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经类高校灰色文献资源平台的共建

2011-05-31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财经类学位灰色

龚 威

(南京审计学院,210029)

众所周知,图书资料业界所言的网络灰色文献类型包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预印本等,以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出版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而被视为对科学研究以及管理和决策具有预测、评价、反馈等重大作用,是反映社会各领域最新成果和动态趋向的重要文献信息源。鉴于硕博士学位论文具有选题新颖、理论性和专业性强等特点,对某学科、专业或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应用进展提供了系统详尽的阐述,甚至创立了新理论、发展了新技术,而且往往其引用的参考文献多而全面,有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是了解学术前沿状况的最佳文献选择;而会议论文常常是撰述者在专业性、学术性会议上的发言,具有高度动态性、时效性以及内容新颖、主题尖端等特色,是追踪科技进步、行业发展、理论创新的信息源,而且国内相关网络文献资源也比较成熟和为人所用。为此,本文将博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作为考察与评价灰色文献源效用的切入点。

就目前国内网络文献源的规模、使用率及其便利性、权威性而言,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然是最为人们广泛使用的知识信息数据库系统。此外,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也是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信息的重要来源。出于简洁明了的考虑,笔者以“2010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1]所指明的2010年排列前四的大学,即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为考察对象,以博士学位论文和学术性会议论文为检索目标,以2011年的4月上旬分别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这三大文献源进行的检索结果作为效用评价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经类高校合作构建财经类灰色文献资源新平台的设想。

1 国内主要文献资源平台财经类灰色文献检索效用评价

效用(Utility)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一个度量。笔者借用此术语以反映用户使用国内主要网络灰色文献资源后所获得的满意度或检索率。

1.1 三大主要文献资源平台“学位论文”检索结果

笔者此处以最具学术乃至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博士论文作为学位论文的检索对象,并着重考察2001-2010年间获颁博士学位者的论文检索结果,来评价三大数据库的学位论文检索效用。

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可知:该数据库收录了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四所高校的博士论文分别有874篇、733篇、164篇和91篇,四校博士论文合计1862篇;2001-2010年间获颁学位者论文1741篇。

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hina Doctoral Dissertations Full-text Database,简称CDFD) 分别收录四校博士论文39篇、553篇、296篇和7篇,四校博士论文合计895篇;2001-2010年间获颁学位者论文838篇。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图博士论文库”收录了四所高校的博士论文分别有575篇、492篇、235篇和117篇,四校博士论文合计1419篇;2001-2010年间获颁学位者论文1264篇。

三大主要文献资源平台相关数据库收录上海财经大学2001-2010各年授予博士学位者论文数量见表1。

1.2 三大主要文献资源平台“会议论文”检索结果

笔者于2011年4月10日通过万方“学术会议”入口,首先根据会议分类检索“经济”方面的会议数据,结果检索到10次分别由学术机构、高等学校或杂志社主办的会议数据,其中除“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第23次学术交流大会”、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主办“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3次会议的主办者与学校有关外,再无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术会议数据,学校主办的会议量占30%。该数据库收录的10次2010年经济学领域会议的论文共有473篇,其中经济学论文214篇,非经济学论文259篇,经济学论文仅占45.2%强。而2009年收录的会议论文所关涉会议也不过99个,其中由高校为第一主办者的会议仅17个,仅占不到17.2%的比例。

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自称“重点收录1999年以来,中国科协系统及国家二级以上的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举办的重要会议以及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献。”笔者于2011年4月10日对其“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专题所做的检索表明:2010年收录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会议论文数据有1133条,所关涉会议55次,其中高校为第一主办者的会议仅4个,论文108篇,分别占总数的7.3%和9.5%强。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会议论文资源分别来自万方和中国知网两大资源平台,并未自建数据库。

1.3 三大主要文献资源平台灰色文献检索效用评价

(1)按照收录的四所财经类高校博士学位获得者论文的总量衡量,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合计1862篇博士论文拔得头筹,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图博士论文库”以合计1419篇位居第二,中国知网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只有895篇博士论文,排末尾。

(2)在不知晓四所财经类高校十年间颁发的博士学位确切数字前,用户根本无法确信依赖此三大数据库便可获得四校所有博士学位论文,更别提单独依凭其中某个数据库了。如果以三个数据库具体收录的某特定年份数据看,结果更加令人瞠目。如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2005年博士学位获得者论文的收录情况是: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国图博士论文库”皆收录115篇,而大名鼎鼎的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竟然没有收录;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07年,万方有数据166条,中国知网有数据1条,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全然没有。

