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

2011-07-08江文庆杜亚松蒋良函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中学生问卷

江文庆 杜亚松 辛 秦 赵 滢 蒋良函

上海市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

江文庆 杜亚松 辛 秦 赵 滢 蒋良函

背景应激被认为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一定的关联,除了事件本身,应对方式和寻求社会支持则是应激过程中的主观过程。

目的评价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应对机制。

方法以Beard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功能受损程度,通过临床访谈得到网络成瘾中学生205人,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他们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176人有效完成问卷(问卷有效率85.9%),并且与352例(按照1∶2的比例年龄、性别配对)不满足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学生进行比较。

结果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学生在应对方式问卷的“问题解决”分量表和“求助”分量表上的平均分显著较低,而在“自责”和“幻想”分量表上的平均分较高。网络成瘾组中,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的“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得分显著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中使用“问题解决”、“幻想”、“自责”以及在“对支持的利用”能力上独立相关。

结论在中学生中,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是否在学生中鼓励他们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或者训练他们发展和使用社会支持资源将预防或者改善网络成瘾的消极影响。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网络成瘾

1 引言

网络成瘾[1],或称网络过度使用、网络不当使用等,是近期来备受重视的多见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目前的研究认为网络成瘾青少年存在更多情绪、行为问题、更多存在低自尊、家庭问题等[2,3],提示有心理健康状态的异常。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应激事件是促发个体网络过度使用的诱因。此后的一些研究也认为“感觉到压力”是网络成瘾的预测因子[4]。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间因素,良好的、成熟的应对方式被认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网络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不同于网络正常使用者[5]。社会支持系统在个体应对应激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社会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网络成瘾相关[6,7]。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针对中学生群体,对应激过程中网络成瘾者的个体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组认为,网络成瘾青少年可能存在共通的应对方式缺陷,而社会支持系统更为缺乏。基于以上假设,本研究组以上海地区中学生为对象,对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帮助下,以教科院学校名单为基础,分层随机抽取初中10所、高中3所以及职技校2所,共15所学校。组织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关于心理问卷发放和心理测量以及网络成瘾知识的培训,由心理老师对学校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在家长会上,由心理老师组织,班主任老师安排,对家长进行关于网络成瘾知识的普及。以学校的在校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筛查,将筛查问卷得分高于或等于50分的学生作为网络成瘾可疑中学生;筛选问卷得分低于50分,但是家长、班主任老师认为可能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学生,同时作为网络成瘾可疑学生。采用儿童精神科医生根据Beard改编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8]结合功能受损程度诊断,对网络成瘾可疑中学生进行诊断性访谈,得到网络成瘾中学生,作为研究组学生。根据自编网络成瘾筛查问卷筛查结果以及班主任、家长的意见,将排除网络成瘾可能的学生,作为非网络成瘾者,按照同学校、同年龄、同性别的原则,以1∶2的比例在非网络成瘾者中随机配对得到对照组学生。见图1。

研究组 符合Beard改编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同时符合自编功能损害标准,共205人,其中176人进入统计(学生本人及与其配对的2名学生均有效完成了问卷)。其中男性139人,女性37人,初中组104人,高中组20人,职校组52人,平均年龄(标准差)为14.9(1.5)岁。

对照组 随机配对得到410人,其中352人进入统计。男性278人,女性74人,初中组208人,高中组40人,职校组10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标准差)为14.9(1.5)岁。

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00,P=1.000)。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Beard改编Young的标准[8],共8个条目,按照“是”、“否”回答,具体内容为:一心只想着上网;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惹;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对家人,朋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卷入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以上8条,前5条必须都满足,并同时满足后3条中的至少1条才能考虑为网络成瘾可能。

功能受损程度 ①学习受到明显影响,学习成绩下降[2,3];②不愿上学或被勒令退学[2,3];③因为上网受到老师、家长的严厉斥责[2,3];满足3条中的任何1条即可考虑为功能受损。

符合Beard的标准同时满足功能受损程度即可诊断网络成瘾。

2.2.2 调查工具

根据对网络成瘾者的特征认识,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在已有的网络成瘾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由研究组自行编制网络成瘾筛查问卷。该问卷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评分。评分标准:1分为“很少”,2分为“偶尔”,3分为“有时”,4分为“经常”,5分为“总是”。得分越高,说明网络过度使用的情况越严重,得分在50分及以上者考虑可能存在网络使用问题。使用时未经过标准化。

