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2011-06-07黄海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硬膜外平面

黄海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麻醉科,上海 200940)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阑尾切除术最常见最主要的麻醉方法。虽然阑尾手术切口较小,但是为了完全消除牵拉反应,平面需达到T6以上。常规硬膜外操作注药起效时间及到达T6平面时间均较长。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麻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近年来观察了在常规硬膜外操作基础上略加改良后的麻醉方法,略有收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急性阑尾炎需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ASA评估Ⅰ~Ⅱ级。体质量45~85kg,术前无硬膜外穿刺禁忌证。

1.2 临床资料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对照组那些34例,女性16例。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3 方法

药物选择:2%利多卡因剂量20mL/支(厂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901)。观察组:患者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立即注入5mL试验量,再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平卧,5min后未出现特殊情况(入血管麻药中毒、全脊麻、心律失常等)按常规追加剂量直至无痛平面到达T6。对照组:患者硬膜外穿刺成功置管平躺后注入5mL试验量,同样未出现特殊情况5min再按常规追加剂量直至无痛平面到达T6。数据记录:①麻醉起效时间;②无痛平面到达T6时间;③利多卡因剂量;④患者术中镇痛情况(VAS评分);⑤术毕阻滞平面范围。

表1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量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SPSS17.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以上两组比较我们能看到观察组在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无痛平面到达T6水平时间较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而在到达T6平面所用利多卡因剂量和术中患者镇痛评分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2)。

表2 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无痛平面到达T6水平时间等的比较

3 讨 论

硬膜外腔是一环绕硬脊膜囊的潜在腔隙,里面主要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并有极为丰富的静脉丛。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经多种途径发生作用,其中局麻药的容量是决定硬膜外阻滞量的重要因素,浓度则是硬膜外阻滞质的重要因素[1]。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就是在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间隙后先注入5mL试验剂量,再置入导管,因为穿刺针内径较导管要粗的多,直接从穿刺针注药能更好更快的撑开硬膜外间隙[2],单位时间内相对容量增大,从而使起效时间变短,阻滞平面也相应变广,而且后面硬膜外导管的置入也会相对通畅,为后面的阻滞效果提供了保障,也缩短了到达手术要求平面的时间,缩短了手术医师的等待时间,尽快消除了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同时改良操作在剂量和术中患者镇痛评价上与常规操作无明显差异。有学者认为椎管内麻醉时应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注射试验量必须观察5min后才可避免全脊髓麻醉意外发生[3]。而改良操作在置管前注入试验量与此观点并不违背。

[1] 于布伟,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0-1081.

[2] 封在李.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35.

[3] 田玉科,陈安民,徐永健,等.麻醉临床指南[M].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1.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硬膜外平面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玩转高考真题——平面解析几何篇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