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结构差异演变分析

2011-07-07贾帅帅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消费性基尼文娱

贾帅帅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消费结构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的满足程度,消费结构的变化表征了居民福利水平的演变状况。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导致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明显,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均有较大差异。基尼系数具有优良的统计性质,将其用于居民消费不均衡程度的分解,有利于考察消费不均衡的地区差异与结构变动。

解垩[1]利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指数对城乡居民健康消费不平等状况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分析,发现城乡差距是构成居民总体健康消费差距的主体,农村内部健康消费不平等在逐渐缩小,但城镇居民内部健康消费差异在持续扩大。张永辉和王征兵[2]以陕西农村家庭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了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生活消费差距的影响,医疗保健支出对扩大生活消费基尼系数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康晓娟和杨冬民[3]使用泰尔指数分解法考察了我国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区域能源消费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因素;东中西部地区间的能源消费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逐年增大;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比以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更能揭示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状况。

虽然部分学者曾经使用不均衡程度测度指标对居民消费差异进行研究,但已有文献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某类消费支出项目的分析,从整体角度进行多阶段分解分析以细致考察其深层结构原因的文献则更匮乏,因而对居民消费不均衡结构差异动态演进过程的分析显得很有必要。

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分为八大类,即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其他商品及杂项支出。本文将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重新拆分组合,归为发展性消费支出和保障性消费支出两大类。

二、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公式在消费不均衡测度中的适用性

基尼系数具有广泛适用性,学者们对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所使用的基尼系数测度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对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教育费用[4]、医疗卫生支出[5]、财政支出[6]等的分布不均衡程度进行分解。基尼系数可用于对居民消费性支出及其各分项的不均衡测度与分解,使用基尼系数对分组数据进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均衡程度测度时,可以借鉴基尼系数对收入不均衡测度的方法:首先,将全部城镇居民按照人均消费性支出由低到高排序,①受可得数据的限制,本文仅考虑省际间城镇居民消费差异与三大地区间城镇居民消费差异,而不考虑省内城镇居民消费差异,即将任意省份内部城镇居民消费等指标视为相等且以相关年鉴中的该省份人均指标代替。分成若干组;其次,计算每组的人口数与消费数并汇总取得全部人口与消费数据;再次,计算各组的人口份额与消费份额;最后,依据式 (1)可得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7]-[9]。

在式 (1)中,Pi与Wi分别为第i组的人口份额与消费份额。

将 Lerman 和 Yitzhaki[10]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用于居民消费支出不平等分析,可以将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当将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划分为互斥而又完备的K类消费性支出时,可以得到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基尼系数分解公式:

在式 (2)中,Sk表示第k项消费性支出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率;Gk表示第k项消费性支出的基尼系数;Rk=cov(Ck,F)/cov(Ck,Fk),其中,F与Fk分别是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第k项消费性支出的累积分布函数,Rk表示第k项消费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总额的基尼相关系数。Rk的值在-1到1之间,Rk的符号取决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额的排序与第K项消费性支出排序的差距:Rk>0表示城镇居民在消费性支出总额中的排序与在第k项消费性支出中的排序基本一致,即该分项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平等的贡献为正;反之,Rk<0表示第k项消费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平等的贡献为负。Rk的大小与符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用Rk表示第k项消费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均等化效应:Rk为正,说明第k项消费性支出向消费性支出高的群体倾斜,Rk越大,说明第k项消费性支出分布的分均等化越小;反之亦然[6-10]。

三、发展性消费支出在消费性支出不均衡中的贡献分析

将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划分为发展性消费支出与保障性消费支出,并分别考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发展性消费支出、保障性消费支出的分布均衡程度。以基尼系数表征的省际间城镇居民消费差异是不考虑各省份内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而得到的,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消费性支出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越大,说明省际间城镇居民消费差异越大;反之亦然。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在0.14—0.19的范围内波动,城镇居民保障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在0.09—0.11的范围内波动。显然,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大于同期城镇居民保障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由于这两个系数分别反映了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与保障性消费支出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因此可以得出城镇居民间发展性消费支出比保障性消费支出的分布差距要大的结论,这与经济学理论是相符的:保障性消费更多地反映的是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属于较为基础的消费层次;而发展性消费更偏重于反映其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属于提高性的消费层次。居民的消费行为总是首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然后考虑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因而较为基础的生存保障型消费支出的分布较为均衡。

表1所列三项指标中,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与城镇居民保障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处于波动中,1992—2009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保障性消费支出的不均衡程度变化不大,且呈现较明显的上下波动特征。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不断提高,由1992年的0.10提高到2009年的0.13,增加了0.03。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的稳步提升,说明1992—2009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不均衡程度有较明显的加剧倾向。作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构成部分,发展性消费支出与保障性消费支出的不均衡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相对缓慢且有较大波动性;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不均衡程度提升明显且波动性较小,即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表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变动表

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贡献额由同期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基尼相关系数、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相乘积得到;同理可以得到保障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贡献额。发展性消费支出与保障性消费支出的贡献份额分别说明了发展性消费支出及保障性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不均衡的影响程度:贡献份额越大,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均衡的解释性越强;反之亦然。

由表2可以看出,发展性消费支出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额中的份额不断提升,由1992年的20.06%提高到了2009年的42.14%;发展性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额也由1992年的3.02%提升到2009年的7.42%;发展性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贡献份额由1992年的31.35%提升到2009年的57.21%。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的不断扩大,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动造成的,发展性消费支出的份额不断提升,导致了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整体基尼系数不断提高,由此造成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

