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1-05-12丁萍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丁萍

摘要: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通过了解学校对竞赛的重视程度、选拔机制和竞赛时间;教师对竞赛意义的理解程度、参与度;学生对竞赛的参与度、目标意识、困惑和参加竞赛的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竞赛选拔机制、竞赛辅导时间、竞赛培训人员的选择和各阶段的竞赛计划,探索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培训的模式。

关键词:化学竞赛;竞赛培训;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7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32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风行世界的化学智力竞赛,近年来,江苏省每年都有数万高中生参加,竞赛活动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竞赛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化学竞赛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了全面客观地掌握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的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0年参加暑期化学竞赛培训的学生和辅导竞赛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力图找到问题本质,为提出可行的高中生化学竞赛的培训模式提供客观的依据,为培养新一代“智能型”、“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调查范围和问卷样式

关于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现状调查的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问卷采用封闭式多重问卷。发放教师问卷140份,收回问卷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85.71%;发放学生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09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问卷有效率95.32%。此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校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程度、选拔机制和开展竞赛辅导的时间;教师对化学竞赛的理解程度、参与度和对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的意义;学生对化学竞赛的参与度、在竞赛培训过程中的目标意识、参加化学竞赛面临的困难和参加化学竞赛的结果等。

二、问卷结果分析

1.关于学校的调查

(1)学生中认为学校对化学竞赛非常重视、重视、比较重视程度以上的占98.22%;教师中认为学校对化学竞赛非常重视、重视、比较重视程度以上的占77.53%。这些数据显示:竞赛作为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受到了江苏省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支持和认可。事实上,根据目前江苏省的教育发展现状,一个学校知名度的标准除了学生高考成绩的优良外还有学科竞赛成绩是否突出等。

(2)大多数学校允许所有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化学竞赛,这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是不加以约束的。但是,鉴于目前江苏省各重点学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以及新的高考制度的影响,这就使有些学校不免将化学竞赛功利化和现实化,即只允许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或通过考试选拔竞赛选手,以确保其学生能在竞赛中取得符合其意图的成绩,使竞赛的结果符合达到预期设想的目的。

(3)江苏省多数学校从高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丰富和扩充,部分学校从高二开始进行针对性辅导,还有少数学校在竞赛前几个月开始辅导。这些从侧面表明,大多数学校在思想上很重视化学竞赛,在实际行动上还略有迟疑。有的学校即使对学生进行了辅导,也不过是赛前突击式的辅导,淡化了竞赛的实际意义。

2.关于教师的调查

(1)在调查的教师中,对化学竞赛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教师约占一半左右,这说明江苏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教师对竞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是较高的,高中化学竞赛受到了多数化学教师的重视,教师们意识到竞赛不仅仅是是学生的事,教师自身也应该对此充满兴趣。

(2)经常、偶尔参阅化学竞赛书籍和习题集的占85.83%,有竞赛辅导的经验、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竞赛的辅导的占53.33%,虽没做过竞赛辅导但经常、偶尔搜集整理一些竞赛方面的习题和知识的占38.33%,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表明江苏省的高中化学教师对竞赛的参与度非常高,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他们在第二课堂中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更新知识的结构,达到完善自我,提高竞赛辅导质量的目的。

(3)认为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意义重大、有意义、有一些意义的占95%,主要的收获是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了,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知识总量增加了,对知识和理论理解得更加深刻了。这些结果从一方面说明教师意识到化学竞赛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化学竞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尖子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化学学科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的重要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地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竞赛辅导中,这毕竟是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竞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学生要想轻而易举取得进步相对于日常化学学科的学习而言是较难的。为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化学教学工作者对化学竞赛活动的开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3.关于学生的调查

(1)参与调查的学生中,46.23%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化学这门学科而参加化学竞赛,30.82%的学生认为参加化学竞赛对提高自身的能力很有用,大多数学生对国内高中化学竞赛初赛的大纲和基本要求比较了解。说明化学在中学生心目中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学科,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参加竞赛活动,以期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与化学竞赛的宗旨和功能不谋而合。但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老师的要求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者是认为竞赛对高考有利的因素等,这就将参赛目的庸俗化、目的化、功利化了,不利于竞赛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2)在培训阶段的每个阶段,43.28%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64.26%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化学竞赛的短息和长期计划。这说明学生对化学竞赛的热衷,能够自觉、积极、自主地学习,能将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但也有人没有这样的目标意识,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对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很盲目,没有方向性。这对参与竞赛辅导的教师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既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空间、情景、环境和条件,但又必须适时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能让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因为参加这些活动而对自身的能力丧失信心。