表1 三大资源平台近10年收录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数据比照表

(3)以会议主办者的影响力以及会议检得数衡量,就2010年度会议论文的检索结果而言,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专题)”应该优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会议论文”数据库。因为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不但收录了4次会议数据(较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多1次会议数据),而且其会议的主办者分别是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深圳大学的所属机构,万方数据库检得会议主办者却分别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个是普通职业高校,两个是中共党校,都非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财经类学校;一般而言,会议主办者的影响力与会议论文的影响力具有正向可比性。

(4)如果以检得会议及其论文数量和相关比率来衡量,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会议论文”数据库应该优于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专题)”。先看会议次数,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收录了学校主办的3次会议,占检索所得会议总次数的30%;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收录的学校主办之会议为4次,仅占全部55次会议的7.3%弱。次看会议论文数量,万方相关数据库收录的学校主办之会议发表的论文总数为117篇(其中经济学领域论文数为56篇,占3次会议论文数的47.9%弱),数量上多于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校主办之会议发表的83篇经济学领域论文数(但是该论文数量占4次会议总论文量108篇的76.9%弱,比万方收录的3次会议的同类比率数高)。再看学校主办会议之论文比率,万方相关数据库收录的学校主办会议之论文占全部会议论文总量(473篇)的24.7%强,不过其经济领域论文量仅占全部会议论文总量11.8%强;而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收录的高校主办的4次会议论文108篇,占全部会议论文总量(1133篇)的9.5%强,而若以经济学科论文83篇计算,则只占7.3%强。

(5)就检索功能的便利而言,CDFD无疑是最优者,其“快速检索”、“标准检索”、“专业检索”、“科研基金检索”和“句子检索”给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且十分便捷和更具有专指性;特别是“标准检索”很实用,“时间”(有论文发表与学位授予之分)、“单位”(有学位授予与作者之分)、“论文级别”等多种检索控制条件俱全。排在第二的当属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分别提供了“高级检索”、“经典检索”和“专业检索”入口,其“高级检索”的检索控制条件也多样而便利。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图博士论文库”则稍逊风骚,尽管其“高级检索”的检索控制条件也有9项之多,但是只能够选择其中4项组成检索句式,而且无法通过论文授予时间来检索论文,同时其论文检索结果排序几乎无规律可循。在会议论文的检索功能方面,也是相似情况。

(6)无论是中国知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还是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会议论文”数据库,以2010年度所收录的高校特别是四所排名在先的财经类高校主办的会议及其论文数据评判,在全面与及时上都非常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完全失败。根据是: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网披露,仅2010年12月,该校就有多个学术会议召开且有重要论文发表,可是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的相关数据库都没有相关数据提供。如12月17日至19日,“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与商务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该校举行,中、美、英、日、韩、澳大利亚6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美国密歇根大学陈青海教授和上财黄锦章教授作了题为《务本求实:特殊目的汉语教学的必由之路——兼议美国的商务汉语教学》、《基于案例的商务汉语教学模式初探》的大会发言[2]。又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官网消息[3],在2010年11月15日由台湾淡江大学保险学系与该校保险学院共同主办的2010海峡两岸保险与风险管理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淡江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及该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汽车保险、长寿风险和养老保险主题发表演讲,还分别围绕商业保险、风险管理、保险经济学、社会保险与巨灾保险等主题在分会场发表了论文。

概况而言,三大国内著名既有文献资源平台所收录的文献,在时效性、全面性诸方面都非常不尽如人意,其效用应该算比较低的水平,与其所获名声很不相称。

2 财经类高校合作构建财经灰色文献资源新平台构想

2.1 财经类高校合作构建文献资源新平台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研究生的培养、硕博士学位的颁发也是突飞猛进。根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2008年“颁发了43759个博士学位,数量与美国相当”[4],“截止到1999年8月30日,中国共授予博士学位5万余人;而截止到2009年8月31日,累计授予博士学位33万余人。10年之数,远超过去20年5倍有余。巨大的增幅出现在1999年‘扩招’之后,如今中国的博士‘年常量’在4.8万人左右,已经成为超过美国的博士大国。”[5]《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2009年,全国在读博士生达到24.63万人;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6.2万人。”[6]《中国青年报》消息则称“(中国)国内博士生基本都能顺利毕业”。[7]这些新闻报道所引用的数据多来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等著)以及对周光礼教授的采访报道。

如果按照新闻报道的博士生招收与学位授予情况,以及笔者引用上海财经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官网发布的新闻所反映的高校主办学术会议情况,比照前述对国内三大知名文献源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检索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合理推断:国内三大知名文献源所能够提供的财经灰色文献量(以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为代表),远未囊括同期国内博士生完成的学位论文和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论文。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学位论文的出版滞后与学术会议的收集不全。前个因素可以通过对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的检索获得证实。该电子期刊子数据库的经济与管理科学类2011年第3期刊载的第一篇论文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陈世良2008年4月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监管研究》,第九篇论文是浙江大学理学院崔志伟2009年6月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博弈学习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后一因素则可能是缺乏更周密的论文收集制度、规范、途径等造成。

