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在妇产科手术中镇痛效果观察
2011-05-23孟宪斌崔丽强刘同禄
孟宪斌,崔丽强,王 岩,刘同禄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109)
2007年 8月 ~2009年 8月,我院采用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麻醉 1 050例。现将其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患者 1 050例,年龄 21~57岁,体质量43.0~98.5kg,ASA 1~2级;行子宫全切术 352例,附件切除术 234例,剖宫产术 464例。术前有轻度高血压 120例,贫血 65例,其余一般状况良好。
方法:硬膜外穿刺点选择在 L1~2或 L2~3,向头端置管3.5 cm,注射 2%利多卡因 5 ml,观察 5~10 min,出现阻滞平面后注入 1%罗哌卡因 8 ~ 12ml,阻滞平面在 T7~8至 S3~4,视情况间断追加 1%罗哌卡因 4~6 ml,术后经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1%罗哌卡因 3~5 ml为负荷量,连续 48 h,微泵输注(2 ml/h),术中不用阿片类药品。镇痛药:吗啡 4mg+1%罗哌卡因 20ml+氟哌啶 2.5 mg,用盐水稀释到 100 ml。术中连续监测 SpO2、HR、ECG、NIBP,记录术后 4、12、24 h的HR、RR、MAP辅助用药及不良反应,并分别于麻醉开始后 4、8、16、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镇痛效果、改良Bromage评分法观察下肢运动阻滞程度。
结果:①术中麻醉效果观察:术中镇痛效果以患者感觉为标准、肌松效果(腹肌松弛)以能否满足手术要求为标准,镇痛效果满意 1 002例,满意率为 95.43%;肌松效果满意952例,满意率为 90.67%。②术后镇痛效果评分见表1。
讨论:罗哌卡因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化学结构及药理特性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对中枢神经系和心脏的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时效为利多卡因 2~3倍。研究发现,先给予 2%的利多卡因,后给予罗哌卡因能较快发挥作用,并有助于判断是否深入蛛网膜下腔。肌松欠佳可能与药物浓度有关,用 1%的罗哌卡因,间隔 50~60 min追加,给予首量的 1/3~1/2的肌松较好,因此最好采用 1%浓度,单次剂量以 150 mg为限。罗哌卡因脂溶性小,对粗大且有神经鞘的A型纤维阻滞弱,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出现明显的感觉—运动分离现象,辅助以阿片类药物,能在脊髓浅表层起到镇痛作用,且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较微,因此,0.125%~0.250%浓度可满足术后镇痛的要求,并且术后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较快,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Vas评分为 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本文患者评分显示镇痛效果好。改良 Bromage评分显示术后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较快,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表1 术后镇痛不同时间指标(±s)
表1 术后镇痛不同时间指标(±s)
指标 4 h 8 h 16 h 24 h Vas评分 1.22±0.83 1.58±1.45 1.37±1.10 1.16±0.86 Bromage评分 1.02±0.60 1.56±0.70 2.20±0.56 3.80±0.70
总之,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手术术中能达到满意的镇痛、肌松效果及手术要求,术后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