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豆低产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2011-07-10刘淑珍
刘淑珍
(黑龙江省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绥棱 152200)
大豆是绥棱县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34万hm2左右。由于种植大豆较其他作物省工省时,销路顺畅,特别是近年来大豆价格一路走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豆面积逐年呈增加的趋势,然而由于连作重茬严重,使大豆达不到理想的产量水平,甚至有些地块呈逐年减产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针对这些问题,对大豆低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1 大豆低产的原因
1.1 重迎茬现象严重
重迎茬地块病虫害严重。重迎茬地块土壤中,危害大豆病菌多,害虫基数高,再种植大豆病虫害会大量发生。
重迎茬地单一养分消耗。同一地块连年种植大豆,吸收相同养分,造成土壤养分偏耗,破坏养分平衡。
重迎茬地根与微生物分泌的毒害作用。大豆生育期间,根系分泌某种酸性物质,与土壤反应形成有毒物质(亚铁盐)遗留在土壤中,影响下茬大豆正常营养代谢过程,根系发育不良,结瘤量降低,固氮力下降,造成减产。
重迎茬地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由于连年种植,消耗大,特别是钙、硅、硼、锰、钼等微量元素价格昂贵,农民受价格的影响而不去购买,就这样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被大量的掠夺,造成土壤中养分不平衡,使土壤肥力降低,进而产量受到影响。
1.2 整地质量不过关
有的农民原垄播种大豆,根本不进行秋翻整地,即使秋播,秋播深度也不够。当前生产上大型拖拉机拥有量不足30%,农民大部分都采用小四轮进行秋翻作业,由于小四轮马力有限,耕翻的深度一般为18~22cm,再加上始终重茬,这样几年之后就形成了深厚的犁底层。由于有深厚的犁底层,使得大豆根系下扎困难,干旱时地下水通过根系吸收不上来,内涝时水分渗不下去,这样就达不到旱涝保收的目的。
1.3 生产投入不合理
当前农民种大豆98%以上的只用化肥,很少有用农家肥的,并且用化肥时只考虑元素氮、磷、钾肥料的施用。钾肥用得较少,磷肥由于利用率低,年年施用,达到饱和状态。而对于大豆生长所必需的中微量元素钙、硼、钼、锌、锰等都不予考虑,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些中微量元素在大豆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投入比例,也就达不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1.4 播期不适宜
有一部分农民种地时还没有完全掌握早晚密栽培技术要点,只是看左邻右舍,人家播种他就开始跟着播种,而不去研究自身所栽种的大豆品种特性、生育期等,这样就造成了早熟品种播种期过早或晚熟品种播种期过晚现象的发生。早熟品种播种期过早,易产生花期因高温缺水,造成落花落荚严重,致使产量降低。晚熟品种播种期过晚易产生贪青晚熟,造成减产。
1.5 管理粗放
铲、趟严重脱节。由于受耕作机械数量的限制,有的人家自己没有机械,用人家的机械,就得人家趟完地后,才能给他趟。生产上经常出现铲完地,趟不上的现象。如果遇到大雨,使土壤表土冲刷严重,造成根系外露,遇到大风,严重倒伏,达不到趟地的效果。
1.6 除草剂药害严重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种大豆时封闭除草85%以上的农民全部采用乙草胺和2,4-D丁酯混配来进行封闭除草,若遇上早春低温多雨时,药害十分严重,顶叶皱缩,大豆不生须根,根瘤难以形成,生育期严重脱后,造成贪青晚熟减产。
1.7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现在有一部分农民对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放任不管,尤其是大豆食心虫的防治,认为虫害瞎不了年成。其实不是这样,据调查,大豆食心虫虫食率达10%时,减产5%左右;虫食率达20%时,减产10%左右;虫食率达80%时,减产36%以上,成为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原因。
2 防治对策
2.1 选用适区的主栽品种
适期播种,做到早熟品种晚播密植,不趆区种植,不种极早熟的品种,做到品种勤更新,达到每3年更新一次。
2.2 重迎茬措施
对于重迎茬地,危害大豆病菌、虫害数量多,一般要增加播量10%左右。实在倒不开茬,宁迎勿重。
2.3 严把整地质量关
耕翻深度达到30cm左右,做到秋翻秋耙秋起垄秋镇压,一次达到待播状态。
2.4 增加农家肥的投入
如果实在没有农家肥,用点有机无机复混肥也可以,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秸秆还田,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微量元素虽然需要的不多,但由于年年不投入,现在有的地块已经严重缺乏微量元素,因此必须投入,但不用年年投入,3~5年投入1次就可以了。
2.5 防治大豆食心虫
8月上旬及时防治食心虫,即提高大豆品质,又达到增产的目的。
2.6 加强田间管理
做到铲趟及时不脱节,消灭草荒,选用药害轻的除草剂,有条件的尽量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把病虫草害控制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