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

2011-05-21吴小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年3期
关键词:养心室性心电图

关 健,吴小玲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高血压是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但有效控制血压并不能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及改善临床症状,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由于长期使用临床上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尤其是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索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的抗心律失常药,笔者观察了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住院或就诊的高血压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5±10.7)岁。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组(治疗组,35例)、慢心律组(对照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300次/h。排除标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

1.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ACEI)和(或)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类降压药,有效控制血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由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服慢心律,150 mg/次,3次/d。疗程1个月。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服药1个月后,均行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

1.3.1 临床疗效[1]①显效: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②有效:以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3.2 动态心电图改变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小于50%、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达,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变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心律失常相关临床症状总好转率为91.43%,对照组为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心律失常相关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例)

2.2 动态心电图改变 治疗1个月后,动态心电图显示,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76.32%,对照组为65.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例)

2.3 治疗组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35例,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食欲不振2例,恶心呕吐1例,均能耐受,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未见致心律失常病例;对照组35例,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7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2例。治疗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及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治疗组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改变(±s)

表3 治疗组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改变(±s)

窦性频率(次/min) P-R间期(s) QRS间期(s) QTC(s)治疗前 80.24±9.54 0.155 4±0.024 0.072 5±0.012 0.3412±0.045治疗后 79.05±10.25 0.158 9±0.018 0.072 9±0.023 0.350 2±0.038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出现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需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避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参松养心胶囊是在生脉散、定心汤基础上加减而组方,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甘松、山茱萸、酸枣仁、桑寄生、丹参、赤芍、土鳖虫、黄连、龙骨等中药精制而成。其中丹参酮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酸枣仁皂甙有镇静、催眠作用;桑寄生和黄连中黄连素、甘松的主要成分为缬草酮,通过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打断折返等机制而起到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诸药合用可改善心肌供血及心肌细胞代谢,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等,可显著缓解心律失常造成的心悸、气短、乏力、失眠等临床症状[3]。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治疗1个月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室性期前收缩具有与慢心律相当的确切疗效。而临床症状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服药耐受性均优于慢心律。治疗组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提示参松养心胶囊对窦性冲动的形成和释放、房室结和心室内的传导及心室肌的复极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治疗组也未见致心律失常的病例。可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安全可靠。本研究样本数较少,观察时间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远期预后影响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1] 黄显南,黄照河,陆克兴,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7,28(2):91-92.

[2] 李宁,马克娟,蒲介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7,6(3):133-137.

[3] 邹建刚,曹克将,李东野,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7,6(3):138-140.

猜你喜欢

养心室性心电图
养生与养心
夏至重养心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夏至养心喝“三茶”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6》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修身首先在『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