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患者血清抗核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2011-05-31封建凯马端叶姜正德陈世峰陈静金文文
封建凯 马端叶 姜正德 陈世峰 陈静 金文文
梅毒是由Tp(treponema pallidum,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同全球一样,呈快速上升趋势[1],对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自然病程中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晚期梅毒可累及皮肤粘膜、骨骼、眼睛、神经及心血管内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Tp感染机体后的免疫学损伤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我们通过对梅毒患者血清中ANA的检测,研究Tp感染后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的情况,从自身免疫学角度阐述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的可能原因,同时为研究梅毒的免疫学损伤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5月我院皮肤性病门诊确诊的梅毒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TPPA检测均阳性,男66例,女146例,年龄16~68岁,平均(29.6±9.4)岁,其中160例TRUST试验阳性,52例TRUST试验阴性。临床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和其他性传播疾病。另选正常对照组136例,均为我院健康查体者新鲜血清标本,男90例,女46例,年龄17~74岁,平均(35.1±13.1)岁,TPPA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均阴性,本试验在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 试剂和仪器
TPPA检测试剂盒为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产品,TRUST诊断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ANA检测试剂盒购自欧盟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荧光显微镜为蔡司Axiostar plus。
1.3 研究方法
1.3.1 项目检测 取所有研究对象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标本(均无溶血或脂血现象)进行ANA检测,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基质为Hep-2细胞和猴肝,试验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结果判定 各种核型的结果均以定性研判。
1.3.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各组中ANA的阳性率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2 例梅毒患者血清ANA的检测结果见表1,其阳性率(44.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梅毒患者ANA结果
在212例梅毒患者中,有52例TRSUT试验呈阴性反应,根据TRUST试验结果将研究对象分组,结果见表2。TRUST试验阳性的梅毒患者ANA阳性率分别高于TRUST试验阴性的梅毒患者(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RSUT试验阴性的梅毒患者AN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
表2 TRUST结果不同的梅毒患者ANA阳性率
3 讨论
TPPA 是用无生物活性的明胶颗粒做抗原载体吸附从兔睾丸中提取的梅毒螺旋体粉碎物抗原,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属于Tp感染的确证试验[2],对各期梅毒检测的敏感性可达98.3%[3],特异性达100%[4]。TRUST 是以胆固醇晶粒为载体,包被上心磷脂和卵磷脂构成VDRL抗原颗粒,当抗原与患者血清中反应素以一定比例相互作用时出现凝集即为阳性,此试验方法所包被抗原并非Tp自身成分,因此,检测出的反应素为非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用于梅毒的初筛检查。
ANA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Hep-2细胞结合猴肝脏组织为基质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基质中约有120~150种抗原成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初筛诊断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NA阳性往往预示着机体中存在针对自身器官或组织的抗体,尽管ANA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5],大约5%的ANA阳性个体可无相应的临床症状[6],但抗体的持续存在和滴度的持续增高将会对机体产生慢性免疫损伤,最终导致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早期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与TRUST包被抗原产生交叉反应的抗体,但曹文苓等[7]对33例各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未发现与TRUST试验出现交叉反应的假阳性病例。
自然病程中,Tp感染2年后,甚至长达l0~15年,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病损部位Tp少但破坏性大,若侵害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危及生命。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多方面入手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免疫损伤机制进行研究[8-9],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但是至今仍未能圆满解释Tp感染机体后自然病程中表现出的多样化特征。我们的研究发现,TRUST阳性的梅毒患者其A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RUST阴性的感染者(P<0.01),而TRUST阴性的梅毒感染者其AN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据此推测,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能与患者机体中产生自身抗体有关,机体在Tp的刺激下器官组织损伤,释放自身免疫原性成分,诱导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在自然病程中出现慢性、系统性器官组织损伤表现。晚期梅毒患者体内Tp减少,特异性抗体滴度降低,但临床症状反而严重的现象,也许正是由于自身抗体对宿主组织器官长期免疫损伤的结果。对Tp侵入机体后最初如何造成组织损伤释放自身免疫原性物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表明[8,11]Tp的外膜脂蛋白是梅毒感染期间的主要促炎症介质,在激发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Tp0751重组蛋白可通过TLR2和C14途径激活MAPKs/p38和NF-κB,诱导THP-1表达CKs,其可能是Tp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TRUST检测属于非特异性试验,所检测出的非特异性抗体对机体无保护作用,经过治疗后,抗体可以逐渐减少直至转为阴性。因此,可以用以疗效观察及判愈[10,12]。在《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指南》中对梅毒的治疗随访及疗效评价中指出,如在治疗后6个月内血清滴度未有4倍下降,应视为治疗失败或再感染。结合我们的研究,梅毒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几率显著升高,因此,在对ANA阳性梅毒患者的治疗中,能否将ANA的检测作为一项指导疗效的参考指标值得深思,当然其在预防晚期梅毒并发症中的积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Tp感染宿主后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变,治疗效果及评价不确切,因此,对梅毒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为公共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任重道远。
[1]Chen ZQ, Zhang GC, Gong XD, et a1.Syphilis in China: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J].J Lancet,2007,369(9556): 132-138.
[2]王兴金,吴学美,周晓民,等.梅毒血清检测方法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155.
[3]Aktas G, Young H, Moyes A, et al.Evaluation of the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or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G and M) to Treponema pallidum in serologic diagnosis of syphilis[J].Int J STD AIDS,2007,18(4):255-260.
[4]Castro R, Prieto ES, Joao Aguas M, et a1.Evaluation of the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el agglutination technique(TPPA)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J].J Clin Lab Anal,2006,20(6):233-238.
[5]Damoiseaux JG, Tervaert JW.From ANA to ENA: how to proceed?Autoimmun Rev,2006,5(1):10-17.
[6]Rahman A, Isenberg DA.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358:929-939.
[7]曹文苓,宋卫忠,毕超,等.六种梅毒初筛试验试剂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29-130.
[8]刘双全,汪世平,吴移谋,等.梅毒螺旋体Tp0751重组蛋白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0(1):48-54.
[9]Brinkman MB, Mc Gill MA, Pttersson J, et al.A novel Treponema pallidum antigen, TP0136, is an outer membrane protein that binds human fibronectin[J].Infect Immun,2008,76(5):1848-1857.
[10]曹文苓,梁艳华,叶兴东,等.广州市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2):209-210.
[11]Cameron CE, Kuroiwa JM, Yamada M, et al.Heterologous exprssion of the Treponma pallidum laminin-binding adhesin Tp0751 in the culturable spirochete Treponema phagedenis[J].J Bacteri ol,2008,190(7):2565-2571.
[12]Brown DL, Frank JE.Diagnosis and managemnt of syphilis[J].Am Fam Physician,2003,68(2):28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