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的中国面孔
2011-06-05■桑燕殷泽
■桑 燕 殷 泽
有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滋养、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为后盾,毫无疑问,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登上这个榜单。但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500强?
在中国,对世界500强似乎有着很深的情结。“争取××年进入世界500强!”“打造世界500强企业!”
这是很多中国企业家谈到发展目标时喜欢说的话。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本土的世界500强企业。”
这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心愿。
如此,7月7日就是一个值得欢欣鼓舞的日子。
是日晚间,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61家中国大陆企业入选,比上一年增加15家,这已经是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连续第8年上升。如果加上中国台湾地区的上榜企业,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
有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滋养、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为后盾,毫无疑问,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登上这个榜单。但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500强呢?纵观世界500强名单中的其他公司,国内企业虽然在进步,但差距依然非常明显。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妄自尊大,不能因为数量上的增长而沾沾自喜,应该看到差距,并奋起直追,否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谁是世界500强
截至2011年,中国大陆有世界500强企业61家,加上中国台湾上榜企业,共69家。
与去年相比,排名提升是一个普遍现象。今年不少中国企业在本次世界500强的排位有大幅度上升,其中尤以金融业最为瞩目。比如,中国农行上升14个名次,中国平安跃升56个名次,中国人寿上升5个名次;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保突飞猛进跃升了82个名次,以年营业收入325.79亿美元,排名第289位。
中国去年上榜的所有公司今年仍然悉数上榜,无一下榜。新上榜的15家公司中,联想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都曾经上榜,今年是再度上榜,其他13家公司都是首次上榜。
那么,这些世界500强企业都是谁?
在这69家企业中,位居前三甲的仍然是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三大能源巨头。与去年相比,“三巨头”的排名都有所提升——中石化从2010年第7跃升至第5、中石油从第10跃升至第6、国家电网从第8升至第7。
虽然如此,中国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却不是能源,而是金属产品企业,共有8家上榜。这还是在不计算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浙江物产集团等公司的情况下。
在中国8家金属产品上榜公司当中,由宝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领衔,位列211位;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紧随其后,位列228位;以下依次为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中国铝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江苏沙钢集团。
在8家金属产品上榜公司中,7家为国有企业,只有江苏沙钢集团为民营企业。江苏沙钢集团也成为中国大陆61家公司中仅有的三家民营企业之一。
另外一家民营企业就是华为集团。2010年,华为成为闯入世界500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其实,早在2007年,就传出华为已经达到世界500强的标准,但华为始终没有回应。
此外,一个比较有意思案例是今年重新上榜的联想集团。2008年,联想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时,有媒体对此报道是“首家非央企上榜全球500强公司”,并用“圆梦”来形容这一标志性事件。但此后,由于2009年联想出现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亏损,而连续两年落榜,直至今年再次金榜题名。
69家企业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京最多,有42家,其次是台湾8家,上海、广东各4家,香港3家,湖北、河北各两家,吉林、河南、浙江、江苏各一家。
不过北京4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央企,地方国企只有首钢集团一家。除华为、联想、沙钢之外,世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绝大部分是央企,地方国企只有6家,其中今年新进入的4家,分别是浙江物产集团、首钢集团、河南煤化工集团、冀中能源集团,以及原先已进入的上汽集团、河北钢铁集团。
这意味着,真正“手握”世界500强的地区,从原来的上海、河北,增加到浙江、河南、北京,其中河北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世界500强排名,本是很简单的企业行为,却无形中成了地方政府暗自角力的对象。
背后的政府角力
7月10日,因为浙江物产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浙江省为此特地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
此外,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双双入选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成为河北的荣耀;河南煤化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也被赋予极高的荣誉和意义。
