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卡在哪儿
2011-06-05
问卷调查表明,社会保障问题已列农民工最不满意的公共服务项目第三位,并成为农民工希望政府解决的仅次于工资收入的第二位问题,近40%的农民工希望政府改善社会保险。
收入、社保、住房、教育……当一个农民工步入城市时,他需要什么?现有的政策提供了什么?他还有哪些意愿?
2010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全国7个省市7000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232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要求。
工资不满度提高近一倍
打工增加收入肯定是农民工进城的首要意愿。
从2004年开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和促进机会平等。各地也陆续清理和取消了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开放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这些政策的效果几何呢?
问卷调查表明,农民工对打工所在地的环境总体满意。60.7%的农民工对所在城镇的环境表示基本满意或很满意,比2006年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的满意程度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
农民工的就业趋于稳定,农民工累计外出打工平均年数达7.01年,在同一城市就业时间平均为5.30年,在同一企业就业时间平均为3.99年。近三年中,没有更换过工作单位的农民工达到57.9%。稳定的就业也带动了农民工家庭收入的提高,2009年,农民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616.7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28.4%。
与就业的稳定性增强相比,工资待遇问题成为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
问卷调查表明,2009年农民工月工资平均为1719.83元,平均工作时间为9.86月/年。62.5%的人月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农民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61.5%,仅比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低收入户高1363.5元,比城镇居民家庭10%的低收入户低1545.4元,位于按收入五等份排列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最低的20%组。特别是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平均为9.19小时,每个月的加班时间平均为4.79天,上述工资主要是通过加班加点才获得的。调查表明,农民工通过加班等获得的工资补贴为511.1元,占月工资的30%。
与2006年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数据相比,农民工对工资不满意的程度由32.94%上升到了59.70%,提高了26.76个百分点,取代医疗条件成为农民工最不满意的事情,也是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收入分配问题已取代就业问题,将成为未来几年农民工相关事件的热点,今年发生的一系列劳资矛盾已显现端倪,对此要高度重视。
被排斥在城镇低保之外
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低保,政府要掏多少钱?7626万元,这是嘉兴市测算的结果。
2010年,嘉兴低保人口占比为1.15%,如果按同样的比例推算农民工中的低保人口(农民工贫困发生率肯定要高于这个比例),则可享受低保的农民工为2.2万人。城镇低保标准为340元,按城镇补差计算,嘉兴需支付6538.7万元。如果加上医疗救助,还需支出1087.3万元,二项合计达7626万元。
正是这7000多万元,让农民工被排斥在城镇低保救助体系之外。
尽管2003年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和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共同构筑了当前农民工工伤保险等政策体系,但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根据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调查,2009年,外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 18.2%、29.8%、38.4%和11.3%,其中,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各种城镇社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养老7.6%、医疗12.2%、工伤21.8%、失业3.9%、生育2.3%。
这其中,既有农民工就业状态不稳定而难参保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有用人单位怕参保增加人工成本、地方政府担心推进农民工参保会影响本地投资环境等主观方面的问题,还有现行制度不适合农民工方面的问题。
问卷调查表明,社会保障问题已列农民工最不满意的公共服务项目第三位,并成为农民工希望政府解决的仅次于工资收入的第二位问题,近40%的农民工希望政府改善社会保险。
调查发现,65%的农民工在农村老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8%的农民工在农村老家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第一年10%的覆盖比例大体相当)。这证实了农民工并非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而是在保险的机制上,希望能够实现城乡对接和异地结算。农村保险由于个人缴费较低,又有政府补贴,受到农民工欢迎。
大约有30%的农民工在农村老家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与调查中农民工25%的举家迁移率和29.8%的城镇医疗保险参加率大体相当,可能表明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趋于选择城镇社会保险,而大多数农民工趋于选择农村社会保险。也预示如果政府增加对城镇保险的补贴,部分农民工有可能选择城镇社会保险。因此,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设计,是农民工有保障融入城市的关键。
仅能承受2214元/平方米的房子
住房是各项公共服务中进展最慢,同时也是农民工最关心的项目之一。问卷调查表明,住房是农民工不满意程度仅次于收入待遇的服务项目,也是农民工希望政府加快解决、排名第三的服务项目。
