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访视频率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2011-05-29高学兰徐桂华高春兰
高学兰,徐桂华,姚 旭,高春兰
(1.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中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糖尿病(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 (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危害肝、脑、肾、心、眼底血管,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或病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已将糖尿病健康教育列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项基本措施之一[1]。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可很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
家庭访视是指在服务对象的环境里,护理人员利用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和健康咨询,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持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健康[3]。家庭访视可提高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体重[2]。目前相关文献报道的家庭访视频率不同[4-6],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时间频率。为了研究不同频率的家庭访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寻找最适合本院乃至同类地区经济的家庭访视频率,本院在原来“周鸣家庭访视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并确立家庭访视健康教育模式的频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70周岁以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自愿接受家庭访视,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严重的肝功能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3期以上。入选对象共150人,其中男64人,女 86人,年龄 38~70岁,平均(60.83±7.28)岁。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每组40人,共3组,对照组30人。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入组方法:①实验组1入选病例第1~3月采取家庭访视1次/周,第4~6月采取家庭访视1次/月,第7月起至实验结束采取每2月访视1次,期间隔月电话访视1次。②实验组2第1~3月采取每2周家庭访视1次,第4~6月采取家庭访视1次/月,第7月起至实验结束采取每2月家庭访视1次,期间隔月电话访视1次。③实验组3第1~6月起采取家庭访视1次/月,第7月起至实验结束采取每2月访视1次,期间隔月电话访视1次。④对照组入选病例仅参加1次/月的门诊糖尿病教育并电话访视1次。
家庭访视方法:由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专业护士进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治疗、服用降糖药知识、胰岛素知识及注射技术、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知识、血糖尿糖自我监测方法等,通过与患者、家属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利用图片、小册子、现场演示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通过对患者的提问和观看实际操作,评估患者治疗、用药、运动、饮食及对DM 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误区,针对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建立访视患者的健康教育档案,将患者本周情况、医嘱更改及宣教内容记录于专属病历上。
评价方法:分别在入组时、实施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进行测定,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评估应用密西根糖尿病中心发展成熟的DM知识测试问卷(DKT)量表中文版进行测定[7],该量表每道题的Cronbaeh a系数在0.70以上.效度在0.60以上。该量表共23道单项选题.每题均为单选题,选对得1分,选错不得分,总分23分。知识掌握的水平分级:>20分为好,20~15分为一般。<15分为差。
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评估量表共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3个方面。药物治疗方面[8],共4题,评价标准:根本未做到=1分,偶尔做到=2分,基本做到=3分,完全做到=4分,得分越高,表明服药依从性越好。饮食治疗方面共4题,评价标准:采用3级评分法评分,即:经常(1分),偶尔(2分),从不(3分),最低得分4分,表示依从性差;>4分即表示患者有不依从现象,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运动治疗方面[9],共3题,评价标准:根本未做到=1分,偶尔做到=2分,基本做到=3分,完全做到=4分,得分越高,表明运动依从性越好。三个方面满分为40分,总得分<29分,为依从性差,总得分≥29分为依从性好。
血糖测量方法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为禁食12 h、4 h后测得的血糖值,餐后2 h血糖为进第1口饮食后2 h后测得的血糖值,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每次访视进行随机快速血糖的监测,均采左手无名指的末梢血,使用雅培快糖仪监测。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均数、标准差计算,并进行均数间t检验。
2 结 果
入组3月后实验各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2对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自理程度,依从性有相应的改善和提高(表1),三实验组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控制的作用(表2),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3)。
表1 家庭访视3个月后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情况(±s,分)
表1 家庭访视3个月后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情况(±s,分)
*P<0.05。
?
表2 家庭访视3个月后,各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s)
表2 家庭访视3个月后,各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s)
*P<0.05。
?
表3 家庭访视3个月后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的对比分析(±s)
表3 家庭访视3个月后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的对比分析(±s)
?
因此,本院延续“周鸣家庭访视志愿者服务”,并采取实验组2的频率,即第1~3月采取每2周家庭访视1次,第4~6月采取家庭访视1次/月,第7月起至实验结束采取每2月家庭访视1次,达到效果和资源的有效组合。
3 讨 论
从研究的实际情况看,入组150例患者,3个月内重复住院的患者为6人次,半年内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及血糖不理想的住院的27人次,因其他合并症住院的达9人次,实验结束时,已经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再次住院,甚至重复住院2~3次。因此,对于所得材料作者仅进行了3个月内各种指标的评估,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研究中发现,实验组1与实验组2在血糖控制方面和DM知识方面没有差异,但依从性随着访视频率增加,各实验组也随之增加,实验组1大于实验组2,实验组2大于实验组3。这说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患者的依从性并不成正比,但提高患者依从性不能仅依靠医务人员增加家庭访视频率来实现,需要进一步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作者发现部分老年人依从性差的原因为承担了家庭中的过多家务和抚养孙一辈的责任,因此,没有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运动,同时,迁就家庭其他成员的饮食习惯,导致不能有效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要充分发掘、利用家庭资源[10-11]。不仅对患者,也要对家属进行DM 最基本的教育,让家属共同参与并实施督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最终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1]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1.
[2]刘艳丽.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J].医药世界,2006,8:69.
[3]刘建芬.社区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5.
[4]范丽风,潘长玉,田 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
[5]黄 瑾,黎 红,王灵芳,等.家庭访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2):127.
[6]吴运莲,李泽辉.社区家庭访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6.
[7]鞠昌萍,孙子林,金 晖,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的构建及初期运用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35(9):789.
[8]陈孜慧,赵旭东,徐玉善,等.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0,21(4):67.
[9]吴丽华,夏正芳,戚培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2):2.
[10]刘 波,缪京莉,张晓艳,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管理及治疗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5):514.
[11]蔡 娅,黄晓萍,唐 伟,等.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