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培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2011-06-21梁郸娜王合理
梁郸娜 王合理
草莓VC含量高,在七大水果中居首位,有水果皇后之称,并且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最早上市的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草莓栽种历史悠久,近十年来,草莓发展很快,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迅速上升,新品种不断涌现[1~3]。
但目前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草莓的无土栽培仍以基质栽培[4]为主,水培为辅,主要是缺乏成熟的配套技术。水培与基质栽培相比前期投资相对较少,方便易行,不仅便于生产,用于观赏栽培也很方便。本试验选择新明星品种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营养液,采用桶式水培和管式水培进行栽培试验,以寻求适宜新明星生长发育的栽培方式和营养液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草莓新明星。试验在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智能温室内进行。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桶式水培和管式水培2种栽培方式,3种浓度的营养液处理。
1.2.1 桶式水培 幼苗于2010年10月11日定植到上口径为21 cm,下口径为15 cm,高为20 cm的塑料桶里,每桶一株(幼苗根系在小塑料杯内,用小石子固定,再放入桶盖中央的小孔中)。本试验以山崎营养液配方[5]为标准(1.0倍剂量),另设置0.5倍剂量和1.5倍剂量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随机排列。
1.2.2 管式水培 幼苗与桶式水培相同时间和方式定植到内径为16 cm的pvc管的小孔中,每株间距35 cm,本试验营养液配方及处理同桶式水培。
两种栽培方式均用充氧泵每6天充氧一次,每次充氧30 min。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形态指标的测定:各处理随机选取10株苗,每隔7天分别测定株高、新根长度、根数、单叶叶面积,取平均值。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定植后第35天用SPAD-502测量草莓心叶向外第二片展平的功能叶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株高的比较
由表1可知,桶式栽培中,以0.5倍剂量处理平均株高最高,定植后81天,株高为6.62 cm;1.0倍剂量处理次之,株高为6.34 cm;1.5倍剂量处理最矮,株高为5.88 cm;平均为6.28 cm。管式栽培情况与桶式相同,定植 81 天后0.5、1.0、1.5 倍剂量处理平均株高分别为 6.67 cm 、6.43 cm、6.36 cm,平均为6.46 cm。管式栽培平均株高比桶式栽培高0.18 cm。
桶式栽培、管式栽培均是0.5倍剂量处理植株株高最高,管式栽培3种营养液浓度的处理(0.5倍剂量、1.0倍剂量和1.5倍剂量)均好于桶式栽培。但从数据看出,定植之初到第81天,植株的生长量不大,可能是由于幼苗根系发育不良。
表1 草莓株高的比较(cm)
2.2 草莓根系数量的比较
由图1可知,同一种栽培方式,3种处理对根系数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两种栽培方式,0.5倍剂量处理的根系数量稍多于其他两个处理;桶式栽培中,3 个处理平均根数分别为 31.6、30.2、27.2 根,平均为29.7根;管式栽培中,3个处理平均根数分别为53.4、51.8、50.6 根,平均为 51.9 根。管式栽培平均根数比桶式栽培高42.8%,管式栽培优于桶式栽培。
图1 草莓根系数量的比较
2.3 草莓根长的比较
图2 显示,桶式栽培中,1.0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最长,定植后48天,平均新根长为9.48 cm;1.5倍剂量处理次之,新根长为7.26 cm;0.5倍剂量处理最差,新根长为6.71 cm。管式栽培中,1.0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增长量不大,定植后48天,平均新根长11.49 cm;0.5、1.5 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分别为 10.77 cm、9.26 cm。
管式0.5、1.5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比桶式栽培0.5、1.5 倍剂量处理长;随着植株生长,桶式 1.0 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逐渐趋向长于管式1.0倍剂量处理。
对草莓根长做方差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桶式栽培的3种处理新根长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管式栽培的3种处理新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
桶式栽培中,1.0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最长,管式栽培0.5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最长,并比桶式栽培0.5倍剂量处理新根长度长42%。总体上,管式栽培优于桶式栽培。
图2 草莓新根长度的比较
表2 草莓新根长度的比较(cm)
2.4 草莓单叶面积的比较
由表3可知,桶式栽培中,以0.5倍剂量处理平均单叶面积最大,定植后81天,单叶面积为5.44 cm2,1.5 倍剂量处理次之,单叶面积为 5.30 cm2,1.0倍剂量处理最差,单叶面积为4.79 cm2。管式栽培1.5倍剂量处理平均单叶叶面积最大,定植后81天,单叶面积为6.78 cm2,1.0倍剂量处理次之,单叶面积为5.80 cm2,0.5倍剂量处理最差,单叶面积为 5.21 cm2。
桶式0.5倍剂量处理平均单叶面积比管式0.5剂量处理大0.23 cm2,差异不明显;管式1.0、1.5 剂量处理平均单叶面积比桶式1.0、1.5倍剂量处理分别大 1.01 cm2、1.48 cm2。
对草莓单叶面积做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表明:桶式栽培的 3 种营养液浓度处理(0.5、1.0、1.5倍剂量)单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管式栽培0.5倍剂量处理与1.5倍剂量处理、1.0倍剂量处理与1.5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0.5、1.5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5倍剂量处理和1.0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差异不显著。
桶式栽培中,以0.5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最大,但只比管式栽培 0.5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大4.2%;管式栽培中,以1.5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最大,比桶式栽培 1.5倍剂量处理单叶面积大21.8%。整体水平上管式栽培优于桶式栽培。
表3 草莓单叶面积的比较(cm2)
2.5 草莓叶绿素的比较
由图3可知,桶式栽培中,0.5倍剂量处理叶绿素平均相对含量最高,叶绿素相对含量为55.35;1.0倍剂量处理次之,叶绿素相对含量为53.47;1.5倍剂量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最低,叶绿素相对含量为52.60;平均为53.80。管式栽培中,各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趋势与桶式栽培相同,叶绿素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 55.68 、55.03 、54.12 ,平均为54.94 。
管式栽培0.5倍剂量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桶式栽培0.5倍剂量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不大,但管式栽培1.0、1.5倍剂量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桶式栽培对应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一定差异,管式栽培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比桶式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高1.14。
图3 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营养生长状况指标可以反映植株的适应性和生产潜力[6][7]。株高、新根数、新根长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单叶面积等植物营养生长指标,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如单叶面积,定植后81天植株单叶面积大的有 6.78 cm2,单叶面积小的是 4.79 cm2。
试验结果表明,草莓新明星采用两种栽培方式、三个营养液浓度处理,管式栽培均好于桶式栽培。管式栽培选用0.5倍剂量处理在株高、新根数、新根长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方面均优于1.5倍剂量和1.0倍剂量处理,但1.5倍剂量处理在单叶面积方面优于0.5倍剂量处理和1.0倍剂量处理。桶式栽培选用0.5倍剂量处理在株高、新根数、单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方面均优于1.5倍剂量和1.0倍剂量处理,但1.5倍剂量处理在新根长方面优于0.5倍剂量和1.0倍剂量。营养液浓度对草莓新明星生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李汉霞.草莓四季栽培(第二版)[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107.
[2] 杜纪格,宋建华,杨学奎.设施园艺栽培新技术[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7.
[3] 张振贤,喻景权,余贤昌等.蔬菜栽培学[M].2003:519-522.
[4] 韩爱华,尹克林.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综述[J].中国南方果树.2003,32(3):54 -55.
[5] 郝保春.草莓生产技术大全[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9.
[6] 张全军等.草莓基质栽培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32.
[7] 朱子龙等.草莓无土栽培方式及基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