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红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1-07-10孙宗明王海超
孙宗明,王海超
(1.河南省洛宁县植保植检站,洛宁 471700;2.河南省洛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洛宁 471700)
1 洛宁县红薯产业发展概况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全县耕地面积4.5867万hm2,其中,旱地面积4.0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8.5%,且丘陵塬区面积大,大致是 “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这样的气候特点,非常利于红薯生产。
由于洛宁县丘陵塬区旱地面积大,在20世纪50~60年代,红薯的种植面积在1.3万hm2左右。70年代,红薯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问题,红薯具有的特性和功效非常符合人们的保健饮食要求,同时,红薯价格也越来越高,红薯加工产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该县在红薯产品的利用和开发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1 红薯基地的建设
该县从2009年开始,在五大塬区建设红薯基地,基地总面积3300hm2。基地建设一是采用连片规模栽植;二是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模式;三是统一无公害管理。基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统一由合作社运作。红薯基地的建设,为今后红薯的深加工奠定了基础。
1.2 红薯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情况
红薯品种的引进,主要从鲜食品种、高淀粉品种和多彩特色品种等方面的着手,同时,考虑引进品种的产量指标。目前该县红薯品种主要有高淀粉薯种豫薯王、徐薯22、商薯19等;多彩特色品种紫薯王 (紫色)、安平一号 (黄色)、济薯18(红色)等,以及菜用型红薯品种百薯一号。产量均在3500~5000kg左右。
1.3 红薯的深加工的尝试
在小界乡史村建成了红薯淀粉加工厂,建有红薯基地33.3hm2,年产无公害红薯125万kg,价值100万元;年产优质红薯淀粉25万kg,价值200万元;在山底乡宏岭建成了红薯粉条加工厂,年产优质绿色红薯粉条15万kg,价值240万元。在河底镇下营村建立了高岗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红薯示范基地600hm2,年产鲜薯240万kg,年加工粉条80万kg,产值800余万元。
2 红薯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面积小,不成规模
全县秋粮面积3.2667hm2,而红薯面积只有3333.3 hm2左右,仅占秋粮面积的10%,要想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就必须扩大种植面积,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才能有条件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
2.2 红薯产业链条短
该县所产红薯大多以鲜薯进入市场,深加工没有形成规模,红薯茎叶几乎全部作饲料使用,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3 对红薯产业发展前景的展望
3.1 扩大种植面积
从洛宁县的自然生态特点出发,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建立丘陵塬区红薯高产示范基地,逐年扩大红薯种植面积,突出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
3.2 优化红薯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推广种植多彩红薯品种,推广种植红瓤红薯济薯18,紫瓤红薯紫薯王,黄瓤红薯安平一号等,适应消费者鲜食要求,一般增值20%~40%;引进高淀粉红薯品种豫薯王、徐薯22、商薯13等,加工生产红薯淀粉,可以提升红薯价值2倍;还可以引进叶菜型红薯新品种百薯一号,为红薯茎叶鲜食提供保障。
3.3 实行红薯产品深入加工,实行品牌化精细包装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民开展红薯粉条、粉丝、薯片、薯叶、薯茎等产品加工,因红薯在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惯以农家肥作底肥,基本不施化肥,产品无污染,是一种纯天然的无公害保健食品和绿色食品,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通过精细包装后,进入高端市场,可成倍提高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