(3)32.67%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30.24%的学生是因为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而难以进行竞赛的学习,24.32%的学生担心参加化学竞赛会对高考成绩有所影响。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有兴趣的学生都对竞赛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行高考政策下,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怕影响高考、学习积极性不高是正常的。但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等,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中,58.53%的学生认为元素化合物部分很难掌握,其次是无机化学理论部分,这与访谈的结果一致,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比较多而杂,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都很高,建议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参加化学竞赛对化学学习能力(如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了,学到的知识总量增加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学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些结果显示目前江苏省化学竞赛活动是按照《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章程》开展的,即①普及化学知识,鼓励青少年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创造精神;②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方法和途径;③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但还有15.85%的学生认为竞赛大大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对科学产生畏难情绪等,这些说明一些学校在选拔时没有坚持选拔竞赛选手的原则和标准,而且在竞赛培训中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化学竞赛的目标和要求。

三、建议

1.竞赛选手的选拔

化学竞赛培训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发现和选拔化学人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化学学科活动,在较大范围内筛选出竞赛苗子,组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国内化学竞赛人才选拔方法的调查,选拔人才标准主要应具备以下特点:

(1)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知识面广、各科成绩全面发展。

(2)对化学学科有特别的偏爱,才能突出,具有持久浓厚的兴趣、富有恒心、持之以恒,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3)足以完成全部课程并学有余力,在学习中有钻研精神和兴趣,经常向老师提出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

(4)头脑灵活,善于探讨,爱争辩,大胆创新,不保守,与众不同。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从交流中总结出结论。

(6)对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动摇,遇事沉着冷静。

根据上述标准,对符合要求的学生加以辅导,提供书籍、试题以及资料上的支持,并通过适当的考试选拔挑选出有热情有能力的参赛者。

2.确保竞赛辅导时间

考虑到学生平时备战高考的学习压力和升入高三年级面临自主招生、高考等迫切任务,学校应当适当将竞赛辅导时间提前,以高一下学期开始为宜。充分利用高一高二学习压力小、空闲时间多,进行竞赛知识的传授,赛前集中突击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紧迫感,也会影响学生对于高考学科的学习。因此,将竞赛辅导时间提前有利于学生适应竞赛活动,减少对高考学科的影响。

3.竞赛辅导教师的选择

高中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围绕高考展开的,所以不能对所有的老师提出同样的要求,应挑选3~4名教师负责竞赛工作并有具体的负责人,各个老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别进行讲解,这样既减轻了授课教师的负担,又可以保证竞赛活动的高效有序发展,同时不参与竞赛教学工作的其他老师也可以向本班学生提供资料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4.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阶段竞赛计划

预赛之前:应着力准备高中化学内容,力求强化基础知识,同时为高考、竞赛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可适当扩展大学化学知识,但不宜过深。

全国初赛前:这一阶段恰好适逢暑假,时间较为宽裕,可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加深对大学化学内容尤其是无机理论的学习。主要围绕竞赛初赛大纲展开,重点放在元素化合物的记忆积累、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的掌握部分。对于普遍反映的元素化合物掌握存在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从预赛通过后有计划的进行整理梳理,通过长时间积累而不是考前突击来加深印象。也可以以专题形式组织学习,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以组织者身份出现,授课不妨让学生自行承担,这是给学生增强信心的一种好方法。这一阶段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团队讨论的习惯,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一个好的模式。

省队选拔前:进入这一阶段的学生人数较少,竞争也更为激烈。这一阶段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制定发展方案。由于高中化学实验课开课较少,学生的实验技能不强,因此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室条件不够的学校可以与邻近的高校协商,借用实验室让学生练习实验,但一定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理论部分知识由于涉及面广,有一定深度,高中教师已不能完全辅导,所以这一阶段要鼓励学生自学并向高校教师提问,以期有所收益。

参考文献

[1]苏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现状研究及试题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曾羽等.实施新课程后开展化学竞赛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07,(6):62-63

[3]陆泉芳.化学奥林匹克的特点、内涵与反思[J].化学教育,2006,(7):60-62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