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移默化 深化内涵

2011-05-12张莉

化学教与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挫折物质化学

张莉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5-0026-01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11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存在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就可以获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

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上,有许多化学史知识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渗透。如课本介绍的一些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的科技以及化学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金属和烧制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现代化学发展的伟大成就有:纳米材料、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鸟笼、直径为6mm粗尼龙绳、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等。在《金属》这一模块里,介绍了我国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一系列的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历史、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渗透,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点

化学基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1.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化学课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在化学中所研究的和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都是物质变化的现象,这些客观存在的物质按一定的规律在不断地运动着,而化学正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及合成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如: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絮状沉淀恰似蓝色的钟乳石,使学生惊奇万分;将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美丽多姿的铜树,令学生感叹不已;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犹如缤纷的礼花,令学生大开眼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质之间的变化。另外,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点,通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还有很多物质没有被发现和利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一定能逐步探明。

2.客观世界的物质是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

通过化学上的很多实验可知: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守恒的,从而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又如,在酸的通性教学时,稀硫酸只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不能与氢后面的金属反应,而浓硫酸不但能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而且还能与氢后面的金属反应,不过都不能生成氢气;同是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化学性质,从而为学生树立了量变到质变的唯物主义辩证观点。

三、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渗透点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在青少年中树立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环保教育赋予化学教学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很多污染事件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部分地区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安全教育的渗透点

教材中的封面的彩图、章节插图、资料图片,内容丰富,直观性、形象性强,富于联想。如教材中介绍安全知识图标、闻有毒氯气的方法插图、太阳能电池图片、人造卫星图片、河水污染照片等等。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封面彩图、教材插图,资料图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挫折教育的渗透点

认识挫折,是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前提。有些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弃,承受挫折的能力实在太差。在化学实验中创设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危险的实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和迎难而上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某同学,在平时实验中,很少自己动手,遇到难题,总是想躲避。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就创设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爆炸的实验,要求他亲自演示,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失败后鼓励他找出失败的原因,继续努力,成功为止,经过若干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增强了他学习的自信心,一跃成为全年级的尖子生。由此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和迎难而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自身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许多优势。化学实验的魅力、化学现象的美丽,化学工业的前景、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实验的设计、古代化学的发明创造,现代化学的成就、中外化学家典型生动的创业史等都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愿望,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挫折物质化学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终身不遇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