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 2、肝细胞生长因子与新生儿窒息合并肾损伤的关系
2011-05-23刘雪舫
刘雪舫
(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 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自主规律呼吸[1],窒息导致的缺氧可引起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引起全身性的多脏器受损。肾脏受损往往缺乏特异性表现,易产生急性肾衰[2]。为此,本研究对窒息新生儿脐血胱抑素 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变化与肾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2007~2010年窒息新生儿 85例 ,男 46例 、女 39例,其中产前窒息 15例 、产时窒息 20例、产后窒息 50例。 Apgar评分:4~7分50例、0~3分 35例。根据 Apgar评分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85例分为窒息合并肾损伤组 45例(除窒息外,伴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和单纯窒息组 40例(除窒息外,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正常)。
1.2 方法 收集患儿血液后,1 000 r/min离心 10 min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应用 ELISA法测定血清胱抑素 2、HGF水平。根据待测血清样品数量决定所需的板条数,制定复孔,加入稀释的标准品 50μl于反应孔后,加入 50μl的生物素标记的抗体。37℃温育 1 h,用洗板机洗涤,每孔加入 80 μl的亲和链酶素-HRP。37℃温育 30 min,甩去洗涤液。每孔加入底物 A、B各 50μl,37℃温育 15 min。取出酶标板,迅速加入 50μl终止液,在 45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 OD值。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纵坐标(普通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 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 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 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生儿窒息合并肾衰组血清胱抑素 2、HGF浓度较单纯窒息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窒息合并肾衰组与单纯窒息组血清胱抑素 2、HGF浓度比较(±s)
表1 新生儿窒息合并肾衰组与单纯窒息组血清胱抑素 2、HGF浓度比较(±s)
注:与单纯窒息组比较,*P<0.05
组别 n 血清胱抑素 2(mg/L)HGF(ng/ml)窒息合并肾衰新生儿组 45 1.18±0.33* 0.610±0.048*单纯窒息组 40 0.61±0.06 0.230±0.030
3 讨论
胱抑素 2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2,胱抑素 2基因在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组织中均有表达。胱抑素 2可以自由的通过肾小球,但肾小管不分泌胱抑素 2;虽然胱抑素 2能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但随后即被分解,肾小球滤过的胱抑素 2也不会返回血中。肾脏是唯一能清除循环中胱抑素 2的器官,机体产生胱抑素 2速率也相当恒定[3]。研究表明,胱抑素 2对肾衰的诊断较血清肌酐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较为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4]。HGF是存在于急性肝损伤动物血浆中的蛋白因子,它能刺激肝细胞的 DNA合成,且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GF不只是作用于肝再生,而且对肾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5]。
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测以血肌酐、尿素氮为主。血清尿素氮作为肾功能的评价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当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值的 40%以前,尿素氮浓度升高缓慢,并且其血清浓度与外源性(蛋白质摄入量)与内源性(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胃肠出血等)尿素负荷的大小有关。更重要的是肾小管对尿素氮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因此尿素氮不符合肾损伤内源性标志物要求。肌酐基本符合内源性肾损伤标志物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仍用血清肌酐作为临床常规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但只有当肾功能下降接近一半时,血清肌酐才有明显的变化,且其血清含量受性别、饮食、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6]。因此,肾功能损害的敏感血清学指标一直是临床检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证实,血清胱抑素 2、HGF与新生儿窒息合并肾衰的关系密切,在肾衰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较少,血清胱抑素 2、HGF表达能否作为新生儿窒息合并早期肾衰的检测指标从而及早预防与治疗肾衰有待进一步研究。
[1]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治疗进展(上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07-316.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6.
[3]张翀,田芳.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肾小球内补体 3沉积之间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2):27-28.
[4]林善锬.当代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社,2001:448-450.
[5]董薇,蔡美英.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微生物免疫学进展,2001,29(3):87-90.
[6]Waikar SS,Bonventre JV.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of acutekidney injury[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7,16(2):557-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