因为现有财经灰色文献源存在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出产”与“供给”间的巨大数量差距,以及两种论文所具有的重大学术、经济和社会价值,和不同社会群体对此价值的需求,就为财经类高校合建财经灰色文献源提供了现实性,而财经类高校正是这些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主要发源地,具有提供源文献的便利性以及文献收集、整合、组织、发布的技术和人员优势,自然存在了相关的可行性。财经类高校合建的财经灰色文献源不但能够为参与建设的高校师生提供最全面、最及时的文献信息,而且假以时日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甚至可能被推向市场,以其时效与周全与现有的商业文献数据库一较长短,赢得财经类灰色文献的特定用户的青睐与拥趸。

2.2 财经类高校合作构建灰色文献资源新平台模式

2.2.1 新平台的组织管理模式

国内财经类高校已经有数十所,并形成了以中国高教学会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为形式的学术研究与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协作会成员馆年会制度早已行之有年且对图书馆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卓有成效,财经类灰色文献源的建设便可以依托此组织进行协调与管理,通过在协作会成员馆之间实行“共建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原则,产生由协作会成员馆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松散型的资源建设工作组来完成建库工作——这里所谓松散型是指在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协调下,合作建设资源的各个图书馆及其专职工作人员除个别定期列会,譬如讨论重大建设方案的决策会议外,平常时期,资源建设工作组成员并非集中办公,而是根据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通过其常设的秘书处)的指导与协调,采用网络、电讯等手段沟通合作完成相关常规建库工作。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通过其常设的秘书处,或由合作建库图书馆轮流担当主席馆并根据协作委员会以及资源建设工作年会形成的决议对日常建库工作予以指导、监督与协调,但是重大方针与政策只能由合作建设资源图书馆的全体会议(年会)来形成与决策,紧急政策调整需经过三分之一合作建设资源图书馆的提议交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

2.2.2 新平台的资金筹措、文献组织模式

财经类高校合建灰色文献源可以弥补现有非专门财经类灰色文献源在时效和资源缺失方面的局限,其现实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合建高校的需要兼顾校外用户需求,长期目标则是发展成为商业性的文献知识信息服务平台。因此,合建财经类灰色文献源的资金首先应该取自各个参加高校,这有赖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以“说帖”形式向各财经高校进行游说与建议,各个成员馆据此向学校争取相关的事业经费;建库资金并不强求一律,但是应该根据“利益均沾”的精神,各校提供资金的多寡按照师生比例等可以评估的指标来订立,同时实行董事会的组织原则,建库成员馆的权利依据提供资金的数量折算投票权。

原始财经类灰色文献的收集范围应该主要包括成员馆所产生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学术性演讲稿、预印本等;其收集与开发宜采取分工协作原则,各成员馆根据建库规程与制度负责按期提交经过组织的本校所有原始财经类灰色文献,其形式与格式应该为电子版本且符合共同拟定的文献标识规则,再交由财经分会图书资料协作委员会秘书处或合作建库工作年度主席馆负责汇总与整合,然后在构建的文献共享与传输平台上正式发布。

3 结语

财经类灰色文献在今天本应该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给政府决策、学术研究等提供坚实的依据和丰富的信息,然而如果因为文献的获取存在不应有的障碍,则是对资源的利用形成了巨大浪费,甚为可惜。鉴于现有文献源在财经灰色文献存取方面还难尽人意,财经类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合作开发财经类灰色文献源有现实意义与可行性,而且合作建库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资源建设途径。因此财经类高校合作建设财经类灰色文献源是项立德立功的事业,财经类高校理应义不容辞。

[1]百度文库.2010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b1b850b79563c1ec5da71a4.html.2011-04-12.

[2]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与商务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EB/OL].http://sj.shufe.edu.cn/structure/xwzz/cdkx_con_65248_1.htm.2011-04-15.

[3]保险学院.2010海峡两岸保险与风险管理学术研讨会举行[EB/OL].http://www.swufe.edu.cn/2010-11/16/20101116152 3521127.html.2011-04-15.

[4]方可成,苏 岭.博士“工厂”读博=赌博?[N].南方周末,2010-09-09-7.

[5]黄秀丽等.学位制度三十年,该变了——学位授予权能否下放给高校[N].南方周末,2011-04-07-10.

[6]王 婧,刘炎迅.博士工[N].中国新闻周刊,2010(36).

[7]雷 宇,邱 翔.我国博士培养师生关系暗火重重[N].中国青年报,2010-09-14-6.

猜你喜欢

财经类学位灰色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浅灰色的小猪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