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港京唐港区沿岸建港前后潮汐、海流特性分析
2011-06-06章始红卓玉生
章始红,卓玉生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0 引言
唐山港京唐港区位于唐山市乐亭县境内,东经119°01′,北纬39°13′。地处渤海湾北岸的大清河口与滦河口之间,京唐港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筹建选址,1989年港区正式开始建设,1991年8月28日首次通航,1993年7月实现国际通航。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第一、第二港池和第三、第四、第五港池的部分泊位,正在形成5个港池整体运营的规模布局,拥有件杂、散杂、多用途、集装箱、煤炭专用、水泥专用、纯碱专用、液化石油气专用、液化品专用及通用散货等功能较为齐全的5万~10万吨级泊位31个,2011年将完成20万吨级航道的建设。2009年港区年吞吐量突破1亿t。根据 《唐山港总体规划》,京唐港区共规划建设6个港池,规划自然岸线长度19 km,规划岸线总长45 km,可建设各类泊位近150个;港区规划面积88 km2,其中,规划水域面积23 km2,陆域面积65 km2。
京唐港区附近海岸岸线大致呈NE~SW走向,是我国发育最典型的沙坝-泻湖海岸,也是我国第一个在细沙粉砂质海岸建设的挖入式大中型港口,并建有双环抱防浪挡沙堤。本文搜集了港口建设过程中潮位和海流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建港前后潮汐、海流变化情况。
1 潮汐
1.1 潮位资料
京唐港区最早的潮位资料时间是1980年1—12月,此后是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3年6月—1995年5月。
1.2 潮汐性质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潮汐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计算潮汐性质判别系数K介于0.5~2.0之间,为不规则半日潮。
1.3 高程关系
由于根据几次实测潮位资料计算理论最低潮面的结果比较稳定,为保持高程基准的连续性,目前的高程关系一直采用1980年实测潮位资料的计算结果。理论最低潮面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以下潮位均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1.4 潮位特征值
京唐港区附近海域风增、减水比较显著,观测时间段不同,其潮位特征值统计结果也有所差异,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京唐港区潮位特征值统计表m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次观测结果最高潮位、最低潮位、最大潮差变化很大,主要是受风增、减水影响,平均潮差相对比较稳定。
1.5 设计水位
根据京唐港区水位实测资料,按照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的统计计算方法,计算京唐港区的设计水位值见表2(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表2 京唐港区设计水位历史采用值 m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京唐港区设计水位的采用值较为稳定。
2 海流
从京唐港区起步阶段开始,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了多次海流观测,每次海流观测的目的不尽一致,所以测流点的布设针对性比较强,历次测流站位布置见图2。流场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即便是同一测点位置在不同建设阶段进行的观测,由于前后地形发生大的变化,降低了观测资料的可比性。从总体上看,京唐港区附近水域海流比较弱,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性,海流以潮流为主,潮流的变化规律基本代表了海流的变化规律。
2.1 潮流性质
根据每次海流观测的实测资料进行潮流的准调和分析,计算潮流性质判别系数K,由于测站位置、观测时间不同,K值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基本介于0.5~2.0之间,可以判定本海区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流。
2.2 流场分布特点
在京唐港区附近进行的海流观测比较多,但如前所述,流场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以下选择几次有代表性的海流观测结果,并对京唐港区附近的流场进行简要分析。
2.2.1 建港前流场分布特点
1986年布设了3条垂直于岸线的测流断面,共8条测流垂线进行大、中、小潮3个潮次水文观测(观测起始日期为10月18日、10月22日和10月25日),并进行表面流路观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京唐港区沿岸海流特征为:
1) 余流最大值为0.15 m/s,发生于浅水区(-2.0 m等深线处)表层,流向为东偏南,总体上,余流值较小,流向无明显规律;
2)海流流向分布以往复流为主,稍具旋转流特性;
3)转流时刻发生于平潮前后,呈前进波特性;
4) 海流主流轴方向为涨潮西南向,落潮东北向,基本与岸线走向平行;
5) 实测最大流速为0.84 m/s,流向为涨潮流方向,发生在-7.0 m等深线处;
6) 流速与潮汐对应关系为涨潮流略大于落潮流,但在中潮汛,落潮流略强;
7) 海流的平面分布规律为近岸流速小于深水区的流速;
8) 海流垂线分布规律为表层最大,底层最小,但最大流速发生的时刻表底层基本一致;
