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2011-05-14易海峰
易海峰
摘要:专业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专业特色是专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特色专业的内涵体现在理念特色、方案特色、师资特色、教学特色和管理特色。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要从特色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势教学团队、建好实训体系、搞好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将特色专业建设落到实处,建出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内涵建设
特色,是指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相比具有的独特性,即自身拥有的格外突出的个性、风格与特点等。我国古人曾有见解“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言其特别出色也”。“独胜”即独出众者之意,“特色”既表明与众不同,又显示优于众者。
就高职高专院校而言,特色专业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和专业建设过程中,某个专业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创新之处,达到较高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且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同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
一、高职院校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主动顺应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市场供求变化需要,积极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权。众所周知,近十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高等职业院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以及毕业生数等从量上实现了世界上都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高等职业教育无可争辩地占据了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空间上的战略部局已基本完成,规模上的扩张竞争已经基本到了尽头。
在市场化、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大趋势下,一所院校、一个院系、一个专业、一名教师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依靠行政的、非市场化的保护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形势的发展已经逼迫我们必须迅速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自觉地将工作重点迅速由过去几年的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特色专业建设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和核心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不遗余力的抓好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始终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而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可以起到探索实践、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从而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试验田,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的突破口。
(二)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即品牌。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专业往往就是这所院校的品牌专业。一所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地位、影响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这所高职院校所拥有的特色专业数量与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可以说,专业特色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状况。可见,建好一定数量和高质量的特色专业,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三)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以专业载体来实现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学生所在专业的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专业建设水平高,必然意味着这个专业的教学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系数就大。所以,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目标,有效地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与建设,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就会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有了更加有效的基础保障。
二、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学院建设和发展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贵在“质”,重在“特”。“特”的内涵十分丰富,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特色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如果没有先进的、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没有改革的、开放的办学心态,就不可能出现积极进取的办学模式,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也就不可能创新出特色。因此,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特色出自于理念,理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
(二)方案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规划。培养方案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特色突出。一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有特色;二是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要有特色;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要有特色。培养方案有无特色,将直接体现着特色专业建设有无特色,这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师资特色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保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特色专业建设就无从谈起。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要求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要求他们不仅是具备较强专业理论素养的教学干将,而且是操作技能娴熟的能工巧匠。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建设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支撑。所以,高职院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并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加强对特色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另外,学校还要注重从社会生产、服务一线聘任一些一线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四)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生动表现。通过特色教学,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来体现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一是教,即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大体系中,在课程结构、课时比例、教授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办出特色。如理论教学够用,实践教学突出,一专多能等。二是学,即学生学习要有积极性、创造性,要有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动力与决心,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充分条件,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求学环境。三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应强化特色教学意识,摸索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实现教的方向与学的兴趣的恰当结合。
(五)管理特色
管理特色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特色专业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一是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有文件规范,这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制度保障。二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要不同于一般专业建设的管理,学院要赋予特色专业所在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系部可根据专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调整特色专业的教学基本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最终形成以管理促教学,以管理特色促教学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建不成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要围绕专业建设的内涵来开展,要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备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并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分析,提炼特色内涵
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特色定位就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专业”的问题,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就某一院校、某一具体专业而言,专业的特色定位必须要有深刻的企业、行业背景,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相连。因此,特色需要在对该专业外部环境状况和内部教学资源条件进行充分调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提炼才能达到。
要深入调查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调查本层次本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与未来发展普遍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障碍是什么;调查同类院校在破解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要不相适等重大难题的主要措施。
要深入分析院校内部可用教学资源,如办学历史、教学设备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实习实训条件、专业声誉、学校所处区位等在本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优势与劣势,按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及时把握外部机会,规避不利因素的原则,提炼特色内涵。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
(二)制订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切实可行的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浩繁而持续性的工作,在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方向之后,依据需要与可能相协调的原则,从全局、系统的高度,从可操作性、可验证性的要求出发,制订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切实可行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是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应主要阐明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目标及实现建设目标的主要措施等主要内容。尤其要通过实施方案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特色专业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必须要有独到的办学理念和独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建设要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打造一支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一个专业是否有特色,也主要取决于专业师资队伍是否有特色。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团队,要实现特色专业的创建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把优秀“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性的工作来抓。尤其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的特殊需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打造一支稳定的、能适应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
(五)配齐配好教学设施、设备,建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惟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高职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必须本着实用和先进的原则,在经费投人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加快学校基础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大先进教学设施、设备的投资,集中财力、物力建设适应专业设置要求和教学需要的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同时,还可以依托实验设备先进、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除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以采取与其他学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培养的方法。
(六)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形成教学特色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课程和教材必须与特色相适应。特色专业必须要在课程建设上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有较高的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既涉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特色培养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可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相关课程可以采取针对专业的职业性和技术考证知识划分若干模块的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课程设置朝“宽基础,活模块”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可以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以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特别是在应用性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2]汪上,刘朝臣.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高等农业教育,2008(11)
[3]马君,谢勇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问题略论. 中国高教研究,2009(1)
[4]王新年.教学做合一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9(8)
[5]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