在上海、河北、浙江等省份之外,更多的省份则虎视眈眈,冀中能源集团组建仅三年即进入世界500强的先例,让它们寄希望于重组的地方龙头国企下一年能成功入围,实现本地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新重组的山东能源集团暗暗发力;湖南则公开宣布,“十二五”期间,湖南要把华菱、中联、建工3家企业打造成千亿企业并力争进入世界500强。
世界500强排名,本是很简单的企业行为,却无形中成了地方政府暗自角力的对象。原因是这被看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客观上确实如此。根据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研究的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的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
从世界格局来看,各个国家的上榜企业总数排名与其经济总量排名基本一致,从小范围来看,各个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地区的上榜企业数量也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
“这个规律成立有个前提,就是企业是内生性发展起来的。以重组的形式迅速做大企业,已经打破了这种规律。”一位对此颇有研究的学者说。他认为,一个地方能从小培育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方的产业基础、政府服务水平、人才基础、开放程度等综合水平。如果以联合重组的形式做大企业,则不能客观反映这个地方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经济实力。
地方政府对世界500强的青睐源于近年来流行的“大企业观”。
大企业一向被看做地方经济的支柱,是地方经济的名片。这些企业一般是某一行业的龙头,处于产业网络的核心地位,往往一个企业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或者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得到当地政府的特别关注。
另外,一个企业能发展到很大的规模,它们在管理、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上一定有着成熟的经验。大企业的技术进步、战略转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也是其龙头作用的一部分。
而世界500强企业则是大企业中的大企业。“世界500强”是企业规模效益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因此,成为地方经济的“金字招牌”一点也不奇怪。
需要怎样的500强?
《财富》2010年曾这样评价:“一如去年,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最大的亮点仍然是中国公司。”这句话,可以原封不动地用于2011年,快速增长的中国企业让全球惊叹。
但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尘系统研究后,遗憾地称,中国500强成长速度应该是大大高于世界500强的成长速度,与世界500强的差距也是逐步地减少,但是差距还是有的。比如,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世界500强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是中国500强的5倍还多。
《财富》杂志中文版执行总编助理周展宏,也曾对今年世界500强中的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做过对比,发现两个经济体的巨大差异。
首先,美国上榜公司分布在35个行业,而中国大陆的上榜公司则分布在22个行业,双方都有公司上榜的行业只有17个。可以简单地推测,对美国大公司而言,有18个行业在国际上不会遇到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者;而对中国公司来说,则在国际市场上只有5个行业没有来自美国的世界级竞争对手。
有中国公司却没有美国公司上榜的5个行业具体是:建筑材料、船务、工业机械、贸易和公用设施。有美国公司却没有中国公司上榜的18个行业是:食品饮料、电子及电子设备、食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烟草、计算机软件、建筑及农业机械、家庭及个人用品、互联网服务、管道运输、商业航空、娱乐、食品生产、制药、食品及药品零售、保健等。
有关专家据此分析,在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中,雄踞前列的几乎都是垄断性国企,其增长点多集中于资源性产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靠此获得的利润属于透支性利润,难以长久。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增长点则集中于服务业。
再次,国际化程度有差距。中国500强里面海外收入达到30%以上的只有26家企业,而且这26家企业是专门搞贸易的企业。而世界500强中的大部分国外公司,都是跨国公司。
另外,研发投入差距也很大。江若尘介绍,从研发费用的投入来看,国内推动产业创新的科研投入明显不足,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约占其GDP的3%,而中国仅有1.4%左右。
而这些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培育不足,这样就形成一个比较低的国际化能力,国际化能力低就冲不出国门。竞争压力这么大,怎么办?只有不断扩展新业务做大企业,走上多元化扩张路径。
或者像国家电网以及四大银行等巨无霸企业,走垄断渗透型的成长路径。它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一开始就具有全国垄断的特点,它们没有什么童年,就直接从全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为冀中能源集团。这家2008年6月由河北金牛能源集团与峰峰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的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动作,如今控制的煤炭产业纵贯河北、横跨晋冀、内蒙、新疆,拥有河北邯郸、邢台、井陉、张家口,山西晋中、吕梁,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锡林郭勒等煤炭生产矿区,煤炭储量增至260亿吨。
只有庞大的体量,离伟大显然不止一步之遥。
《财富》高级排行榜编辑迈克尔·卡卡斯2010年预言,2012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将达到75家;而到2014年,将达到100-110家。如果他的预言不落空,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