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2011-06-21许邦发谢中琼黄海燕符生苗

海南医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唐氏易位核型

许邦发,韩 慧,谢中琼,黄海燕,符生苗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部,海南 海口 570311)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该病的发生起源于卵子或精子发生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通常是随机发生的。其主要特征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常并发先天性心脏病及白血病等疾病。DS的发生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一定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本文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DS患者染色体核型,为产前筛查、遗传咨询、优生优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遗传室进行染色体检查的儿童294例,儿童就诊原因是由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等。年龄30 min~7岁。

1.2 方法

1.2.1 遗传咨询 对就诊儿童及其双亲均进行遗传咨询。

1.2.2 细胞遗传学检查 对就诊儿童按人类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作染色体标本,每例患者均在无菌操作下抽取静脉血3 ml,0.2%浓度肝素抗凝,取0.5 ml抗凝血接种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湖南湘雅基因有限公司生产)内进行培养,72 h后常规收获制片,烤片,G显带。每例标本选取30个中期分裂相并进行核型分析,必要时加倍计数与分析。

2 结 果

2.1 检出率 本文294例就诊儿童中发现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男孩107例,女孩61例。其中单纯型21三体156例,占所检出DS的92.86%;易位型8例,占所检出DS的4.76%;嵌合型4例,占所检出DS的2.38%,见表1。

表1 168例DS患者染色体核型

2.2 母亲生育年龄 使用遗传咨询手段,成功获得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的145例母亲在生育该病患儿时的年龄为18~47岁。其中≤35岁110例,占75.86%;>35岁35例,占24.14%,见表2。

表2 145例生育DS患者的母亲生育年龄分布表

3 讨论

唐氏综合征在染色体病中发病率最高,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700[1],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精、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的不分离所致。Antonarkis应用DNA多态分析21三体患者额外染色体的来源[2],结果表明95%的不分离现象来源于母亲,仅5%来源于父亲。多出的21号染色体破坏了正常基因组遗传物质的平衡状态,因此导致患者出现智力低下、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等症状。DS的智力低下和多数特异性面貌与D21S58-D21S42之间大约5 Mb的区域有关,特别是与D21S55-MX1(干扰素诱导蛋白P78)所在的亚区域密切相关(MX1位于21q22.3),这些区段基因的过度导致SOD-1、Grat、Est等5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增加50%,形成表型异常[3]。

3.1 单纯型21三体 本文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单纯型21三体156例,占92.86%,高于徐晓焱等[4]报道的87.09%。患者核型为47,XX(XY),+21,可见单纯型21三体是DS最常见的类型。此类型产生的原因是精子或卵子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的不分离,结果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24,X(Y),+21和配子22,X(Y),-21,配子24,X(Y),+21与正常的配子23,X(Y)受精后,产生47,XX(XY),+21的21三体型患儿;而后者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形成45,XX(XY),-21的受精卵,由于21单体型不可能发育存活,所以所出生的婴儿全部为21三体型。

3.2 易位型21三体 本文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易位型21三体8例,占4.76%,其核型为46,XY,-14,+t(14q21q)、46,XX(XY),-21,+t(21q21q)。该类型产生的原因是多余的21号染色体易位到其他染色体上而形成一条异常的易位染色体。尽管患者的染色体总数仍为46,但就21号染色体而言是三体型,是一种不平衡的易位。此类患者可以是新生易位,也可以是由亲代遗传而来。如果亲代母亲为45,XX,-14,-21,+t(14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那么该携带者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可产生23,X、22,X,-14,-21,+t(14q21q)、23,X,-14,+t(14q21q)、22,X,-21等4种不同的配子。在与正常的个体婚配后,可形成4种核型的受精卵:①正常的二倍体核型。②与母亲核型相同的平衡易位核型。③易位型先天愚型的核型。④21单体型,该核型的胚胎基本发生流产[5]。如果亲代父母之一为 45,XX,-21,-21,+t(21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那么所出生的婴儿全部为21三体型。

3.3 嵌合型21三体 本文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嵌合型21三体4例,占2.38%。其核型为46,XX(XY)/47,XX(XY),+21。该类患者发生于受精卵在前几次卵裂过程中不分离。根据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的时间早晚,嵌合型中正常二倍体细胞与21三体型细胞数目的比例可以不同,其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较大差别。有学者认为21三体比例在9%以下时,临床上可不出现任何症状[6]。本文4例嵌合型DS患者中异常核型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83.25%、89.31%、95.65%和19.72%,其中异常核型细胞占19.72%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比前三者轻。

3.4 母亲生育年龄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卵细胞长期接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自身不断老化,这些都可能导致不分离发生,所以高龄母亲理论上在同样环境下易产生先天愚型儿[7]。出生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比例在20岁的母亲约1/2 000,30岁母亲约1/1 000,40岁母亲约1/100,在45岁以上的母亲高达1/50[8]。本文168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通过遗传咨询方式成功调查145例DS患者的母亲生育该患者的年龄,其中生育年龄≤35岁的110例,占所调查母亲的75.86%;生育年龄>35岁的35例,占所调查母亲的24.14%。本文所调查中出现年轻母亲生育唐氏儿比例较大的原因可能与目前生育年龄提前,年轻孕妇基数多,并受多种致畸因素影响有关。

3.5 预防 目前对唐氏综合征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唐氏儿的出生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孕早、中期孕妇血中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球蛋白(AF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等检测,再结合B超检查,可将一定比例的唐氏综合征检测出来。对产前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胎儿,通过羊水穿刺、脐血穿刺和绒毛活检等技术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总之,加强优生遗传咨询、产前筛查等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出生,从而提高整体人口素质。

[1]邝 璐,蔡燕娜,华 亮,等.广东地区394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1):43,35.

[2]王培林.遗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28.

[3]李 怡,郝冰涛,王应太,等.D21S1409和D21S11基因座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02,11(4):301-303.

[4]徐晓焱,张书捷,李福娟,等.牡丹江地区62例唐氏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5):50,61.

[5]李 璞.医学遗传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94-95.

[6]左 伋.医学遗传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2-184.

[7]王逢会,霍满鹏,蒲力群,等.21三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5(4):1-2.

[8]夏家辉.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

猜你喜欢

唐氏易位核型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唐氏综合征患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升高的原因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唐氏综合征患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升高的原因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