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温胆汤加减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1-06-11徐进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温胆汤加减黄连

徐进友

(江苏省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28)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眩晕”范畴,多系痰湿内阻或气虚血瘀,内风妄动、脉络痹阻是其主要发病机理。现代医学多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常见的原因,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1],高敏C反应蛋白在组织损伤、缺血、缺氧时其血清浓度急剧快速升高,在缺血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我们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在早期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取得显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7年11月~2009年5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计78例,发病时间在48h以内,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3岁 ~81岁,平均62.24岁 ±6.53岁,基底节区梗死16例,脑叶梗死14例,内囊梗死6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塞3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1岁~76岁,平均60.93岁 ±8.76岁,基底节区梗死15例,脑叶梗死11例,内囊梗死5例,丘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病评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并排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和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且无外伤手术史。

2 方法与检测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降颅压、降纤、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剂、阿托伐他汀调脂、脑保护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鼻饲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川连 6g,竹茹 12g,枳实 6g,半夏 6g,桔红6g,甘草 3g,生姜 6g,茯苓 10g,醋柴胡 20g)为主,其他随证加减,每天水煎 1剂,分 2次温服,每次100ml,2组疗程均为2周。对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在不影响疗效评定的情况下采用对症处理。

2.2 检测方法

2组均在治疗前后第7、14天检测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抽取患者晨间空腹肘静脉血4 ml,hs-CRP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按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2周)

表3 2组治疗前后hs-CRP(mg/L)变化比较

4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管内膜的破溃、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沉积在斑块上面并发生机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导致脑供血不足或在斑块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的一种疾病。

C反应蛋白(CRP)是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hs-CRP可以区分低水平的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补体复合物、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壁内,CRP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及ACI的发生 。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都有关的促炎因子。

当组织损伤、缺血、缺氧时,hS-CRP肌清浓度急剧快速升高。hS-CRP在炎性反应或组织损伤发生后6h~8h开始升高,24h~48h达到峰值,可升高到平时的100~1000倍,是易于检测的急性期炎症标志物。本组病人治疗前的hS-CRP检测均于发病后48 h内,可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于48h内hs-CRP已明显升高,7 d达高峰,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提示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增加[5],从而提示体内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

有学者认为,hS-CRP增高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是缺血性卒中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7d内血清hs-CRP的浓度明显持续增高,提示梗死后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现代研究阿托伐他汀有调脂、抗炎的作用,而在此基础上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后,hs-CRP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有显著降低作用,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临床疗效前后对照有明显改善,表明黄连温胆汤加减可通过抑制hs-CRP表达而有效改善病情。

朱丹溪指出,中风是湿痰化热化风所致。如《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黄连温胆汤是《六因条辨》中治疗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的处方,方中黄连能泻火燥湿、化瘀开心窍。《本草经疏》中提到黄连“久服令人不忘者”,因“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胆南星清热化痰以治痰热之壅闭,化经络之风痰;竹茹清热化痰,枳实行气消痰,陈皮、半夏理气化痰,使气顺而痰自消;柴胡疏肝理气,茯苓健脾利湿,脾湿去则痰不生,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的功效。令火去痰清,瘀消络通,神机如常,气机调畅,脉道柔和顺畅,气血敷布正常,斑块得以稳定、缩小,则中风症状明显好转。

本研究显示,黄连温胆汤加减可明显降低 hs-CRP,具有明显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杨永昌,王北宁.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693-694.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A].1993.32-36.

[4]高建国,周 农,翟金霞.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43.

[5]Blake GJ,Ridker PM Novel clinical marker 8 of vascular wall inflammation[J].Circ Res,2001,89(9):763.

猜你喜欢

温胆汤加减黄连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以法统方结合机器学习探索中医温胆治法沿革
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中医治疗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