匀,以增湿为目的,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应防止喷水过多、过急而引起的水分渗漏。一般每季可出菇6批,第3茬出菇后,适当喷些石灰水,增加PH值,再追施营养液,增加产量。

9 及时采收

双孢蘑菇采收从11月开始,一直到翌年4月底或5月上旬可连续出菇、收菇。双孢蘑菇应适时采收,采收早影响产量,采收晚,影响品质。当菌盖充分长大而未开伞前为采收适宜时期。采收注意要讲究方法,第一、二茬高峰期,菌丝生命力强,采收不要带出菌丝。

10 出菇后管理

收完一茬菇后,要清理料面上的死菇及残留物,并把采菇留下的孔洞用处理过的覆土补平,重喷一次水,每收一茬菇后应喷施追肥,补充营养,生产中可先用1%葡萄糖或0.5%尿素、0.1%过磷酸钙。

11 病虫害防治

病害:发菌期常见的杂菌有绿霉、青霉、黑白曲霉,一旦发现要及时挖掉,也可撒石灰或喷施1∶500倍的多菌灵。子实体常见的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锈斑病,一旦发现应去掉带病的子实体和周围的培养料,并撒石灰粉与多菌灵。

虫害:常见的有螨类,俗称菌虱,用肉眼很难看见,密集时呈粉状,危害菌丝。再一种是菌蝇,成虫黑色,幼虫白色似小蛆,危害菌丝和子实体。另外,还有跳虫、线虫,产生虫害一般在后几茬温度高时,虫量大时应喷施杀虫剂,药物要用高效低毒,在采完一茬后使用。

猜你喜欢

双孢过磷酸钙培养料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怎样提高农家肥肥效
广西横县被评为“中国双孢蘑菇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