问卷调查表明,居住在有厨房和卫生间的成套单元房的农民工仅占1/5强,接近八成的农民工居住在设施不完善的各类简易住房中。从居住方式看,在用工单位提供的住房中,74.3%的人和工友同住,但集中居住(平均5.6人/间,而出租屋为2.9人/间)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在出租屋中,58.6%的人与家人同住,这种方式避免了集中居住的心理问题,但需要支付个人成本。农民工受收入水平所限,多选择城乡结合部条件较差的简易房,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调查表明,2010年农民工的租房成本为420.8元/月,比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查数据高71.8%,相当于其月收入的24.5%。由于出租屋位置较远,距离上班地点平均为5.1公里,也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出了挑战。
目前,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的探索还是局部性的,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公共住房基本上不对农民工开放,农民工住房仍游离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这种情况与农民工希望定居城市的意愿形成强烈反差,并成为他们融入城镇的最大障碍之一。
问卷调查表明,在现实情况下,至少有58.8%的农民工打算在城镇定居,其中40.2%的农民工打算在务工所在城镇定居,只有15.6%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回农村定居。尽管多数农民工定居城镇的意向明确,但农民工意愿的房价和房租与现实差距巨大。那些想在务工地购房的农民工,能够承受的商品房单价平均为2214元/平方米,能够承受的商品房总价平均为21.82万元,能够承受的月租金平均为292.7元,都大大低于务工地的一般房价和房租水平。因此,将农民工尽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成为市民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离于城市政治生活之外
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重庆市等个别地区为农民工参与城市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出台了一些措施。
但总体来看,由于现行的选举制度与户籍制度直接联系在一起,按现行的选举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农民工不能在就业地参与所居住社区的选举。这使得农民工长期游离于城市政治生活之外,利益诉求难以在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到充分反映。
问卷调查表明,67.5%的农民工认为他们应该参加居住地社区选举活动,54.7%的农民工希望参加工作单位和居住社区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活动。农民工参加基层选举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权,占68.3%。
目前,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间接渠道表达的,如政策研究和新闻媒体的关注,这就使得他们的利益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一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往往是以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方式出现的,具有群体伤害性和社会破坏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基层民主方式赋予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正常渠道,已成为城市社会管理和安全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调查表明,农民工中共产党员比例占5.3%,共青团员比例占29.6%,但他们经常参加基层党团组织活动的只有18.5%,44.3%的人从未参加过基层党团组织活动。44.1%农民工所在单位没有工会,73.5%的没有参加工会。尽管已有45.2%的农民工对工会的维权作用予以认可,但相当比例的农民工(42.3%)还是不相信工会的作用。
农民工对组织归宿并非没有需求,73%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加入属于农民工自己的合法组织。可见农民工的组织需求与现有工青妇等社团组织的形态和方法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正式部门建立的这些组织,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形态的新变化,创新组织形态,改造工作方法,满足农民工市民化的合理要求。否则,其他组织的渗入,将可能改变农民工的价值取向,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需要关注的还有,农民工由于缺乏正规组织和经济条件,业余生活匮乏,排遣渠道单调,这也构成不安定的隐患。本次调查的农民工中,53.7%的人没有业余文化生活,60.9%的人务工企业没有文化娱乐设施。农民工的主要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是看电视(73%),次之是上网(28.5%)或休息(28.5%),和外界的交流不多。
作为现代都市的一员,他们也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包括免费的公园(39.2%),免费的文化站和图书馆(38.2%),免费上网(34.2%),组织农民工自己的文化体育活动(22.8%),免费的报纸杂志(20.6%),定期的文艺演出(17.9%),免费的体育场馆(16.70%),可供选择的免费电影票(13.80%),公共电视(13.60%),夜校(13.50%),开放社区公共设施(11.30%)。开放城市文化设施尤其是免费项目对农民工的服务,对农民工的身心健康至为重要。
此外,尽管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宣布实现城乡统一登记的居民户口制度,但是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制度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各试点地区在政策上设计的落户前置条件还很多,农民工难以真正在城镇落户。
户籍制度抬高了农民工进城的门槛,使城镇化处于僵持状态,成为农民工谋求机会公平、待遇平等、权益保障的障碍,限制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