应对方式问卷[9]由肖计划编制,共62个条目,按照1、0评分,存在这种行为方式的得1分,否则得0分。全量表共分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6个应对方式得分,得分越高提示越多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72、0.62、0.69、0.72、0.67、0.72,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9]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大条目,分为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4个因子,得分越高提示支持度越高。重测一致性为0.92,各条目一致性为0.89~0.94,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2.2.3 调查方法

2008年6月,各学校统一时间发放自编网络过度使用筛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在经过培训的心理老师协助下统一填写。根据自编网络过度使用筛查问卷筛选结果和家长、班主任、心理老师推荐结果得到网络成瘾可疑学生。各学校在统一时间段内,由心理老师安排学生的调查时间和地点等具体事宜,在所有参加学校中,由研究小组对网络成瘾可疑中学生进行诊断性访谈,得到网络成瘾学生,并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和对照组的第二轮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全部数据。将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完成率均≥90.0%的问卷认定为有效问卷,对有效问卷按照不同性别、年龄、不同网络使用分组分类,对缺失值进行平均值的填补。将对照组学生根据年龄、性别两两配对,各心理量表分量表取得平均值,与研究组进行配对t检验。以成瘾与否作为应变量,将年龄、性别、学校类型各量表得分中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变量的回归分析。

图1. 研究对象流程图

3 结果

3.1 两组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得分的比较

研究组在解决问题(t=4.67,P=<0.001)、自责(t= 3.88,P<0.001)、求助(t=3.62,P<0.001)、幻想(t=3.52,P<0.001)的得分上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在男性中,研究组在解决问题(t=4.04,P<0.001)、自责(t=3.20,P=0.002)、求助(t=3.48,P=0.001)、幻想(t=2.29,P=0.024)的得分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中,研究组在解决问题(t=2.34,P= 0.025)、自责(t=2.21,P=0.034)、幻想(t=3.39,P= 0.002)的得分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得分比较[]

表1. 两组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得分比较[]

项目总体(n=176)研究组女性(n=37)男性(n=139)总体(n=352)对照组女性(n=74)男性(n=278)t值P值解决问题6.59(3.21)6.33(3.32)6.66(3.19)7.87(1.77)7.69(1.46)7.92(1.85)4.67<0.001自责3.75(2.37)3.78(2.49)3.74(2.35)2.90(1.47)2.65(1.52)2.97(1.45)3.88<0.001求助4.45(2.42)4.94(2.48)4.32(2.40)5.25(1.60)5.49(1.69)5.19(1.57)3.62<0.001幻想5.11(2.41)5.58(2.17)4.99(2.46)4.31(1.64)3.97(1.45)4.39(1.68)3.52<0.001退缩4.64(2.33)4.72(2.23)4.62(2.37)4.32(1.43)3.97(1.37)4.41(1.43)1.52 0.130合理化4.58(2.64)4.32(2.36)4.65(2.72)4.15(1.50)3.97(1.51)4.20(1.50)1.91 0.058

3.2 两组中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的比较

研究组在主观支持分(t=2.03,P<0.001)、对支持的利用度(t=4.43,P<0.001)和支持总分(t=3.48,P<0.001)的得分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男性在对支持的利用度(t=4.44,P<0.001)、支持总分(t=3.01,P=0.003)的得分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中,两组在4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中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比较[]

表2. 两组中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项目总体(n=176)女性(n=37)男性(n=139)总体(n=352)女性(n=74)男性(n=278)t值P值客观支持分4.27(1.44)4.14(0.93)4.31(1.55)4.44(1.18)4.43(1.44)4.44(1.11)1.16 0.248主观支持分18.52(5.18)18.83(3.56)18.44(5.53)19.40(3.05)19.58(3.08)19.35(3.05)2.03 0.044对支持的利用度6.98(2.16)7.28(1.61)6.90(2.28)7.89(1.46)7.60(1.25)7.97(1.50)4.43<0.001总分29.47(7.26)29.43(6.49)29.48(7.47)31.64(4.22)31.65(4.07)31.63(4.28)3.48<0.001

3.3 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回归分析

将是否“网络成瘾”作为应变量;根据t检验结果,将应对方式问卷中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支持总分作为自变量,剔除支持总分,进行二变量的回归分析。应对方式问卷中的解决问题、自责、幻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χ2=67.65,P<0.001),见表3。

