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参数相关性分析

2011-07-04何继东田宇红刘淑云

转化医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顺应性脉压左室

何继东,田宇红,刘淑云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是导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老年高血压出现LVH时,其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进一步增高,预后更差。因此,全面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和宣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并与单纯高血压组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1年5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76例,年龄≥60岁,年龄(70.6±9.5)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26例。所有入选者均为初诊高血压并未经药物治疗的患者,同时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糖尿病及冠心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HLVH)35例、不伴左室肥厚(NLVH)41例。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产Space-labs 90207)佩戴在左上臂,距离肘关节2~3cm处,6:00~21:59间隔20min、22:00~5:59间隔30min测压1次,所得有效数据在85%以上,否则重测。统计下列参数:①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mDBP),24h平均脉压(24hmPP);②日、夜平均收缩压(dmSBP、nmSBP)及日、夜平均舒张压(dmDBP、nmDBP);③ 血 压 负 荷 (blood pressure load,BPL),日、夜间收缩压负荷和日、夜舒张压负荷分别指日间监测过程中超过标准值(dSBP/dDBP>135/85mmHg)、夜间超过(nSBP/nDBP>125/75mmHg)的次数在总测量次数中所占百分比;④血压昼夜节律,(日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动脉压,以≥20%定义为杓型,<20%为非杓型即昼夜血压节律消失。

1.2.2 左室肥厚诊断标准 采用DC-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仪,变频探头2.5~4.4MHz在二维超声监测下获得乳头肌水平短轴的M型图像,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测量方法测量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diastole,LVID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等指标,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即LVM=0.8×1.04× 〔(LVIDd+IVST+LVPWT)3-LVIDd3〕+0.6,左室质量指数LVMI(g/m2)=LVM/体表面积,以 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和(或)IVST>12mm作为LVH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态血压各参数 HLVH组患者24h mSBP、dmSBP、nmSBP、nmDBP、nDBPL与 N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LVH组患者dSBPL、nSBPL及24hmPP与N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动态血压各指标,mmHg)

表1 两组动态血压各指标,mmHg)

注:与 NLVH组比较,*P<0.05,**P<0.01

指标 HLVH(n=35) NLVH组(n=41)24hmSBP 160.1±12.4*146.9±10.6 24hmDBP 91.7±8.5 86.7±8.5 dmSBP 164.3±10.2* 150.1±10.6 dmDBP 94.6±7.9 90.1±8.9 nmSBP 156.2±15.9* 143.3±11.5 nmDBP 89.3±10.7* 84.2±8.3 24hmPP 68.4±12.7** 56.2±10.2 dSBPL(%) 58.1±19.2** 32.3±6.1 dDBPL(%) 38.6±14.3 31.3±8.4 nSBPL(%) 64.6±31.1** 41.3±10.1 nDBPL(%) 40.3±12.3*30.9±8.9

2.2 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 HLVH组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发生率明显高于NHLVH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已成为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明确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老年患者血压波动的特点,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偶测血压的方法由于简单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受测量次数的限制,并不能全面反映患者24 h血压水平、超标血压负荷及波动的特点,特别是夜间及晨峰血压情况。而动态血压监测能克服以上种种不足,能显示受试者全天血压的情况,能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护理方案的提出、评估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本研究借助24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结果显示:HLVH组患者24hmSBP、dmSBP、nmSBP、nSBPL、nDBPL、dSBPL均较NLVH明显升高。说明血压升高,心室壁张力过高,心肌组织处于超负荷状态,是引起老年患者左室肥厚重要原因之一。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压负荷的升高,以收缩压负荷升高为主。因为高血压时,整个动脉系统受累,其中大动脉受累的特征性改变是动脉顺应性减退,从而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大动脉顺应性是左心室后负荷的主要决定因素。顺应性减退导致左心室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弹力纤维容易疲劳和断裂以及内皮细胞容易受损从而促使左心室肥厚[2]。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节律消失意味着该类患者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3]。我们的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组血压昼夜节律也发生了改变,非杓型患者比例(60.0%)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36.6%),也充分支持了这一观点。原因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和昼夜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负荷状态,引发及加重了左室肥厚,考虑可能与患者在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前已经存在着血压升高有关。这提示我们在对该类患者护理管理中要重视夜间血压的监测,并提醒医生在降压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时间的确定上一定要兼顾夜间血压的水平,平稳降压。

近年发现脉压作为反应动脉弹性的参数,在预测心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方面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更有价值。脉压是反映大动脉僵硬和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4]。人群的平均脉压为4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本组35例左室肥厚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24h平均脉压为68.4mmHg,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并明显高于不伴左室肥厚组的56.2mmHg水平。因此,可以认为脉压在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脉压增大,说明血管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硬化,顺应性变差,心脏的后负荷增大,心脏的重构加大,促使了左室失代偿性肥厚。因此,在对该类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治疗方面,也应重视脉压的监测,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缩小脉压保护心脏的目的。

总之,定期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以此协助医生制定及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5]: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遵医嘱用药,定期测量血压;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禁忌烟酒;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以此来改善血管顺应性,提高药物疗效,减缓左室肥厚病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王文娜,张立群,陈胜备,等.舟山渔区中青年高血压与血脂相关性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79-280.

[2]傅路红,叶萍仙,孙志凌,等.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8):718-721.

[3]黄为民,吴戴红,刘丰.高龄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3):148-150.

[4]刘立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5]胡秀萍.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06-107.

猜你喜欢

顺应性脉压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天麻钩藤饮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