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11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调护*

2011-06-11朱翠红苏志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朱翠红,苏志伟,张 逊

(1.河北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1;2.河北秦皇岛市中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是颈肩痛伴眩晕、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常与颈部活动姿势有关,可发生猝倒。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症,轻者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重者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常会发生猝倒现象,临床上引起颈性眩晕的疾病有颈椎病、颈椎或颅底先天畸形、颈部外伤和胸廓出口综合症等。

1 椎动脉与颈椎的解剖关系

一般解剖学的观点认为,颈椎动脉按走行可分为4段。第1段: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至椎动脉进入第6横突口又称颈部;第2段:椎动脉横突段,自第6颈椎横突孔下缘至第2颈椎横突孔上口,又称椎骨部;第3段,椎动脉出寰椎横突孔走形于寰椎动脉沟内,又称为枕部;第4段,椎动脉通过枕骨大孔进入硬脑膜后演变为颅内段,又称颅内部[1]椎动脉V2段极为重要,横突孔周围结构的改变,如椎动脉曲度改变、椎体不稳、钩突上下关节突增生、孔内骨刺,均可影响横突孔大小,尤其是横突增生更易压迫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

2 病因病理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失稳、钩椎关节增生等因素,于头颈活动时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临床上由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和颈椎节段性不稳所致的颈性眩晕最为常见,此阶段常常属于疾病早期,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颈椎失稳、移位,可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神经,引起椎动脉的管腔狭窄,使颅内血供减少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其潜在原因与长期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势不良有关[3]。

3 临床表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或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还表现为脊髓受压症状,症状复杂,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酸胀、烧灼感、发僵无力等症状,且多发于下肢而后发展至上肢;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伤害的痉挛性瘫痪,如肢体不灵活、行动如踩棉感、步态笨拙、走路不稳甚至卧床不起,不能自解小便,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查体时发现肌张力增高或肌力减退,出现病理反射;另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发作常与颈部活动有关,一般无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

4 资料与方法

4.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骨科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龄48岁 ~70岁,平均 51.9岁±9.8岁,病程 3个月 ~3年;治疗组 65例,男 22例,女43例,年龄49岁 ~68岁,平均52.2岁 ±10.6岁,病程2个月~4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5),具有可比性。

4.2 临床检查与及诊断标准

CT或MRI检查颈椎骨质增生、骨刺、颈椎间盘变性突出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横突孔变小变窄,横突孔变形,椎动脉流空影减小等。参照1993年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②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伴有交感症状。

5 治疗方法

5.1 对照组

西医药物疗法:雷补团等[5]用直流电药物导入法治疗该病305例,收到较明显效果。方法:采用风湿治疗仪,电极的正极放于与颈椎病变相对应的体表,负极放于第11胸椎~第2腰椎相对应的体表,电极板与皮肤间以10~15层布相隔。正极导入氢化考的松、维生素 B12等药物,治疗电流约为5mA~20mA,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d~3d。

5.2 治疗组

5.2.1 牵引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大多需要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是颈椎病的基本方法,颈部牵引是其主要康复手段[6]。牵引能够增加椎间隙,使扭曲于椎间孔的椎动脉伸直、舒展,改善椎动脉的血供[7]。牵引还可以使椎间盘突出局部松动与变位等椎体不稳现象获得矫正,因钩椎关节松动、变位而导致的上下横突孔移位引起的椎动脉受压、折曲、痉挛等致病因至少也可以消除。采用杠杆、滑轮装置,运用枕颌带持续牵引。方法:患者取坐位,坐靠舒适,下颌部垫毛巾,套上颈颌牵引带,牵引重量约为体重的1/10~1/5,初次应从3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重量到8kg左右,需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决定。牵引时间为20min~30min/次,初次时间为应短,牵引角度多选用前屈位,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2.2 中药疗法 用四物汤为主方[8]:白芍20g~40g,川芎、当归各 10g~20g,熟地 15g~30g。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加首乌、枸杞、菊花、天麻、钩藤并重用白芍;风痰上扰者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两虚者加党参、白术、茯神、黄芪、枣仁、夜交藤;痰瘀内阴者加桃仁、红花、地龙、葛根、法半夏并重用川芎。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剩下药渣盛入布袋内蒸热后敷于颈后部,早晚2次,连续2周。

6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缓解,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旋颈诱发试验(-);显效:症状基本缓解,局部轻微压痛,旋颈诱发试验(±),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有效症状减轻,体征不明显,但活动劳累后复发或加重;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7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显示,2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7.1 颈椎病患者应进行心理调治

7.1.1 充分发挥心理调治的积极作用 消除紧张的情绪,可以使颈部肌肉得到松弛,血管得到舒张,改善椎动脉和神经血供,可使颈椎病症状得到缓解;避免急躁情绪,消除悲观心理,进行气功和体育锻炼,使精神与形体得以放松。

7.1.2 运用调护法防治颈椎病 (1)睡眠时枕头要高低适宜,保持颈部轻度过伸位利于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2)加强颈部肌肉功能煅炼,使无力的颈肌得以强壮,僵硬的关节恢复灵活;(3)颈部的外伤与颈椎病有密切关系,要注意防止外伤特别是头颈部轻微扭伤、落枕以及颈椎外伤继发的影响;(4)矫正不良的看书姿势,桌椅的高度要适当;(5)要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邪乘虚侵入而并发风湿痹痛。

9 讨论

《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8],表明额、颞、头顶、颈肩通过太阳膀胱经而相互联系。如果肝肾不足或风寒外袭、太阳经痹阴不畅,经血不能循经上荣,则出现头晕、颈痛、头痛等症。口服四物汤可疏通经络和太阳经脉,使经血运行通畅,脑髓得以濡养,头晕、颈痛、头痛即可缓解。

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发生病变时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而发生缺血[9],从而出现头晕、头痛、颈痛甚至意识障碍等症。口服四物汤可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颈部组织的炎症、水肿,消除其对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的刺激,缓解血管痉挛,增加颈部及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头晕、头痛、颈痛。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进行好患者心理调治及自我调护治疗椎动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1]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第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

[2]登 昆.F波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运动医学分册,1981,4:168-171.

[3]吕志宏.不同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3):271.

[4]孙 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5]雷补团,陈剑虹,连 浩,等.直流电药物导入治疗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 305 例[J].颈腰痛杂志,2001,22(2):155.

[6]倪红联,罗志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择性牵引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2000,2(9):623.

[7]张 荣,黄 玲.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10:640.

[8]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2-73.

[9]文 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85,5(3):147.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