表3. 回归分析

4 讨论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界定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能否使用“成瘾”一词,争议尤甚。本研究组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成瘾者以对网络使用的不断耐受和离开网络后明显的戒断表现为主要特征。以此为基础,本研究结合了Beard的网络标准基础和自编功能损害标准,对网络成瘾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应对方式的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不同的应对方式不仅提示了个体处理问题的有效性,同样提示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有优劣之分。在本文所采用的量表中,“解决问题”和“求助”被认为是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而“自责”、“幻想”和“退缩”则是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多少可以预测个体的身心健康,客观支持是指可见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是指主观的能体验到的情感支持,与主观感受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主观感受到支持度比客观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更重要。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精神状态具有相关性,是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部分,指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本研究提示与网络正常使用者相比,网络成瘾较少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而较多采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网络成瘾的学生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更少,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更差。这些特点在男女生中相同。回归分析进一步指出:解决问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能力是网络成瘾的保护性因素,而自责、幻想的防御方式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

面对现实问题时,积极面对和解决与退缩回避是相反的行为模式。网瘾者倾向于逃避而非解决问题。目前研究认为网瘾者缺少情感支持和沟通[10]。本研究也发现除了缺乏现实可得的支持和求助的资源之外,网瘾者缺乏求助的能力,内心感受到的支持更少,应用支持的能力更低,这些都提示我们在给网瘾者提供求助途径的前提下,更应当教会他们积极的面对和求助,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赓等[11]报道网瘾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退避、自责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预测作用。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较少,对于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及利用度降低与网络成瘾有关。我们的研究与既往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本研究以在校网络成瘾中学生与网络正常使用中学生为对象,对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进行了对照研究。在诊断方式上,本研究采用了临床访谈的方式,以行为成瘾为模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作了更严格的标准限定。但是本研究缺乏青少年生活事件对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资料,横断面的研究无法提供生活应激、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网络成瘾的发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1.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 Psychol Behav,1998,1(3):237-244.

2. 朱玉华,杜亚松,江文庆.上海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6,18(2):69-71.

3. Cao F,Su L.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prevalence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Child Care Health Dev,2007,33(3):275-281.

4. Li DP,Zhang W,Li X,Zhen SJ,Wang YH.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by adolescent females and males: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Comput Hum Behav,2010,26(5):1199-1207.

5. 李宏利,雷雳.中学生的网络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学报,2006,37(1):87-91.

6. 阎楠,孙月吉,马芳,耿玲,魏晓鹏,林媛,等.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应激相关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和个性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6):492-494.

7. 陈新,李凤华,龙理良,赵英,奉水东,李勇.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队列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4):240-243.

8. Beard W,Wolf M.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Cyber Psychol Behav,2001,3(4):377-383.

9.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4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127-131.

10. 李海彤,杜亚松,江文庆.上海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家庭功能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4(6):627-628,631.

11. 李赓,戴秀英.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6):541-542.

Coping styles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Shanghai middle-school students who met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Wen Qing JIANG,Ya Song DU*,Qin XIN,Ying ZHAO,Liang Han JIANG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
*Correspondence:yasongdu@yahoo.com.cn

Background:Stressful life events are common precipitan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youth.The mechanism by which stress leads to addictive behavior is mediated by an individual’s copying style and method of seeking social support.

Objective:Assess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coping mechanisms employed by middle-school students who meet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Method:205 students who met Beard’s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nd had associated functional impairment based on a clinical interview were identified and 176(85.9%)of them completed self-completion questionnaires that assessed coping style(a Chines adaptation of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and social support(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developed in China).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352 students(2-to-1 matched for age and gender)who did not meet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Results:Compared to students without internet addiction,those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scores on the problem-solving subscale and the asking for help subscale of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but they had higher scores on the self-blame subscale and the fantasy subscale.The mean total score,subjective support subscale score,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 subscale score of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nternetaddiction group.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internetaddiction was independently related to decreased use of problem-solving coping styles,increased use of fantasy and self-blame coping styles,and decreased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social support.

Conclusion:Among middle-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sychological coping styles and with a lack of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social support.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promotion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s in students and training to develop and use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will prevent internet addiction or ameliorate its negative effects.

Coping style;Social support;Internet addiction

2010-08-17;录用日期:2010-12-22)

(本文编辑:武春艳)

10.3969/j.issn.1002-0829.2011.02.004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少年行为相关障碍特征与干预模式研究”(2007BAI17B03)子项目——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特征与干预模式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30。通信作者:杜亚松,电子信箱yasongdu@yahoo.com.cn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中学生问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问卷网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问卷大调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问卷你做主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