表2 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均衡程度基尼系数分解贡献变动表 单位:%

四、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不均衡程度的结构分解

为了进一步考察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分布不均衡程度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必要对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并考察其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本文在对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构成结构进行动态分析时,综合考虑经济意义及与相关统计年鉴的一致性,将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重新分类,分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教育支出及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表3列出了1992年以来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构成部分中各单项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动态变化。

由表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基尼系数在四个单项消费基尼系数中最低,一直低于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且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支出基尼系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且一直高于同期医疗保健支出基尼系数与文娱教育支出基尼系数,同时可以看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基尼系数一直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城镇居民文娱教育支出基尼系数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在1994—1996年间维持在0.16以上的波峰水平,随之出现下降并于2004年重新达到0.17以上的较高水平,2006年达到极大值0.19;其他发展性支出基尼系数较稳定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1992—2004年在 0.22—0.26的范围内波动,2005开始降低至0.20以下,但仍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基尼系数。

将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划分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教育支出、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以后,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等于四部分分项支出基尼系数的加权和。每一分项支出对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等于该分项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值、该分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的基尼相关系数、该分项消费支出占发展性消费支出的份额的乘积。分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的基尼相关系数反映了分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分布的相关性,基尼相关系数在-1到1之间变动,基尼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该分项消费支出向消费性支出较大的群体倾斜,基尼相关系数越大,则分布的非均衡性越强。

由表4可以看出,四类分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总和的基尼相关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四类发展性消费支出均对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的不均等化起到促进作用。

表4 四类分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相关系数变动表

四类发展性消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总和的基尼相关系数有较大差异:医疗保健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总和的基尼相关系数相对较低,一直低于0.80;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教育支出、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总和的基尼相关系数保持在0.90左右。相对较小的基尼相关系数说明在发展性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的分布相对均衡;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教育支出、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更多地向发展性消费支出较大的群体即富裕群体倾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医疗保健支出对城镇居民的生命健康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有优先位置,因而发展性消费支出相对匮乏的群体也具有可观的医疗保健支出;二是对大部分城镇居民来说医疗保健支出相对于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教育支出、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更容易达到其饱和值,超过该饱和值,城镇居民对该项消费支出的支出意愿会明显减弱。需要指出的是,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相关系数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2002年以前保持在较低水平,低于0.60;2003年以来,基尼相关系数超过0.60,呈现扩大趋势。医疗保健支出与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相关系数的提高说明医疗保健支出更加偏向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即更加偏向富裕阶层。

进一步考察四类分项支出在发展性消费支出总和中的比率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199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占发展性消费支出的份额有所提高,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支出所占份额由1992年的12.36%提高到2009年的32.06%,其所占份额提升了159.31%;文娱教育支出与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份额有所下降,尤其是文娱教育支出在发展性消费支出中的份额由1992年的45.48%下降到2009年的28.19%,下降了17.29个百分点。

由于四类发展性消费支出的基尼系数相对稳定,各自与消费性支出总和的基尼相关系数也变化不大,因而四类发展性消费支出占发展性消费支出的份额变动情况成为决定各自对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贡献份额的重要影响因素。医疗保健支出对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份额由1992年的5.63%提高到2009年的7.77%,2003—2007年间医疗保健支出对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份额一度超过10.09%;交通和通讯支出对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份额有较明显的提升,由1992年的16.56%提高到了2009年的39.41%;文娱教育支出对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份额有较明显的下降,由1992年的35.18%下降到1992年的28.28%,下降了6.90个百分点;其他发展性消费支出对发展性消费支出基尼系数的贡献份额下降最明显,由1992年的42.63%下降到2009年的24.54%,下降幅度达到18.09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992年到2009年间,各单项发展性消费支出的分布不均衡程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均不同程度地对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分布的不均衡有所贡献,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支出在城镇居民中的不均衡程度较高且其消费份额不断提升,成为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不均衡程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医疗保健支出在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中处于相对基础的地位,其分布不均衡程度也相对较低,但是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五、结 语

本文通过对居民消费不均衡程度的多阶段分解分析对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行为进行了细致探讨,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的不均衡状况比保障性消费支出不均衡状况明显,是造成居民消费差异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我国城镇居民各类发展性消费支出状况不尽相同,医疗保健支出不均衡程度相对较低但有扩大趋势,交通通讯支出与文娱教育支出不均衡程度较大,消费结构变动是造成居民消费不均衡持续扩大的首要原因。

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不均衡性日益加剧,潜在矛盾亟待解决。医疗保健支出是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急需疾患救治服务的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压力较大,容易成为弱势群体,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建设。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教育支出更多地偏向发展性消费支出较高的群体,即富裕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与受教育机遇,必然导致新的社会不平等,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与开放的发展平台必然成为新形势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1]解垩.城乡居民健康消费差异与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08,(5):57-66.

[2]张永辉,王征兵.西部农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4-57.

[3]康晓娟,杨冬民.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0,(3):485-490.

[4]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J].管理世界,2004,(6):53-58.

[5]蒋萍,田成诗.中国卫生行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5-108.

[6]江庆.省际间财力差距的地区分解和结构分解[J].统计研究,2009,(6):45-50.

[7]熊俊.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1):79-82.

[8]徐宽.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J].经济学(季刊),2003,(7):757-778.

[9]洪兴建,李金昌.两极分化测度方法述评与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J].经济研究,2007,(11):139-153.

[10]Lerman, R.L., Yitzhaki, S. Income Inequality Effects by Income Source:A New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67(1):151-156.

猜你喜欢

消费性基尼文娱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文娱与体育
Wimbledon Tennis
由“消费性”阅读走向“生产性”阅读
——“习作单元”阅读文的教学指向
“新主流”引领下的现实拓展、多元类型与“想象力消费”
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两个倾向性问题
卷入选战的布基尼
强制“脱衫”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特征
文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