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关系
2011-06-06蔡权德栾维新
蔡权德,栾维新,黄 杰,张 旭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随着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深入,处于转型阶段的二产产值的增加将逐渐放慢,比重也将逐步下降,同时,内贸和外贸中的大宗货物运转量的增长也将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放缓。贸易货物日趋向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的方向发展,其中更多的是集装箱适箱货的贸易交流。为了弄清产业结构调整与沿海港口吞吐量改变之间的关系,郝雪、韩增林[1]等做过相关研究,但是目前仍需要深入研究,比如产业结构与沿海港口吞吐量之间的动态变化问题。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面临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2-4],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沿海港口吞吐量也将发生变化。为阐明其内在数理关系,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变化历程、投入产出理论等方面来进行解析,最后分析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影响。
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历程
归纳总结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3个阶段:
向重工业倾斜发展的阶段(1949—1977):从1949年到1977年的28年间农业产值下降了37.66%,而工业比重上升了37%,同时工业产值中轻、重工业的比重分别由1952年的64.5%、35.5%变为42.7%和57.3%。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了重工业较快发展。但是,重工业超常规的长期发展必然导致轻工业发展的经济资源不足,造成轻工业发展薄弱,社会消费水平低,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产业结构纠偏阶段(1978—1992):改革开放后,为了扭转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发展的严重失调现象,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从工业内部的产值变化来看,不仅工业快速增长,而且轻重工业内部加工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占整个工业比重由1978年的42.7%上升到1990年的49.9%,重工业则由1978年的57.3%下降到1990年的50.1%。由于这个时期的生产效率很低,虽然我国工业结构有所升级,但远低于国际标准水平。
重工业化阶段(1993年至今):这一阶段,在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政策引导下,重工业重新复苏,成为工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1993年,我国轻工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4%,重工业占比重为56%,到2008年,轻工业比重为30.1%,而重工业比重上升到69.9%,体现了工业进程加速中的结构转变特征。
相应地,沿海港口吞吐量的需求在不同的产业调整期也不同。1980年以前,沿海港口吞吐量的不足2.5亿t,增长极其缓慢,1981年到1991年,在这11 a中每年以接近8%的速度稳定增长,而从1992年开始到2008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就进入了飞速增长阶段,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累计增长,但近两年增速有所缓和。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研究产业结构与沿海港口吞吐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下面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详细地分析。
2 产业结构与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关系
回顾近30 a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国各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依赖港口运输的投入,但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要求又各不相同。我们正是利用投入产出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各部门所需的直接和间接的港口运输投入的特点,来展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沿海港口吞吐量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这里以1980年到2008年的数据,从总体上来分析产业结构与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关系。
根据投入产出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Q为最终需求对生产的诱发额向量;P为最终需求向量;C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C)-1与单位矩阵I的差(I-C)-1-I即为完全消耗矩阵。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测度产业结构变化对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影响,即测算不同的部门对沿海港口吞吐货物的需求,所生产的k种产品产出发生变化时,其余n-k种产品产出的变化模型为:
测度沿海港口吞吐量时,可将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分解为总量因素、产业关联因素和结构因素。总量因素即按投入和产出表计算的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因三产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增长;结构因素即考虑各产业部门比重变化的影响;产业关联因素即投入产出中消耗系数的变化。沿海港口运输需求强度与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的乘积就可表示为港口吞吐量。
沿海港口吞吐量Et=沿海港口需求强度Ct×总产出Qt
对上述等式两边求导,得到下式:
其中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ij表示第j产品部门对第i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量;表示第j产品部门对第i产品部门的第一轮间接消耗量; 为第二轮间接消耗量;aitatsaskakj为第三轮间接消耗量;以此类推,第n+1项为第n轮间接消耗量。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见表1、表2。首先,在各部门对沿海港口吞吐货物的需求中,原材料重工业的比重最高,为37%,沿海主要以煤炭和铁矿石运输为代表,这也是重工业中的加工业和原材料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需求强劲的原因,其次为重加工业,占25%。农业占8%,随着我国进口粮食的量逐年增加,这一比重还会增大。其他第三产业占得比重最小,仅为2%;其次,从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分配上来看,农业在内贸中占了5.3%,而在外贸中只占1.4%,这是由于以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方式[4]为主的粮食类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占了较大比重,农业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为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轻工业与建筑业在内外贸中所占的比重比较接近,范围在10%~20%之间,其它第三产业最低,内贸为0.8%,外贸仅为0.2%。
表1 各生产部门产生的港口吞吐量需求
表2 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分配去向
以上结果通过数字具体表明了产业结构和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关联关系,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从起步开始,到逐渐发展成型的这30 a中,产业结构的布局决定了各部门对沿海港口吞吐量的需求以及具体的分配去向,三产中的农、工在上述中的比例也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近两年,随着重工业化基本完成,经济发展面临着科学发展观和工业转型的双重任务,国民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旧的格局将被打破,资金、资源、技术将在各生产部门中重新分配,并将对沿海港口吞吐量带来影响。
3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影响
以产业调整所引起的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为切入点,利用多变量回归方法来分析其对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影响,具体方程如下:
式中:E为沿海港口吞吐量;PFIR为第一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PSEC为第二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PTHI为第三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
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出各个系数值如下:
夏茂胜[11]等人给出了动态CGE模型来预测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这里结合2002—2008年的统计数据,按照动态CGE模型,得到在2010—2020年的三产的比重如表3所示。
表3 2010—2020年三产比重预测值%
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008年的11.3%和48.6%下降到2020年的7.38%和39.57%,第三产业从2008年的40.1%上升到2020年的53.05%。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了9%,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3%。利用回归计算出的各个系数,带入表3中预测的三产比重数值,可以得到在2019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最大值65.79亿t,之后将下降至64亿t左右。可见,随着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今后的沿海港口吞吐量将以缓慢增长为主,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后出现拐点,之后有所下降并保持在64亿t的水平。
4 结语
沿海港口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直接的相关性,在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前后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吞吐总量和货物种类的变化。通过加快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投入物质资源转变为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以初级资源及初加工产品为主的格局逐渐升级到以中低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这必然使得以往沿海港口吞吐量相对基数大,增速快的现象将不复存在。经过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随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将放缓,最终总量逐渐趋于稳定。
[1]郝雪,韩增林.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及协调发展互动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3):5-14.
[2]马川.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J].国土资源高等教育研究,2005(8):21-25.
[3] 王宇鹏,许健,吴灿.中国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变动研究[J].统计研究,2010(7):9-18.
[4] 邱晓华.我国农业与外贸的关系[J].经济工作研究,2008(2):21-24.
[5] 宋玉华,刘春香.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2):12-21.
[6] 蒋素珍,蒋祥安.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安徽省委党校学报,2003(3):2-8.
[7] 中国港口经济大丛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01-289.
[8]吴声功.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11-24.
[9]王健.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9(3):2-13.
[10]郭克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结构战略的演变[J].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8(1):18-23.
[11]夏茂胜,叶益红,潘国陵.试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5(10):11-24.
[12]姜阳,李政.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4):10-19.
[13]栾维新,韩增林.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