9) 浮标流路测量结果为表面流路较顺直,流向与岸线基本平行;
不同水深处主流向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水深处涨落潮流主流向统计表
2.2.2 不同时期港口建筑物对流场的影响
京唐港自1989年开工以后,在不同阶段一共进行了10多次的海流观测。规模比较大的有从1991年11月开始,于1993年底结束的京唐港水文泥沙监测工作;在挡沙堤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1996年进行过水文测验;挡沙堤完工后,在2000年又进行了水文测验;在三期挡沙堤布置研究时,为了配合挡沙堤布置及泥沙淤积研究,2004年9月又进行了大范围的海流测验等,其中根据2004年9月测流资料,选取大潮实测流速、流向值绘制海流矢量图见图3。由于每次水文测验的目的不同,水文测验的范围、测点位置和测验内容也有差别。以下结合上述几次主要海流观测结果,分区介绍海流特征。
1) 挡沙堤外侧浅水区的海流状况。在1993年11月观测时,一期挡沙堤东堤1+500 m处300 m挑流堤已形成,西堤600 m已到位。根据测流资料分析,在挡沙堤工程实施后,距东堤1 200 m处的9302站其流向与工程前原始流场相比已明显发生变化,特别是涨潮流流向已左偏10°~20°(转向堤头方向)。
落潮流基本没有变化。在西堤西侧,距西堤600 m范围内,流场受西堤影响更明显,无论涨潮流还是落潮流,其流向均具沿堤趋势,可见离堤越近,挡沙堤对流场的影响越大,流场越强影响越大。随着一、二期挡沙堤的完工,挡沙堤对其外侧浅水区流场的影响范围将更大,由于没有实测资料,不能进行比较,但参考有关的数模计算结果,估计在离堤约4 km范围的流场(浅水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挡沙堤的影响。
2) 内航道海流状况。在东、西挡沙堤所掩护的航道水域,由于港内水域纳潮量(受港内总水域面积和潮差的限制)较小,内航道及港池的流速较小,最大流速一般不会超过30 cm/s,流向不稳定,随机性较强。
3) 挡沙堤外侧附近深水区海流状况。根据2000年9—10月的测流资料,在挡沙堤以外大约8.5 m水深处,由于东挡沙堤及挑流堤的影响,其涨、落潮流主流向都向深水方向偏转,西堤外侧-8.5 m处受西堤的影响比较小。
4) 沿堤流。从1991年11月开始至1993年8月,前后进行了4次针对沿堤流的观测,由于当时挡沙堤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各次观测时,挡沙堤都不一致,根据观测资料分析,沿堤流特征表现为:沿堤流实测最大流速值均是堤头处大于堤根处(指没有二期挑流堤的情况下),沿堤流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潮汛,天文大潮时潮流较强,沿堤流较强,反之亦然,距堤越近沿堤流越明显。对比挡沙堤不同长度,挡沙堤越长,沿堤流越强。
在二期挡沙堤施工期时,没有进行专门的沿堤流观测,但是在1996年11—12月的水文观测中,测流点位围绕挡沙堤和挑流堤布设(测流点位置参见图2),从这次观测结果分析,靠近挡沙堤出水堤的测点,其主要分潮M2长轴方向向沿堤方向偏转。随着二期挡沙堤到位,对挡沙堤附近水域的影响更加明显,1996年观测时的9604站与2000年时的0002站位置比较接近,两次实测最大流速基本接近,但实测最大涨潮流流向2000年较1996年偏转10°至30°,实测最大落潮流流向2000年较1996年大致偏转10°。分析1996年海流实测资料计算的余流结果,发现余流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余流流速普遍比原始流场大,最大余流值超过20 cm/s,余流流向与挡沙堤及挑流堤方向几乎一致,其中底层余流流向沿堤性更强。
5) 离港口建筑物较远海域。从2004年观测结果看,除离挡沙堤较近的0404垂线受到影响较为明显外,其他垂线受港口建筑物影响均不明显。
3 结语
根据对京唐港区潮位和海流观测资料的分析,京唐港区所处海域的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流。
京唐港区附近海域潮位特征值主要受风增减水影响,几次观测结果表明平均潮差和设计水位相对稳定,说明港口建设对当地潮汐状况影响不大。
从总体上看,京唐港区附近水域海流比较弱,具备明显的往复流特性,海流以潮流为主,潮流的变化规律基本代表了海流的变化规律。港口建设对流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港口建筑物较近海域,对港区较远海域,港口建筑物对海流的影响逐渐减小。
[1] 冀东海岸动力地貌调查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79.
[2] 王滩港工程水文气象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87.
[3] 王滩港海岸动力地貌与泥沙分析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87.
[4] 京唐港十万吨级矿石泊位水文泥沙观测分析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94.
[5] 京唐港水文泥沙监测分析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94.
[6]京唐港水文泥沙监测分析报告附件一:京唐港数学模型计算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95.
[7] 京唐港海流观测港口水文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1997.
[8] 京唐港2万吨级航道泥沙回淤监测港口水文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2000.
[9] 京唐港海域补充水文观测报告[R].天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