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BNP及D-二聚体结果分析
2011-05-25王金行刘柏新周立平张丽霞
王金行,刘柏新,周立平,张丽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沈阳 1100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斑块破裂、表皮破损或裂纹,引起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性血栓急性病变,导致了临床上常见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MI)。ACS发病急、危害大,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病征之一[1]。血浆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脑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的心脏神经内分泌激素。心力衰竭时室壁张力增加,心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BNP合成释放增加,造成心肌缺血导致D-二聚体(D-D)浓度也增加[2]。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浆BNP、D-D及凝血3 项(APTT、PT、FIB)[3]水平变化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观察组:234例均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本院住院确诊为ACS的患者。男172 例,女 62 例,中位年龄 64.5(38~7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04例,男82例,女22例,中位年龄 57.5(40~74)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68 例,男 49 例,女 19 例,中位年龄 66.2(38~74)岁;稳定型心绞痛组(SAP)62例,男41例,女21例,中位年龄 65.2(39~75)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2006年冠心病指南诊断标准[4]。
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中位年龄63.7(38~70)岁。均为胸痛经冠脉造影正常者。合并有肺源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可使血浆BNP水平升高的患者除外。
1.1.2 仪器与试剂: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法国STAGOSTA自动血凝仪及配套的相关试剂。美国GE公司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即抽取静脉血3 mL,EDTA抗凝,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AXSYM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血浆BNP的测定;采用法国STAGO-STA自动血凝仪进行血浆凝血3项及D-D的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B超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 MHz,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室内径,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将SAP、UAP和AMI组分为心功能较好(IVEF≥50%)的Ⅰ组和心功能不佳(LVEF<50%)的Ⅱ组。以上参数均测量3次,取均值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分析作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血浆BNP、D-D、APTT、PT及FIB检测结果比较
AMI和UAP组BNP、D-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FIB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APTT、P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和UAP组BNP、D-D均较SAP组明显增高(P<0.05)。AMI组BNP、D-D较UA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血浆BNP、D-D、APTT、PT及FIB的比较(x±s)Tab.1 The comparation the plasma BNP,D-D,APTT,PTand FIBlevels between each group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 and control(x±s)
2.2 ACS 患者心功能亚组 BNP、D-D、APTT、PT 及FIB水平比较
AMI、UAP和SAP患者心功能Ⅱ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1);AMI患者中Ⅰ、Ⅱ组BNP水平分别高于SAP患者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中Ⅰ、Ⅱ组D-D、FIB水平分别显著高于 SAP 患者Ⅰ、Ⅱ组(P<0.05);AMI、UAP、SAP的Ⅰ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Ⅱ组 (P<0.05)。AMI患者中Ⅰ、Ⅱ组APTT、PT水平分别明显低于SAP患者Ⅰ、Ⅱ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ACS患者心功能亚组BNP、D-D、APTT、PT及FIB水平比较(x±s)Tab.2 The comparation of the plasma BNP,D-D,APTT,PTand FIBlevels in each cardiac subgroups with ACS(x±s)
2.3 ACS患者BNP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ACS患者 BNP与D-D、APTT、PT、FIB 及 LVEF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NP与D-D、FIB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 0.506、0.286、P<0.05);与 APTT、PT呈轻度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为-0.714,P<0.05)。
2.4 ACS患者BNP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ACS患者以BNP为因变量,以D-D、APTT、PT、FIB、LVEF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D-D和LVEF入选回归方程,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 0.240、-0.426,P 均<0.05。
3 讨论
BNP是心脏功能损伤的标志物,可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增高,心衰和AMI时升高更为显著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是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危险分层的一个重要指标,ACS即使没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证据,BNP水平升高仍具有预后价值[5]。基础状态下BNP水平升高是ACS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6,7]。
本次实验中,我们检测2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发现AMI和UAP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多数文献报道的心衰患者BNP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8,9]。由于心衰患者心脏的容量或压力负荷增加,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激活与之拮抗的利钠肽系统,导致BNP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血浆BNP水平的快速增高。为了解ACS患者是否存在血凝系统的异常,我们在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同时检测了其血浆DD的水平,发现AMI与UAP组的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及SAP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D-D作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较强的指标;PT、APTT时间缩短也反映了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微小血栓形成,引发了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与D-D、FIB及LVEF之间关系最密切,有关研究[7]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增加与D-D、FIB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的结果相符,表明BNP水平是反映心脏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且BNP水平越高,心脏功能越差。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AMI患者还是UAP、SA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较差(LVEF<50%)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显著高于左室收缩功能较好(LVEF≥50%)的患者和心功能正常的对照者(P均<0.01);并且ACS患者在无明显心功能受损(LVEF≥50%的Ⅰ组)的情况下,血浆BNP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在ACS患者中,即使心功能接近正常,也可出现BNP水平的增高。这与Leroy等[6,10]报道的在心功能正常情况下,UAP及AMI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BNP水平改变出现在通常的ACS指标改变之前相一致,故若存在高水平的BNP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建议对于ACS高危人群,无论有无心电图ST段改变以及其他指标的变化,联合检测血浆BNP、D-D及凝血3项水平(尤其是检测BNP、D-D)能评价有无心功能受损及受损程度,有助于ACS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1]Conti CR.Updated pathophysiologic concepts i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Heart J,2001,141(suppl):S12.
[2]王鸿利,尚红,王兰兰.实验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7-118.
[3]王金行,赵明,赵越,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1):71-72.
[4]叶任蹇,陆再荚.内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162.
[5]Kallistratos MS,Dritsas A,Laoutaris ID,et a1.N-terminal prohormon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marker for detecting low functional classpatientsand candidatesfor cardiac transplantation:linear correlation with exercise tolerance[J].Heart Lung Transplant,2007,26(5):516-521.
[6]Leroy G,Uzan L,Bugugnani MJ,et a1.Thevalueof re-peated detemination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diagnosis of unstable angina[J].Arch Mal Coeur Vaiss,2003,96(4):305-310.
[7]Galvani M,Ferrini D,Ottani F.Natriuretic peptides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with acutecoronary syndrmones[J].Eur JHeart Fail,2004,6(3):327-333.
[8]毛懿,杨跃进,张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的变化特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5):425-428.
[9]杨跃进.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2):83.
[10]De Lemos JA,Morrow DA,Bentiey JA,et al.The progo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NEngl JMed,2001,345(14):1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